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大学阶段是青少年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自我和谐水平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对139名大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自我和谐程度一般,人格发展状况较好;自我和谐各分量表及总分与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各分量表有相关性;性格外向、情绪稳定、态度温和的大学自我和谐性高于性格内向、情绪起伏大、倔强的大学

  • 标签: 学生 大学 自我和谐 人格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将危重症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标准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动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6—10月北京医院综合ICU和4个病房ICU的212例患者以及上述科室工作的6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危重症患者约束使用率及约束并发症发生率,护士对危重症患者规范化约束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审查标准的执行率。结果干预前后危重症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分别为52.73%(58/110)和21.57%(22/10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9,P<0.05),约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76%(19/58)和4.55%(1/2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1,P<0.05)。干预前后,ICU护士对规范化身体约束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41.89±15.01)、(78.18±10.66)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17,P<0.05);干预后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制订和应用最佳实践方案可规范ICU护士身体约束的使用,能够提高护士对最佳证据执行的依从性,降低危重症患者身体的约束使用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约束 最佳证据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5)患者给与常规护理;研究组(n=35)患者给与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自护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随访持续护理对间歇导尿患者遵医行为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出院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持续护理干预。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间歇导尿依从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遵医率、自理能力量表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系统性 延续护理 间歇导尿患者 依从性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结合焦点解决护理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状况、自我意识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78例和B组72例。B组患者采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干预,A组采用早期营养支持结合焦点解决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与自我意识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家属护理总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B组7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内上述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护理结合焦点解决护理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状态的恢复与单独使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患者自我意识恢复的更好。但本文乃回顾性分析且纳入样本量较少,后续要排除其他可能影响自我意识的相关因素并加大样本量进行前瞻性分析。

  • 标签: 早期营养支持 焦点解决护理 严重烧伤 营养状况 自我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并发症、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14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70只眼)与观察组(78只眼)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由患者自行根据随访时间到院进行随访及复诊,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2-DSCS)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评价(A-DQOL)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继发性高眼压、新生血管、白内障、再出血、黄斑水肿及黄斑前膜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2-DSCS量表中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预防及处理低血糖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A-DQOL量表中影响程度、满意程度、忧虑程度Ⅰ和忧虑程度Ⅱ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随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 血糖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推动了其眼科适应证疾病治疗的革命性发展。我国已具有十余年应用经验,并已列入医保目录。目前广泛应用的适应证包括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保障患者的最大视力获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他类型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亦具有重要的治疗及联合治疗作用。然而在抗VEGF药物重复治疗过程中,遵循科学疗程、注重适应证合理选择、规范使用流程及避免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等仍然是需要强调的问题。

  • 标签: 中国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眼科 临床应用 现状及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的认知现状,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高临床血培养采集和送检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根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自设问卷,内容涉及血培养操作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于2018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科室护士共620名进行调查。结果620名临床护士血培养的相关知识正确率23.1%~91.5%;在血培养操作执行情况的10个条目中,正确执行率超过50%的仅有5个条目;>90%的护士对接受血培养相关培训持积极态度。结论护士对血培养操作规范相关知识的认识存在不足,正确执行情况较差,管理者应在血培养相关知识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并规范血培养操作的管理。

  • 标签: 护士 血培养 操作规范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8—9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6所三甲医院1 18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循证护理实践能力量表、循证护理认知和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1 187名护士中,24.6%(292/1 187)参加过循证护理相关的学术活动,培训累计学时≤10学时者占70.2%(205/292),形式以院内的学术讲座为主;对循证护理"比较了解"和"非常熟悉"的仅占5.0%(59/1 187);30.8%(366/1 187)认为非常需要连续、系统的循证专题培训。1 187名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总分为(38.71±27.1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研究经历、性别、是否参加过循证护理相关的学术活动、曾参加循证护理培训的时长、年龄、第一学历、职称、外语水平的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研究经历、曾参加循证护理培训的时长、年龄、第一学历、外语水平。结论本研究中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偏低,但实施循证护理的意愿强烈,建议护理管理者根据护士能力的不同进行系统的循证护理培训,尤其针对证据整合方面,积极培养循证护理人才。

