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抽取并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固定,观察组予以3D打印技术辅助。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较好,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优势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 标签: 3D打印技术 手术 胫骨平台 粉碎性骨折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锁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采用不同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并观察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锁骨骨折62例,分析期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为一组与二组,一组使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二组使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麻醉效果比较,一组麻醉满意度是90.32%、麻醉有效率是96.77%,二组分别是70.96%、80.64%,(x2=13.131,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采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锁骨骨折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患者予以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9.3-2020.3期间收治的10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52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麻醉)与观察组(52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VAS)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慢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靶控输注舒芬太尼麻醉可减少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予以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麻醉则可加快患者的苏醒时间。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CI组),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APN、CRP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6±2.54)、(8.93±2.89)mg/L,对照组分别为(8.43±3.51)、(1.12±0.52)mg/L,ACI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6.44±2.31)、(4.10±0.7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8.33%(4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67%(43/60),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0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6.67%(16/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稳定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6.89±2.37)、(5.41±1.38)mg/L,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28±1.99)、(9.42±3.70)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76,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稳定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2±2.14)、(6.65±2.69)ms/L,不稳定斑块者分别为(2.11±1.35)、(10.11±3.82)ms/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结�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脂联素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