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以萨提亚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护理的方式,在改善女性精神疾患的治疗顺应性方面的临床上的作用。方法:把129名女性精神病病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针对入院的前三天(即进行干预治疗之前)和出院之前的一个星期(即进行干预治疗之后)两个时间段,采用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定量表、外显性攻击举动方面的量表以及自知力及处理心态方面的调查问卷对精神病的病患进行评价。结果:在进行干预治疗之后,病患在攻击行为的总体的次数、SSPI 的评分、MOAS的评分以及ITAQ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以“萨提亚方式”的心理疗法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在攻击性行为方面的次数,提高女性精神病患者在治疗上的依从性。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病 女性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评估策略基础下精细化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选择单双数法,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8例,采取风险评估策略基础下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8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d疼痛评分、术后第3d疼痛评分、术后第7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评估策略 精细化护理 四肢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2月老年抑郁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联合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对研究对象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 随访1年,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老年患者 认知性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D环(D-loop)的突变与瘢痕疙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2019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瘢痕疙瘩患者216例,提取患者外周血总DNA及25例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瘢痕疙瘩旁正常组织的总DNA。以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无瘢痕疙瘩的健康体检者299例外周血样本数据作为对照。对mtDNA D-loop区进行PCR扩增及Sanger测序,并与修正后的剑桥参考序列(rCRS)比对,获得每个样本的突变位点。根据Phylotree-mtDNA tree Build 17,对2组人群进行单倍型类群划分。比较瘢痕疙瘩组织、瘢痕疙瘩旁正常组织及自身外周血mtDNA的D-loop区突变。使用network 5.0软件制作中介网络图,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倍型类群频率与瘢痕疙瘩发病的相关性,χ2、t及t′检验分析临床数据。结果216例瘢痕疙瘩患者mtDNA可划分为10个单倍型类群:A、B、D、R9、G、M*、M7、M8、M9、N9,其中R9分布频率最高(21.3%,46/216),M9分布频率最低(0.9%,2/216)。瘢痕疙瘩患者的单倍型类群M7和N9的分布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人群(P=0.040,OR=0.248,95% CI:0.066~0.937;P=0.048,OR=0.191,95% CI:0.037~0.986)。中介网络图显示,瘢痕疙瘩患者和对照人群的单倍型类群M7具有不同的分布模式。单倍型类群M7患者的发病部位数比非M7患者少(P=0.000 1),且发病年龄比非M7患者小(P=0.045)。结论单倍型类群M7与瘢痕疙瘩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可能是瘢痕疙瘩发生的潜在保护性因素。

  • 标签: 瘢痕疙瘩 DNA,线粒体 D环 单倍型类群 体细胞突变
  • 简介:摘要:军事体育训练方式的转变,对卫勤保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卫勤保障人员的意识、能力以及卫勤分队指挥机构、综合装备四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军事体育训练对卫勤保障能力的影响,并对现阶段军事体育训练有效策略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战备训练的水平,希望对今后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军事体育训练 卫勤分队 保障能力 战备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20年2月10日至3月31日血液、尿液、痰液和纤支镜冲洗液培养阳性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NET5.6分析统计药敏数据。结果共收集病原菌培养阳性COVID-19患者95例,非危重型患者23例,危重型72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危重型男性患者占63.89%,女性患者占36.11%,危重型患者以男性居多,患者合并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危重型为主,占23.61%,非危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3.04%和61.11%,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危重型患者。病原菌共179株,大肠埃希菌在非危重型患者中检出率较危重型高,占37.50%,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危重型患者中检出率较非危重型都高,各占29.87%,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在非危重型和重型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危重型患者血液真菌培养中提示近平滑念珠菌占比较高,为36.40%,临床不容忽视。药敏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为60.87%,鲍曼不动杆菌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1.4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COVID-19患者危重型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容易合并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且死亡率比非危重型患者高。危重型患者常合并感染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医院获得性菌株,其耐药性较高。

  • 标签: COVID-19 细菌和真菌感染 药物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护理对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的作用。方法:ICU科室内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者中被随机纳入研究的有66例,并发症预防护理者33例属预防组,基础中毒护理者33例属参考组,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实施护理并观察结果。结果: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者并发症在预防组(12.12%)比参考组(36.36%)低,P