  • 标签: 护士 循证护理实践能力 影响因素 认知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会及医院采取一级响应防控措施后,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HAI)的状况。方法统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措施结束后南京紫金医院2020年2月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观察组,138例)的HAI发生率和感染病原学检查结果,并与2019年2月(同比对照,133例)和2019年12月(环比对照,213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I发生率为10.87%(15/138),较同比对照组的15.04%(20/133)和环比对照组的15.02%(32/213)均下降了约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P=0.49)。观察组检出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黏质沙雷菌,较环比对照组检出的菌种有所减少。结论严格的社交隔离和病房感染控制措施有降低以高压氧治疗为主的住院患者HAI发生率的趋势,但结果有待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院感染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护理工作环境和护士职业承诺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护理工作环境对护士职业承诺的影响。方法2019年3—12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所三级和6所二级医院的3 142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理工作环境量表和中文版护士职业承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累计回收问卷3 142份,剔除无效问卷124份,有效回收问卷3 018份。护士职业承诺量表总均分为(3.54±0.6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规范承诺(3.83±0.84)分、情感承诺(3.78±0.87)分、经济成本承诺(3.67±0.81)分、情感代价承诺(3.40±0.94)分、机会承诺(2.88±0.85)分;护理工作环境量表总均分为(3.02±0.49)分。不同医院等级、科室、工作年限、职称、学历、聘用形式、月均夜班数、月均收入的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专科护士的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得分高于非专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分层回归结果显示,医院等级低(β'=-0.058)、是专科护士(β'=0.069)、月均夜班数少(β'=-0.194)是护士职业承诺的影响因素(P<0.05);控制一般资料后,护理工作环境中的护士参与医院事务(β'=0.301)、充足的人力和物力(β'=0.260)、医护合作(β'=0.132)是护士职业承诺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护士职业承诺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受是否为专科护士、月均夜班数、医院等级以及护理工作环境的影响,管理者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管理,以提高护士的职业承诺水平。

  • 标签: 护士 职业承诺 护理工作环境 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
  • 作者: 孙众 王霞 郝丽 徐国丽 刘聚源 蔡虻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外科 100010 ,北京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护理部 100010 ,北京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处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国三甲医院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防控的护理实践现状,评估护理实践的薄弱环节,探讨存在的共性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最佳实践落实情况调查问卷》,2017年3月1日对中华护理学会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及组织的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5家医院的ICU进行问卷调查。并在调查前对参与研究医院的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共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87%。结果117个ICU中71个(60.68%)ICU填写了CLABSI发生率,18个(15.38%)数据来源于本科室。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环节,65个(55.56%)ICU有专人督导,109个(93.16%)ICU使用专用穿刺包,74个(63.25%)ICU使用无菌手术衣,26个(22.22%)ICU无菌巾覆盖全身,13个(11.11%)ICU使用思乐扣固定导管。CVC维护环节,透明敷料更换频率106个(90.60%)ICU在7 d之内,纱布更换频率44个(37.61%)ICU为1~2 d,使用一次性预充液冲管的ICU有22个(18.80%),103个(88.03%)ICU连续输液时24 h更换输液器1次,13个(11.11%)ICU进行复方氯己定溶液擦浴。97个(82.91%)ICU没有输液接头使用操作规程,28个(23.93%)ICU护士不知道使用的接头类型。结论目前临床上的防控CLABSI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建议规范指南,开展高质量研究,加强人员培训。

  • 标签: 重症监护 ICU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护理实践 多中心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知识、态度现状,及对防护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2020年2月通过北京医院护理部工作微信群向全院护士发送微信问卷星的链接,并将链接发至朋友圈,邀请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填写。采用自行设计的COVID-19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50名临床一线护士COVID-19相关知识自我评价≥7分的百分率平均为70.04%,91.6%的护士有战胜疫情的决心。发生COVID-19疫情后,94.1%的护士更加严格地执行手卫生,在"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中戴手套""进行有可能引起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喷溅的操作时戴护目镜、穿防护服"的操作中行为有改变的占89.2%、81.5%和71.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750名护士COVID-19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态度的3个维度"对感染COVID-19的担心""标准预防的有效性""影响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的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果显示,临床一线护士COVID-19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除对执行手卫生无影响外,对其态度("对处理COVID-19疫情工作的看法"维度)及防护行为习惯均有影响(P<0.05);且其态度除对执行手卫生无影响外,对其他防护行为习惯均有影响(P<0.05)。结论临床一线护士对COVID-19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防护行为仍需要进一步转变。

  • 标签: 护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知识 态度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