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磁rTMS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共取3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大脑皮层左侧前额叶给予低频重复磁刺激,磁刺激频率为1HZ,磁刺激强度为110%静息阈值(RMT)水平,每天作用1200次脉冲,连续治疗两周。主要观察的重点是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的症状评分变化,次要重点包括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第17项和24项的变化。结果入选患者rTMS治疗2周,发现其(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采用rTMS治疗抑郁症,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大脑皮层左侧前额叶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TMS)联合多奈哌齐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P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rTMS+多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假磁刺激+多奈哌齐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行为记忆量表(RBM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记忆能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患者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RBMT、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oCA总分[(23.13±3.23)分]、RBMT评分[(17.15±3.08)分]、MBI评分[(72.3±13.6)分]及P300潜伏期[(346.60±14.54)ms]、波幅[(7.19±0.53)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多奈哌齐能进一步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奈哌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并分析缝早闭症患儿颅骨重塑术围手术期管理和并发症,总结此类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提高临床预后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的缝早闭症患儿的医疗病历记录,分析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术后并发症。结果32例缝早闭症患儿被纳入分析,患儿平均年龄为(18±9)个月,男性20例(62.5%),女性12例(37.5%)。术中出血量(44±24)ml/kg,术中Hb最低值(85±21)g/L,21例(65.5%)患儿术中应用了自体血液回收技术,31例(96.9%)患儿接受了异体血输注,23例(71.9%)患儿发生术中低血压,7例(21.9%)患儿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3.1%)患儿因输注血制品发生了过敏性休克,5例(15.6%)患儿苏醒延迟,3例(9.4%)患儿延迟拔管。术后26例(81.3%)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5例(15.6%)患儿合并凝血障碍,9例(28.1%)患儿在术后接受浓缩红细胞或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此外,6例(18.8%)患儿合并电解质紊乱,2例(6.3%)患儿出现低蛋白血症,2例(6.3%)患儿发生肺部感染,1例(3.1%)患儿术后伤口感染,2例(6.3%)患儿出现硬膜下血肿,1例(3.1%)患儿再次手术。结论缝早闭症患儿颅骨重塑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主要以大量出血、低血压及大量输血造成的凝血障碍为主。综合的血液保护措施、及时的凝血功能监测和积极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于降低输血率,维持围手术期循环稳定,保证手术安全性和质量十分重要。

  • 标签: 颅缝早闭 颅骨重塑手术 围手术期 麻醉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支气管镜冷冻切除术治疗气管阻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0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应用支气管镜冷冻切除技术作为首选方法治疗气管阻塞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病变性质、阻塞程度、长度、类型、形态、位置、麻醉及通气方式、联用器械、手术时长、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67例,均为广基底的内生型或混合型阻塞,主要病因为恶性(43例,64.2%)和肉芽组织增生(18例,26.9%)。声门下气管阻塞28例(41.8%)。术前气管阻塞程度80.0%(20.0%),阻塞长度为(29.04±14.71) mm。术毕气管再通率100.0%,术后呼吸困难缓解率100.0%。术中出血均为轻中度,无严重出血,严重并发症1例(1.5%),无术中、术后死亡。结论冷冻切除治疗内生型或混合型气管阻塞安全、高效,可用于抢救肉芽组织、多种类型肿瘤引起的严重气管阻塞。对于宽基底、阻塞长度长、病变组织多以及声门下的阻塞有优势。

  • 标签: 气管阻塞 支气管镜 冷冻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干预对内镜结肠息肉电切治疗患者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影响,为结肠息肉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期间的80例内镜结肠息肉电切治疗患者,以随机法分为配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比较2组结肠息肉患者的生命体征、情绪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就组间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焦虑(SAS)、抑郁(SDS)情绪评分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内镜结肠息肉电切 护理干预 生命体征 负性情绪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内镜下鼻腔鼻窦入路切除D型三叉神经鞘瘤的可行性和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D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7.5±13.5)岁(范围:12~64岁)。肿瘤累及翼腭窝、颞下窝、筛窦、蝶窦、海绵窦等结构,部分突入中窝,大小为1.6 cm×2.0 cm×2.0 cm~5.7 cm×6.0 cm×6.0 cm。全身麻醉下内镜鼻切除肿瘤,入路包括翼突入路4例,泪前隐窝入路4例,扩大泪前隐窝入路2例,鼻腔外侧壁入路1例。术后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和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在单纯内镜下鼻腔鼻窦完成,10例一期全切除,1例因肿瘤巨大,操作空间小,未能实现全切。1例同时切除同侧腮腺区面神经颧支来源及枕部的神经鞘瘤。2例巨大肿瘤切除后中底硬脑膜广泛暴露,其中1例并发脑脊液漏,取中鼻甲游离黏膜瓣修补,1例取自体脂肪进行填塞加固。手术时间[M(IQR)]180(160)min(范围:120~485 min),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随访58(68)个月(范围:10~90个月),10例全切除患者无肿瘤复发,所有患者面部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单纯内镜下鼻腔鼻窦,并根据肿瘤大小及累及范围选择合适的入路可较好地切除累及翼腭窝、颞下窝及周围区域的D型三叉神经鞘瘤。

