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虚拟认知康复训练在肝癌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因TACE致轻度认知障碍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认知干预,观察组实施虚拟认知康复训练,持续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量表(SUPPH)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oCA、ADL、SUPPH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观察组患者MoCA量表总分(21.70±5.27)分、SUPPH量表总分(88.23±21.4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9、4.509;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量表(16.03±3.11)分,对照组(18.06±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7,P<0.05)。结论虚拟认知康复训练能改善因肝癌TACE致轻度认知障碍者认知功能损伤,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效能水平。

  • 标签: 肝肿瘤 虚拟认知康复训练 化疗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外侧交叉进针(MLP)与单纯外侧进针(LP)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Ⅱ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依据PRISMA步骤,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for RCTs)和万方数据库等,筛选纳入关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随机临床研究(RCT)。2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评估原始研究质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 679篇原始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92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MLP组与LP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优(Flynn标准)比例、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和针道/浅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3%(255/343)比72.9%(250/343)、6.1%(16/262)比1.6%(4/246)和5.3%(14/264)比7.6%(20/262),RR = 0.98、0.43和1.31,95% CI 0.90~1.07、0.18~1.03和0.64~2.67,P > 0.05];MLP组复位丢失发生率明显低于LP组[16.6%(51/307)比23.9%(72/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39,95% CI 1.02~1.89,P = 0.04)。结论MLP内固定和LP内固定对Gartland Ⅱ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同样有效。MLP内固定可降低复位丢失的风险,而不明显增加医源性神经损伤的风险。推荐使用手法复位经皮MLP内固定治疗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标签: 儿童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性、治疗和转归,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永嘉县人民医院和永嘉县中医院确诊住院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症状、体征、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治疗与转归等。结果纳入的424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患者平均年龄(62±1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7±6) y,平均血糖水平(8±6)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9±3)%。57例患者合并败血症,28例合并感染性休克。360例(84.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最常见为高血压病(32.1%)。80.2%(340/424)的患者有发热,以中到高热为主(73.2%,249/340),区叩痛仅占34.9%(148/424)。92.8%(334/360)的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94.5%(290/307)降钙素原(PCT)升高。81.4%(96/118)的患者为单一细菌感染,18.6%(22/118)为复合细菌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77.6%),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保持100%敏感。脓肿大小10 mm×10 mm~108 mm×98 mm,小(< 30 mm×30 mm)、中(≥30 mm×30 mm~<70 mm×70 mm)和大(≥70 mm×70 mm)脓肿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4)、(11±5)和(15±6) mmol/L,(8±4)、(11±6)和(20±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24例患者住院期间全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中372例(87.7%)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52例(12.3%)血糖控制未达标。经降糖、抗感染和/或引流排脓治疗后,总治愈率为63.2%(268/424),好转率31.8%(135/424),有效率达95.0%(403/424);15例(3.5%)未治愈,6例(1.4%)因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68例治愈患者中有232例(86.6%)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15例未治愈患者中有3例(20.0%)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0,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肝脏影像学结合CRP、P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致病菌,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预后较好。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的恢复。

  • 标签: 肝脓肿,细菌性 糖尿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性、治疗和转归,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永嘉县人民医院和永嘉县中医院确诊住院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症状、体征、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治疗与转归等。结果纳入的424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患者平均年龄(62±13)岁,平均糖尿病病程(7±6) y,平均血糖水平(8±6)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9±3)%。57例患者合并败血症,28例合并感染性休克。360例(84.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最常见为高血压病(32.1%)。80.2%(340/424)的患者有发热,以中到高热为主(73.2%,249/340),区叩痛仅占34.9%(148/424)。92.8%(334/360)的患者C-反应蛋白(CRP)升高,94.5%(290/307)降钙素原(PCT)升高。81.4%(96/118)的患者为单一细菌感染,18.6%(22/118)为复合细菌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77.6%),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保持100%敏感。脓肿大小10 mm×10 mm~108 mm×98 mm,小(< 30 mm×30 mm)、中(≥30 mm×30 mm~<70 mm×70 mm)和大(≥70 mm×70 mm)脓肿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4)、(11±5)和(15±6) mmol/L,(8±4)、(11±6)和(20±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24例患者住院期间全部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中372例(87.7%)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52例(12.3%)血糖控制未达标。经降糖、抗感染和/或引流排脓治疗后,总治愈率为63.2%(268/424),好转率31.8%(135/424),有效率达95.0%(403/424);15例(3.5%)未治愈,6例(1.4%)因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68例治愈患者中有232例(86.6%)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15例未治愈患者中有3例(20.0%)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0,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肝脏影像学结合CRP、P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致病菌,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预后较好。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脓肿的恢复。

