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我国药学研究各阶段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阐述了药学研究各阶段的质量管理要素及质量标准要求,并对目前常见的质量管理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在药学研究中,药品研发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涉及不同的质量管理要素,需要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以保证药物研发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更好地满足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的需求。

  • 标签: 药学 不同阶段 质量管理 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部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的安全解剖层次及注意事项。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12例(郑州黄河科技大学解剖学实验室提供),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47.5±11.7)岁。通过常规解剖和显微解剖相结合,观察额部各组织层次的形态学特点,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内径及组织厚度。结果额部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脂肪组织、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疏松结缔组织及骨膜。额部有3个位于皮下的浅层脂肪室,浅层中央脂肪室宽度为(2.17±0.27) cm,长度为(4.16±0.38) cm,左侧脂肪室宽度为(2.09±0.31) cm,长度为(3.65±0.39) cm,右侧脂肪室宽度为(2.14±0.29) cm,长度为(3.18±0.55) cm。深层脂肪室有3个,边界类似于浅层脂肪室,为无血管区。眉部深层在眶上缘外侧2/3的区域有眼轮匝肌后脂肪垫,厚度为(2.58±0.03) mm,长度为(2.55±0.05) mm。额部供血是由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提供,内径分别为(1.01±0.16) mm、(0.85±0.12) mm和(1.35±0.15) mm。结论额部自体脂肪注射应以额部深层乏血管脂肪室为主,浅层脂肪室不宜注射过多脂肪,避免产生不自然的"面具脸";额部浅层中央脂肪室及上睑区域有潜在的通道,应避免术后按摩塑形而导致上睑及眶周形成迁移性脂肪肉芽肿。

  • 标签: 额部 解剖学 移植,自体 脂肪组织 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uperpath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部骨折和髋部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CRC)标志物粪便检测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粪便微小RNA检测、粪便具核梭杆菌(Fn)检测。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作为CRC筛查的首选方法。由于粪便DNA检测费用偏高,目前国内尚未进行大样本的人群筛查,被推荐为CRC筛查的第二级检查。粪便微小RNA检测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粪便微生物标志物检测越来越热门,特别是粪便Fn检测,有望成为CRC筛查的微生物指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粪便 微RNAs 具核梭杆菌 粪便隐血试验
  • 简介:摘要:当人体的下肢因意外发生骨折现象时,在医学上的处理是相对难度不是很大,但在骨科创伤的下肢术后易出现下肢的局部性肿胀,下肢传来的疼痛及肿胀感会逐渐加强,患者会感到疼痛不适,难以忍受,出现烦躁、坐立不安的情况。如果此时下肢肿胀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的情况,骨折的患者就很有可能出现伤口溃烂及感染,而延长住院治疗的时间、还会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和骨髓的炎症,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到生命,不得不采用截肢的方式来保全性命。因此当在骨科创伤以及术后不久,患者出现了下肢肿胀的现象后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防止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的地步。本文主要就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下肢骨折 患肢肿胀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得益于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和临床研究的进步,我国的结直肠外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比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诊疗现状可以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结直肠外科的专科化建设和规范化诊疗已经非常成熟,结直肠癌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业已规范化运行。尽管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水平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与西方国家相比已几乎无差距,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结直肠外科的标准化手术以及规范化治疗理念仍有待普及。我国结直肠外科领域要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就要进一步开展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笔者结合已参与和开展的国际国内临床研究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两点对临床研究进行质量控制:(1)研究的结构化培训和质量控制;(2)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总之不能仅将注意力集中于结直肠外科手术本身,更要完成向研究型医生、研究型学科的转变,培养开展数据收集和临床研究的理念,增强临床研究的科研意识,将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临床研究融入到日常临床实践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结直肠外科的综合实力,有效开展基于我国结直肠疾病现状的外科相关临床研究,并获得基于我国患者人群研究结果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我国结直肠外科诊断治疗相关的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结直肠疾病患者的外科临床实践,这也必将是中国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结直肠外科 临床研究 结构化培训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跟腱断裂的患者,采取纵行W形切口配合术后早期加速康复干预价值。