  • 标签: 神经鞘瘤 内窥镜检查 三叉神经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期间应用个性化舒适体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从医院随机挑选出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收的50例微创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舒适体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期间运用个性化舒适体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防止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个性化舒适体位护理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报告机构转介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ART)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北京市4 917例HIV/AIDS报告卡数据及ART机构数据,无ART记录者记为ART转介失败,确证报告至启动ART的日期间隔>15 d记为ART延迟,分析ART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 917例HIV/AIDS中,16.53%(813/4 917)未成功接受ART;接受ART的4 104例HIV/AIDS中,30.63%(1 257/4 104)发生ART延迟,启动时间中位数为27(P25~P75:19~42)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由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5,95%CI:1.30~2.08)、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68,95%CI:1.34~2.1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于大专及以上,OR=1.42,95%CI:1.13~1.79)、无业(相比于干部职员,OR=1.32,95%CI:1.02~1.70)、异性性传播(相比于同性性传播,OR=1.40,95%CI:1.15~1.72)、来源于专题调查和无偿献血(相比于检测咨询,OR=1.87,95%CI:1.34~2.60;OR=3.52,95%CI:1.79~6.92)者ART转介失败比例较高;由CDC(相比于ART机构,OR=1.43,95%CI:1.07~1.92)或综合性医院报告(相比于ART机构,OR=1.62,95%CI:1.32~1.98)、报告机构在郊区(相比于城区,OR=1.24,95%CI:1.01~1.52)、病程阶段为HIV(相比于AIDS,OR=1.42,95%CI:1.19~1.70)、外省户籍(相比于北京市户籍,OR=1.26,95%CI:1.07~1.48)、来源于无偿献血(相比于性病门诊,OR=2.74,95%CI:1.21~6.22)者延迟比例较高。结论不同特征HIV/AIDS的ART转介失败及延迟比例不同,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ART工作,减少ART转介失败及延迟。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转介失败 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双联抗栓治疗,DAT)或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三联抗栓治疗,TAT)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的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房颤合并ACS/PCI,且出院时接受NOAC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根据抗栓药物种类分为DAT组及TAT组。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为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为死亡或栓塞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支架再狭窄和非计划的血运重建)。结果①共553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其中男397例,年龄为(67.9±9.0)岁。使用DAT方案(DAT组)254例,使用TAT方案(TAT组)299例。DAT组患者年龄较大[(69.5±9.8)岁对(66.6±8.0)分,P<0.001)、男患者较少(66.5%对76.3%,P=0.011),而CHA2DS2-VASc评分[(3.9±1.8)分对(3.3±1.5)分,P=0.001]、HAS-BLED评分更高[(2.4±0.9)分对(2.2±0.8)分,P=0.013]则较高。②随访期间,DAT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大出血、小出血及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4%、1.2%、10.6%;TAT组患者TIMI大出血、小出血和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0%、1.3%、16.1%。Log-rank检验提示DAT组出血风险较低(P=0.040)。③DAT组与TAT组死亡或栓塞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对10.8%,P=0.645;全因死亡,3.5%对3.3%;脑卒中,2.0%对2.3%;体循环栓塞,4.7%对4.3%;心肌梗死,0.4%对0.3%;支架内血栓,0.4%对0;支架再狭窄和非计划的血运重建事件,1.6%对2.3%)。结论在房颤合并ACS/PCI患者中,NOAC为基础的DAT与TAT相比,能够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死亡或栓塞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房颤动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 抗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