  • 标签: 肝脓肿,细菌性 糖尿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对轻微型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脑实质内特定区域弛豫值、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定量检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经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并根据神经精神量表筛选出MHE患者23名为MHE组。同期招募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所有受试者均在3.0 T MRI扫描仪上行SyMRI扫描,选取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背侧丘脑及额叶白质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分别测量T1、T2及PD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观察者间数据测量的一致性,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MHE组及HC组T1、T2及PD值进行比较并统计其在两组间的差异及诊断效能。结果两名医师对脑实质各ROI的T1、T2及PD值测量的一致性较好,ICC值分别为0.863、0.822、0.816。除双侧额叶白质外,MHE组较HC组部分亚区T1、T2及PD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值中双侧壳核、右侧苍白球在MHE组及H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值中右侧尾状核、双侧壳核及左侧苍白球在MHE组及H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值中右侧壳核在MHE组及H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HC组相比,MHE组双侧额叶T1值及PD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额叶的PD值诊断效能最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结论SyMRI对MHE患者各脑区弛豫值具有较好的定量能力,其T1、T2及PD值在检出MHE患者中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轻微型肝性脑病 集成磁共振成像 质子密度 弛豫值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微型性脑病患者头颅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中低频振幅(ALFF)异常脑区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自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9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依据数字符号试验(DST)、数字连接试验A(NCT-A)结果分为单纯肝硬化组28例、轻微型性脑病组31例]以及招募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头颅静息态BOLD-fMRI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过处理后得到ALFF脑图。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组受试者间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分析轻微型性脑病组患者中ALFF值与其静脉血氨含量及DST、NCT-A量表评分存在相关性的脑区。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微型性脑病组患者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叶、左侧枕中回、左侧盖部额下回的ALFF值均明显减低,右侧丘脑、左侧海马旁回及脑室周围(双侧尾状核头部)的ALFF值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轻微型性脑病组患者左侧盖部额下回、左侧缘上回、双侧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右侧额中回及周围、右侧岛叶的ALFF值与其静脉血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左内侧扣带旁回、右侧局部小脑半球的ALFF值与其DST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左侧额叶大片区域、左侧小脑后叶的ALFF值与其NCT-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左侧海马旁回的ALFF值与其NCT-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轻微型性脑病患者多个脑区的ALFF值增高或减低可能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

  • 标签: 轻微型肝性脑病 低频振幅 认知功能障碍 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微型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患者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改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5例乙肝肝硬化伴MHE患者(MHE组)、27例无MHE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扫描,将原始图像经过处理后得到ReHo脑图,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和MHE组三组之间ReHo差异的脑区。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E组脑区ReHo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肝硬化组相比,MHE组数字连接试验A (Number Connection Test-A,NCT-A)量表评分显著升高、数字符号试验(Digital Symbol Test,DST)及MoCA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相比,MHE组右侧额中回、颞中回、颞下回及双侧中央旁小叶的ReHo显著降低,左侧楔前叶ReHo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MHE组MoCA评分与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中回及部分枕部的平均ReHo值呈负相关(P<0.05),与右侧缘上回的平均ReHo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MHE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脑区ReHo的改变有关。

  • 标签: 轻微型肝性脑病 认知功能 局部一致性 血氧水平依赖 功能磁共振成像 数字连接实验A 数字符号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MRI(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three dimension arterial spin labeling, 3D-ASL)在鉴别胶质瘤复发和假性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并术后辅以放化疗后出现异常强化灶患者病例38例。将入组病例按修订版脑胶质瘤治疗反应评估标准分为复发组(22例)和假性进展组(16例)。所有患者均行3D-ASL及syMRI序列扫描。测量异常强化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及增强后T1值(T1-Gd)、T2值(T2-G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复发组和假性进展组各参数的差异,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评价各参数及其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复发组T1-Gd低于假性进展组T1-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2-G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CBF值高于假性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1-Gd、CBF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82、0.916, T1-Gd联合CBF值的AUC为0.951。结论syMRI联合3D-ASL有助于无创鉴别脑胶质瘤复发和假性进展,且诊断效能优于单一MR参数。