  • 标签: 预防护理 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长创伤环境中暴露时间对创伤后应激反应雌雄大鼠的行为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us-pituitary-thyriod,HPT)轴的影响。方法雌、雄性大鼠各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分为5组(每组n=10只):空白组、D1F组(在创伤环境中暴露2 min,暴露后立即取样)、D1Y(在创伤环境中暴露90 min,暴露后立即取样)、D4F组(在创伤环境中暴露2 min,第4天创伤环境恐惧记忆测试后取样)、D4Y(在创伤环境中暴露90 min,第4天创伤环境恐惧记忆测试后取样)。用拒俘实验测量大鼠焦虑、恐惧行为,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量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含量。结果(1)雄性D4Y组、雄性D4F组的拒绝程度低于空白组[(1.70±1.77)分,(0.80±1.23)分,(3.60±1.43)分,P<0.05];雌性D4Y组与空白组的拒绝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D4F组的拒绝程度低于空白组[(0.90±1.29)分,(3.30±1.57)分,P<0.05]。(2)雄性D4F组较空白组FT3、FT4升高(P<0.05);与雄性D4F组相比,雄性D1F组、D1Y组、D4Y组FT3水平降低(P<0.05);与雄性D4F组相比,雄性D1F、D1Y组FT4水平降低[(12.19±0.97)pmol/L,(11.19±0.21)pmol/L,(11.24±0.73)pmol/L,P<0.05];与雌性空白组、雌性D1F组、雌性D4Y相比,雌性D1Y组TRH水平降低(P<0.05)。结论延长创伤环境中暴露时间使雄性大鼠HPT轴的应激活动降低,焦虑、恐惧行为更明显,而对于雌性大鼠焦虑、恐惧行为虽趋于正常,但创伤后HPT轴应激活动不足。

  • 标签: 创伤环境暴露时间 应激反应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性别差异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HBV-GN)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多个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和兰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明确诊断为HBV-GN的41例初治患儿为研究对象(HBV-GN组),收集同期就诊的HBV携带患儿(慢性HBV感染,肝肾功能正常,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无镜下血尿,近期无感冒、发热等症状)40例为对照组。比较HBV-GN组与对照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HBV-DNA与各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HBV-GN组CD3+T淋巴细胞比例、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值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0.632±0.052比0.692±0.047、0.204±0.050比0.466±0.038、0.006±0.002比0.017±0.003,t=1.025、3.342、5.234,均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0.411±0.023比0.220±0.043,t=4.45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GN组中血清IL-2、IFN-γ均低于对照组[(23.36±2.55) ng/L比(36.33±1.24) ng/L,(19.20±2.18) ng/L比(61.25±2.08) ng/L,均P<0.05],而TNF-α、IL-4、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60±1.46) ng/L比(6.68±2.32) ng/L、(13.65±3.34) ng/L比(1.35±1.52) ng/L、(5.57±1.02) ng/L比(1.43±0.57) ng/L、(26.32±3.45) ng/L比(9.68±2.55) ng/L、(19.82±2.78) ng/L比(1.02±0.56) ng/L,均P<0.01]。HBV-GN患儿血清中HBV-DNA水平与IFN-γ、IL-2呈负相关(r=-0.985、-0.943,均P<0.05),与TNF-α、IL-4、IL-6、IL-8、IL-10水平呈正相关(r=0.942、0.966、0.953、0.944、0.963,均P<0.05)。结论在HBV-GN的发病过程中存在CD4+/CD8+ T淋巴细胞比例的失衡及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在HBV-GN的治疗中应进行HBV-DNA及细胞因子联合监测,以动态评估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采用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城像( 1H-MRS)检查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酸( Cr)、胆碱( Cho) /Cr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 80例,收集时间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月,分别于起病后 2周、 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评分,分为非抑郁组 4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 36例( PSD组),选取年龄相近的 30例对象作为对照组,三组对象均接受 1H-MRS检查。结果 PSD组患者的左右侧额叶、海马 NAA/ Cr值显著的低于非抑郁组、对照组( P<0.05); PSD组患者的左右侧额叶、海马 Cho/Cr值显著的高于非抑郁组、对照组( P<0.05);中、重度抑郁组患者的左右侧额叶、海马 NAA/ Cr值显著的低于轻度抑郁组( P<0.05);中、重度抑郁患者的左右侧额叶、海马 Cho/Cr值显著的高于轻度抑郁组( P<0.05)。结论 PSD患者 1H-MRS检查会呈现左右侧额叶、海马 NAA/ Cr值降低,左右侧额叶、海马 Cho/Cr值增高的特点,并且与患者的抑郁程度有关。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城像 N-乙酰天门冬氨酸 肌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MoCA和 MRS在急性脑卒中认知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 1月至 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伴有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 30例为认知障碍组,另外选取常规体检的正常老年人 10例为对照组。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两组老人进行评定打分,同时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检测两组脑组织中代谢产物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分析磁共振波谱检测指标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认知障碍组2周和 3、 6、 9个月 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认知障碍组 3个月 MoCA评分比 2周、 6个月和 9个月明显降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糖尿病健康宣教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技能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对糖尿病知识、技能和血糖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多次的健康宣教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宣教 作用
  • 简介:目的探究高脂血症并发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降脂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高脂血症并发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钙(20mg/d)于饭后的1h同时口服;对照组饭后1h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d),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参数变化(TC、HDL-C、LDL-C)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参数变化(TC、HDL-C、LDL-C)无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对于治疗和预防高脂血症并发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以达到良好的降脂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高脂血症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钙 降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