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煤工人累积接尘量与尘肺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为制修订煤尘呼吸性粉尘和总尘接触浓度限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至8月,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家国有煤矿的24 834名采煤工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偏倚处理后共9处煤矿21 000名采煤工人纳入研究分析,收集各煤矿开始生产之日至2012年底的采煤工人职业健康档案记录,以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出采煤工人在呼吸性粉尘(呼尘)和总尘累积接尘量组段对应的累计患病率,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单侧区间统计控制,按接尘30年或25年累计患病率≤1%且安全系数取1.2,分别计算得到呼尘和总尘的接触浓度限值。结果尘肺患者共3 224人(15.35%),呼尘、总尘累积接尘量与尘肺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为logistic呼=5.649 lgD呼-16.573(R2=0.925)、logistic总=5.712 lgD总-18.767(R2=0.897)。当接尘30年尘肺患病率≤1%时,呼尘和总尘接触浓度限值分别为2.2、4.8 mg/m3;当接尘25年尘肺患病率≤1%时,呼尘接触浓度限值为2.7 mg/m3。结论建议严格执行现行煤尘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废止相关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 标签: 呼吸性粉尘 煤尘 尘肺病 剂量-反应关系 寿命表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烟煤、烟煤、褐煤呼吸性粉尘与尘肺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为科学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9处国有煤矿采煤工人的接尘和尘肺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出无烟煤、烟煤、褐煤呼尘累计接尘量对应的累计患病率,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单侧区间统计控制,得到呼尘接触浓度限值。结果9处煤矿共21 000名采煤工人纳入研究,其中无烟煤、烟煤、褐煤煤矿采煤工人尘肺检出率分别为11.27%、21.32%、6.00%,平均接尘工龄为20.12、22.88、25.21年。无烟煤、烟煤、褐煤煤矿采煤工人呼尘累计接尘量与尘肺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为线性回归方程y=5.788x-16.043(R2=0.949)、y=5.679x-16.837(R2=0.904)、y=6.465x-19.573(R2=0.944)。当接尘30年尘肺累计患病率≤1%时,以安全系数为1.2计算,三者呼尘接触浓度限值分别为1.7、2.3、3.9 mg/m3。结论不同煤种的尘肺检出率、平均接尘工龄、呼尘接触浓度限值均不同,在煤尘累计接尘量相似情况下,煤的挥发分越低(含碳量越高),累计患病率越高(无烟煤>烟煤>褐煤)。建议按照不同煤种分别制定国家职业卫生煤尘标准。

  • 标签: 尘肺病 煤炭 剂量-反应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煤矿井下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呼尘)危害程度,为尘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6至2018年选择全国有代表性的98家井工煤矿,采用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方法,对井下工作面呼尘浓度进行检测,对29家煤矿井下工作面的防尘措施进行调查并针对井下作业场所呼尘危害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家井下煤矿检测个体煤尘(呼尘)浓度样品1 238个,浓度为4.0(2.2,7.3)mg/m3,超标率为73.3%(908/1 238);采煤面煤尘(呼尘)浓度为5.4(3.0,10.6)mg/m3,掘进面煤尘(呼尘)浓度为3.7(2.1,7.2)mg/m3。采煤面呼尘浓度超标率高于掘进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尘措施应用上,57.7%(15/26)的采煤面和42.9%(9/21)的掘进面有煤层注水,采煤机、掘进机高压喷雾仅占38.5%(10/26)和28.6%(6/21)。结论煤矿井下工作面煤尘(呼尘)浓度严重超标,防尘措施未落实到位,应制定井工煤矿呼尘分级管理强制标准,加大防尘技术研究和落实。

  • 标签: 粉尘 环境监测 工作场所 煤矿 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