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休克评分和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足月儿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足月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儿相关因素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足月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VIS、休克评分及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足月儿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82例脓毒性休克足月儿,存活组71例,死亡组11例。存活组与死亡组脓毒性休克足月儿的VIS 最大值、休克评分最大值、乳酸最大值、第2个24 h VIS平均值、第1个及第2个24 h乳酸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IS 最大值(OR=1.038,95%CI 1.014~1.063)、休克评分最大值(OR=2.372,95%CI 1.126~4.999)和第1个24 h乳酸平均值(OR=2.983,95%CI 1.132~7.862)均与足月儿脓毒性休克死亡结局相关(P<0.05);VIS最大值曲线下面积最大,截断值为58.5。结论三者中,VIS对脓毒性休克足月儿死亡结局预测价值最好,休克评分次之,乳酸水平较差。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足月儿 脓毒性休克 结局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在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救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性休克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入选患儿均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前及治疗后1 h应用功能性超声心动图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同时记录血压、心率、血气分析结果;记录诊断休克至开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期间(T0)及治疗开始后24 h(T1)的液体入量及尿量,分析患儿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液体超负荷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66例患儿,其中轻度休克27例,中度休克33例,重度休克6例,男婴48例,早产儿38例,胎龄(35.2±4.1)周,出生体重(2 476±909)g;休克诊断时间中位数为生后2 d,休克评分中位数4分。开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时间中位数为诊断休克后7.5 h;与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 h的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缩短分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pH、BE均明显升高,心率和中-重度休克组血乳酸明显下降,治疗后24 h尿量明显增多,液体超负荷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越早开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休克病程中所需的多巴胺最大剂量越低(r=0.325,P=0.008)、血管活性药物下调时间越早(r=0.383,P=0.003)、使用时间越短(r=0.319,P=0.015)。66例患儿中,58例休克纠正,14例28 d内死亡。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治疗是有效、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超声心动图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液体超负荷(fluid overload,FO)发生的阈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临床资料,以预后不良为结局,以休克24 h、48 h、72 h时的FO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对预后最有预测价值时间点的FO,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最大值选取FO截断值,并以此分为FO<截断组值和FO≥截断值组,分析FO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2例有效病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最大值选取48 h FO截断值43.3%分为FO<43.3%组(116例)和FO≥43.3%组(36例)。FO≥43.3%组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pH、白蛋白值低于FO<43.3%组,休克评分、床边脓毒性休克评分(bedside septic shock scores,bSSS)、乳酸值、白细胞计数<5×109/L和输注白蛋白比例高于FO<4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43.3%组持续肺动脉高压、严重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急性损伤、严重脑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8 d内全因死亡率高于FO<4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FO≥43.3%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OR=0.998,95%CI 0.998~0.999,P<0.05)、pH(OR=0.018,95%CI 0.000~0.990,P<0.05)及bSSS(OR=1.619,95%CI 1.134~2.311,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得出相应指标截断值为出生体重1 830 g、pH 7.15、bSSS 0.5分。结论脓毒性休克新生儿48 h的FO对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最大,截断值为43.3%,FO≥43.3%与不良结局相关;出生体重低、pH低、bSSS高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易发生FO≥43.3%。

  • 标签: 液体超负荷 脓毒性休克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评分与脓毒性休克评分(septic shock score,SSS)对新生儿难治性脓毒性休克发生死亡与严重并发症的评估和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结局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休克病程中各指标最差值计算新生儿休克评分和SSS,SSS又分为计算式脓毒性休克评分(computed septic shock scores,cSSS)与床边脓毒性休克评分(bedside septic shock scores,bSS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两种评分方法对脓毒性休克发生不良风险的评估效能,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新生儿休克评分和SSS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2例患儿,预后良好组45例,预后不良组27例。预后不良组患儿的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新生儿休克评分和cSSS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b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休克评分和cSSS预测脓毒性休克新生儿发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95%CI 0.510~0.777,P<0.05)和0.765(95%CI 0.654~0.877,P<0.05),新生儿休克评分和cSSS预测发生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和80.5,cSSS的阳性预测值(81.3%比47.5%)和阴性预测值(75.0%比70.6%)均高于新生儿休克评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SSS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成正相关(r=0.487,P<0.01)。结论两种休克评分系统对脓毒性休克新生儿预后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cSSS的评估价值优于新生儿休克评分,可作为评估新生儿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主要辅助工具。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休克评分 婴儿,新生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