  • 标签: 胶质瘤 复发 假性进展 集成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接受一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评估出院和随访时临床和血管造影结果。结果共纳入16例接受一期血管内治疗的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9.5±17.2)岁;5例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3例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Ⅰ级,2例Ⅱ级。共35个动脉瘤,13例患者有2个颅内动脉瘤,3例患者有3个颅内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3个,前循环动脉瘤32个;动脉瘤直径为(6.9±3.3)mm。15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0个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13例患者得到临床随访资料,共随访(17.7±6.4)个月(范围6~28个月),12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例6分(死于再出血)。10例患者的23个动脉瘤得到影像学随访资料,随访(10.2±3.3)个月(范围6~15个月),20个未复发,3个(3/23,13.0%)复发。结论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于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进一步评估其远期转归。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对弥漫性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及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Ki-67)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颅脑合成MRI和3D-ASL成像的66例弥漫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66例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4~76岁,分为低级别胶质瘤(LGG)组25例(WHO 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HGG)组41例(WHO Ⅲ、Ⅳ级)。利用GE ADW4.7后处理软件测量肿瘤实质部分T1、T2、质子密度(PD)、脑血流量(CBF)。术后病理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Ki-67标记指数(Ki-67 L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HGG组与LGG组各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1、PD、CBF和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利用Spearman检验分析各参数与Ki-67 LI的相关性。结果HGG组T1[(1 573±173)ms]、PD[(86.2±2.4)pu]、CBF[(129±48)ml·100 g-1·min-1]均高于LGG组[分别为(1 376±134)ms、(83.0±2.5)pu、(77±49)ml·100 g-1·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6、-5.08、-4.24,P<0.01)。ROC显示T1、PD、CBF鉴别HGG与LG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7、0.843、0.777。多参数分析中,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7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100%。在LGG和HGG组中,T1、T2、PD、CBF与Ki-67 LI无相关性;整体胶质瘤患者中,T1、PD、CBF与Ki-67 LI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394、0.411、0.406,P<0.01);T2与Ki-67 LI无相关性(r=-0.100,P=0.423)。结论合成MRI和3D-ASL可无创评估弥漫性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并预测Ki-67 LI,其中T1和PD是较好的影像学新指标。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的阑尾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女25例,男20例,年龄(41.21±2.31)岁;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慢性阑尾炎3例。B组女27例,男18例,年龄(41.29±2.15)岁;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7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4例,慢性阑尾炎2例。A组行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B组行Hem-o-lok结扎夹夹闭阑尾残端。比较两组围期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48±9.28)min、(2.32±0.84)d、(4.02±1.09)d,B组分别为(40.32±12.96)min、(3.30±1.01)d、(5.78±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失血量、术后8 h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CD4+/CD8+、CD3+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CD4+/CD8+、CD3+为(1.05±0.26)、(44.17±6.35)%,高于B组的(0.75±0.32)、(36.68±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中使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虽会延长手术用时,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进程,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阑尾残端 Hem-o-lok结扎夹 荷包缝合包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壁穿刺拉钩三孔法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肝胆外科胆囊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肝胆外科胆囊疾病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腹壁穿刺拉钩三孔法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为试验组,另36例行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VAS评分)、应激反应[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恶心呕吐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9.88±6.12)h、住院时间(2.47±0.68)d较对照组(25.73±5.87)h、(3.52±0.76)d短(均P<0.05)。试验组术后6 h、12 h、24 h VAS评分(4.43±0.81)分、(2.64±0.66)分、(0.58±0.22)分低于对照组(4.89±0.75)分、(3.25±0.79)分、(0.84±0.31)分(均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44%(2/45)与对照组8.33%(3/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穿刺拉钩三孔法辅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肝胆外科胆囊疾病患者,可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标签: 肝胆外科 胆囊疾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三孔法 腹壁穿刺拉钩
  • 简介:摘要目的解剖观察经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中C7神经的定位、走行及长度等相关解剖特征;探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4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2具、女2具,年龄46~72岁(平均59岁)。模拟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显微镜下游离C7神经近端椎间孔处至远端神经分叉处,测量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C7神经长度以及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2)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例脑出血术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侧上肢瘫痪,肌力分别为0级和1级,肌张力均较高。2例患者均采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上肢肌力和肌张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1)经椎体前路可充分显露和定位两侧C7神经,C7神经走行于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1.7~2.5(2.1±0.3)cm,C7神经长度5.6~6.8(6.4±0.5)cm,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4.8~5.7(5.3±0.4 cm)。(2)2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2例患者术后健侧上肢运动功能均正常,健侧上肢出现疼痛和麻木感,均在1个月恢复。2例患者患侧上肢痉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1例患者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另1例患者随访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0级。2例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健侧上肢肌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经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治疗安全、可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标签: 神经移位 颈7神经 椎体前路 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 应用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