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显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及基于外显数据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对不明原因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GDD)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患儿及父母进行WES检测及外显数据的CNVs预测,结合患儿临床表型筛选候选变异。对候选变异利用Sanger测序/CNV-Seq完成验证和家系分离分析,最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完成致病性评估和遗传诊断。结果102例GDD患儿中检测出与疾病相关的致病性变异32例,阳性诊断率为31.3%(32/102),其中单核苷酸变异的阳性诊断率为18.6%,基于外显数据CNVs预测的阳性诊断率为12.7%。McNemar检验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诊断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将基于外显数据的CNVs检测纳入WES检测,可提高GDD的临床遗传学诊断率,对不明原因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全面发育迟缓 全外显子测序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践”理念背景下,为人才培养带来一定机遇,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在实践工作开展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需要注重关注幼儿行为及课本教育创新。对此,在人才培养阶段,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使得幼儿可以更好地获取知识。

  • 标签: 专业人才培养 学前教育 全实践 教学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验证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刺激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对照、CTGF。对照细胞采用正常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CTGF细胞采用含有10 ng/ml CTGF的DMEM完全培养基持续培养24 h。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行细胞划痕实验,对比分析两细胞的细胞迁移率;应用HiSeq测序技术对两细胞进行转录测序,获得生物学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基因注释(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差异miRNA的功能及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基于转录数据筛选出两间差异表达倍数位于前10名的基因,分析其基因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定性检测对骨形态发生蛋白4 (BMP4)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验证。结果CTGF细胞迁移率较对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3,P=0.026 )。对照与CTGF之间共有3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者152个,下调者173个。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的功能主要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类。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miRNA表达高度富集在神经系统间信号传递、细胞间黏附以及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的通路。分析两间差异表达倍数位于前10名的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组织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过程等不同的代谢通路及生物学过程。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定性检测结果显示,CTGF细胞中BMP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90、10.110、5.470,P=0.004、0.001、0.006 )。结论CTGF通过上调Müller细胞中BMP4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导致组织纤维化并可诱导炎症反应。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录组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Müller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PSF)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人视网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将hRMECs分为正常、空载、PSF、锌原卟啉(ZnPP)及PSF+ ZnPP进行实验。正常细胞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置于37 °C、95%空气、5% CO2的密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空载细胞采用空载慢病毒感染。PSF细胞采用过表达PSF慢病毒感染。ZnPP细胞采用ZnPP (10 mol/L)处理2 h。PSF+ZnPP细胞采用过表达PSF慢病毒感染后,再用ZnPP (10 mol/L)预处理2 h。后四细胞辅以AGEs刺激,HE、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法观察PSF高表达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ZnPP对PSF的拮抗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 (HO-1)、磷酸化(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因子2相关因子2 (Nrf2)的蛋白表达。引入ERK通路的特异性拮抗剂U0126,Western blot验证U0126对PSF蛋白所诱导的HO-1表达的逆转作用。结果HE染色和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PSF受损细胞核数较正常明显增加,较PSF+ZnPP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5、38.7,P<0.05)。流式细胞法结果显示,PSF细胞产生的ROS较正常明显增加,较PSF+ZnPP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4,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SFHO-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空载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1,P<0.05);AGEs处理30、60、120、240 min时pERK的蛋白表达量与15 min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4.0,P<0.05);PSF+/U0126-HO-1、Nrf2蛋白表达量较PSF-/U0126-明显增加,PSF+/U0126+HO-1、Nrf2蛋白表达量较PSF+/U012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489.4,P<0.05 )。结论PSF高表达可以通过活化ERK通路,促进Nrf2转位入核进而诱导HO-1表达,从而保护hRMECs免受AGEs诱导的氧化损伤。

  • 标签: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质 糖基化终产物,高级 视网膜血管/细胞学 内皮细胞/生理学 细胞,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