方法:纳入急性跟腱断裂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均是应用纵行W形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采取早期加速康复护理,对比各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足踝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纵行W形切口结合术后早期加速康复干预急性跟腱断裂具有良好的效果,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纵行W形切口 早期加速康复 急性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通过激活靶细胞上特定的FSH受体(FSH receptor,FSHR)而发挥作用。FSHR对女性卵泡的发育和雌二醇生成,以及对男性睾丸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和精子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已通过较多的病例鉴定了FSHR基因失活、激活的突变位点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FSHR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研究和突变受体体外功能实验研究有助于了解患者不孕的遗传学原因。本综述总结已报道的FSHR基因不同部位的失活突变及其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影响。

  • 标签: 卵泡刺激素受体 失活突变 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 卵巢抵抗综合征 卵巢早衰 闭经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占血液肿瘤的13%。随着新型免疫调节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新型MM治疗手段的开展,MM患者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等均获得显著提高,但是该病目前仍无法治愈。因此,寻找准确、有效的免疫治疗靶点,可能是治愈MM的关键。MM细胞与其所处肿瘤微环境(TME)之间存在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进而促进MM细胞的生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热门的免疫新疗法,可激活免疫系统以抗肿瘤。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作用于提高T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抗促进MM细胞生长的TME,可使MM细胞凋亡。为了寻找有效的MM免疫治疗靶点,以抑制MM细胞的生长、增殖,改善MM患者预后,笔者拟就MM TME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蛋白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胶体酒石酸铋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胶体酒石酸铋联合美沙拉嗪(胶体酒石酸铋胶囊,165 mg,每日4次,餐前半小时及睡前各1次,疗程4周,美沙拉嗪片1 g,每日3次,疗程8周)治疗,B组单纯应用美沙拉嗪疗(美沙拉嗪1 g,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2组腹泻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总疗效、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65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体重56.5 kg,直肠炎20例,左半结肠炎有40例,轻度25例,中度35例。两组患者基线期临床特征基本相似。腹泻症状缓解情况:与B组比较,A组患者腹泻症状恢复正常天数(7.1±4.8 vs.11.7±4.6)及黏液脓血便消失天数(8.9±5.6 vs.13.3±4.7)明显缩短(P<0.05)。临床总疗效:A组(临床缓解23例,临床应答5例,无效2例)显著优于B组(临床缓解14例,临床11例,无效5例)(P<0.05)。内镜下黏膜愈合率:A组为76.7%,B组46.7%(P<0.05)。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情况:A组上腹部不适、胃灼热、恶心等反应例数(2例)少于B组(3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而B组则有水样大便次数增多、皮疹各1例不良反应。两组肝肾功能正常。结论胶体酒石酸铋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快速缓解腹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胶体酒石酸铋 美沙拉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HPDLSC)经低剂量脂多糖作用后,对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原代HPDLSC,并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100 μg/L或10 mg/L 脂多糖处理48 h,收集各自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分别与人单核白血病细胞(human monocyte leukemic cell,THP-1)源性巨噬细胞共培养48 h,对应实验分组为PBS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PBS-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C)组、低剂量脂多糖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low dose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L)组和高剂量脂多糖处理的HPDLSC条件培养基(high dose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HPDLSC-derived CM,CM-H)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促炎因子相关基因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CM-C、CM-L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cysteine ligase catalytic subunit,GCLC)、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dehydrogenase 1,NQO1]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mRNA的表达。同时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CM-C和CM-L组巨噬细胞胞质与胞核NRF2蛋白、GCLC及HO-1蛋白表达;2′,7′-二氯荧光素探针检测CM-C和CM-L组巨噬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 intensity,MFI)表征结果。