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微血管侵犯 扩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