结果CM-H组巨噬细胞内促炎因子IL-6、IL-8、IL-12及TNF-α mRNA表达(2.332±0.594、3.601±0.639、2.120±0.677、2.468±0.236)均较CM-C组(1.000±0.321、1.000±0.151、1.000±0.059、1.000±0.095)显著上调(P<0.05);而CM-L组巨噬细胞内IL-6、IL-12及TNF-α mRNA表达(0.056±0.002、0.215±0.024、0.567±0.071)均较CM-C组(1.000±0.209、1.000±0.220、1.000±0.220)显著下调(P<0.05)。在mRNA水平,NRF2表达在CM-L组(1.864±0.198)较CM-C组(1.000±0.094)显著上调(P<0.05);在蛋白水平,CM-L组巨噬细胞胞质及胞核NRF2表达(1.175±0.104、1.308±0.082)均较CM-C组(1.000±0.025、1.000±0.049)显著升高(P<0.05)。CM-L组巨噬细胞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GCLC、NQO1 mRNA表达(1.786±0.278、1.444±0.078)均较CM-C组(1.000±0.139、1.000±0.226)显著上调(P<0.05),且CM-L组GCLC、HO-1蛋白水平(1.159±0.036、1.412±0.075)均显著高于CM-C组(1.000±0.050、1.000±0.013)(P<0.05)。同时CM-L组巨噬细胞活性氧水平(MFI:123 419±1 302)较CM-C组(MFI:139 193±1 241)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脂多糖可以诱导HPDLSC激活巨噬细胞NRF2信号通路调控氧化应激反应,下调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表达。

  • 标签: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人牙周膜干细胞 氧化应激
  • 作者: 申珅 娄鸿飞 闫冰 王阳 曹飞飞 熊巍 王成硕 张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慢性鼻病诊疗策略研究创新单元 100730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 100730,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慢性鼻病诊疗策略研究创新单元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治疗合并哮喘的复发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5—12月,连续入组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的合并哮喘的复发性CRSwNP患者。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在基线和用药第1、2、3、4个月访视时,收集患者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评分及鼻息肉评分等;在基线和用药第4个月访视时,收集患者血常规、鼻功能等客观检查结果。对用药后鼻部症状评分及客观检查结果较基线的变化差异进行分析,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的短期疗效。使用GraphPad Prism 8.2.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1.13±12.64)岁(x¯±s)。经过4个月奥马珠单抗治疗后,患者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VA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1.80±1.48)分比(6.70±2.83)分,(2.40±1.27)分比(6.40±3.44)分,(2.70±2.91)分比(8.20±2.25)分,(0.60±1.08)分比(3.60±2.72)分,t值分别为5.045、4.243、5.312、3.402,P值均<0.01];SNOT-22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25.60±20.00)分比(61.30±33.32)分,t=4.127,P=0.002 6];鼻息肉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2.20±0.92)分比(4.60±0.84)分,t=9.000,P<0.0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均较基线显著降低[(94.10±97.78)×109/L比(360.00±210.80)×109/L,(32.90±27.06)%比(64.40±20.73)%,t值分别为3.678、2.957,P值均<0.05];鼻腔体积(距前鼻孔5 cm和7 cm处)均较基线有显著增大[(12.62±2.84)cm3比(10.40±2.09)cm3,(27.50±14.15)cm3比(16.81±6.40)cm3,t值分别为2.371、2.445,P值均<0.05]。结论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可明显改善合并哮喘的复发性CRSwNP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缩小鼻息肉体积,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可作为该类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奥马珠单抗 复发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调lncRNA TTTY15靶向miR-4500对胶质瘤细胞A172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qRT-PCR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TTTY15表达的差异。用Starbase软件预测TTTY15的靶基因,发现其与miR-4500存在互补结合位点,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二者的靶向关系。将胶质瘤细胞A172分为对照组、si-NC(转染siRNA对照组)、si-TTTY15(转染TTTY15 siRNA)、si-TTTY15+Anti-miR-NC(共转染TTTY15 siRNA、inhibitor对照组)和si-TTTY15+Anti-miR-4500组(共转染TTTY15 siRNA、miR-4500 inhibitor),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细胞和组织的TTTY15表达均升高。TTTY15与miR-4500的表达呈负相关。TTTY15与miR-4500互为靶向关系。与对照组、si-NC组相比,si-TTTY15组胶质瘤细胞miR-4500表达升高,A172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细胞迁移数目和侵袭数目增多,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P < 0.05)。与si-TTTY15+Anti-miR-NC组相比,si-TTTY15+Anti-miR-4500组胶质瘤细胞中miR-4500表达降低,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增加,细胞中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MMP-2、MMP-9蛋白表达升高(P < 0.05)。结论下调TTTY15靶向miR-4500可抑制胶质瘤细胞A172增殖、迁移、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 标签: 胶质瘤 TTTY15 凋亡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