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6个省19个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1基因亚型分布及抗病毒治疗前耐药情况。方法2019年4-11月,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6个省19个城市收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MSM 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574份,提取RNA,反转录后经巢式PCR扩增HIV-1 pol 基因区片段。PCR 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判定病毒基因亚型,提交斯坦福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结果有479份样本PCR扩增成功并获得核酸序列,检出的HIV-1基因亚型有9种,其中CRF01_AE(43.4%)和CRF07_BC(36.3%)所占比例较大,随后依次为B(6.3%)、CRF55_01B(5.9%)、CRF59_01B(0.8%)、CRF65_cpx(0.8%)、CRF103_01B(0.4%)、CRF67_01B(0.4%)和CRF68_01B(0.2%);另有26份(5.5%)样本的基因亚型为未知亚型。不同省份之间的基因亚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1,P<0.001)。总体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为4.6%(22/479),其中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率分别为3.5%(17/479)、0.8%(4/479)和0.2%(1/479)。新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高于长期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4,P=0.031)。结论我国6个省19个城市MSM 的HIV-1感染者中HIV-1基因亚型多样化,不同省份之间的基因亚型构成比不同;整体抗病毒治疗前耐药率处于低水平,但新近感染者的耐药率较高,建议重点加强此类人群的耐药监测。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人群 基因亚型 抗病毒治疗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DTPI)在探测主动脉移植物感染(AG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临床初诊为可疑AGI并行PET/CT DTPI患者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54±15)岁(22~79岁)。PET/CT图像质量分5级。对AGI诊断效能的评估采用半定量分析,记录病灶早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延迟显像SUVmax和DTPI保留指数(RI,早期和延迟显像SUVmax变化的百分比)。以主动脉移植物感染管理协作组织(MAGIC)的AGI确诊依据为参考标准判断DTPI对AGI的诊断效能。结果27例(64%,27/42)患者确诊为AGI。AGI组RI值高于非AGI组[(26.7 ±18.9)%对(6.4 ±18.8)%,P<0.01]。以SUVmax≥6为最佳阈值,常规早期PET/CT显像对AG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73.3%和83.3%。而DTPI延迟显像提高了对AGI诊断的敏感度(96.3%)和准确性(88.1%)。以DTPI RI ≥15%为最佳阈值提高了对AGI诊断的特异性(93.3%)和准确性(90.5%)。此外,AGI组56%(15/27)的患者均通过DTPI延迟显像提高了图像质量分级,从而可以更精确评价移植物感染灶的范围和程度。结论18F-FDG PET/CT DTPI较常规单次早期PET/CT显像改善PET图像质量,提高对AGI的诊断效能,更加精准评估AGI病灶的范围和程度,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订。

  • 标签: 18F-脱氧葡糖 PET/CT 双时相显像 主动脉移植物感染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型猪冠状动脉慢性进行性心肌缺血模型,动态评估血管进行性狭窄至闭塞过程中左心室(LV)整体功能、心室重构、心肌灌注和存活性的变化特点。方法中华小型猪8头(雄性5头,雌性3头;10月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第1对角支分叉处以下1 cm处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分别行门控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 SPECT/CT显像、门控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冠状动脉造影(CAG),动态评价LV射血分数(LVEF)、LV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异常总积分(SMS)、室壁增厚率异常总积分(STS)、心肌总灌注缺损程度(TPD)、存活心肌面积(HM)的变化。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法分析数据。结果8头中华小型猪建模成功,7头完成术前及术后1、4和8周显像。显像示TPD进行性增大,在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2.0%(0,33.0%)、(41.1±23.7)%、(49.3±24.5)%;H=17.03,P=0.001];HM在术前为100%,在术后1周[21.0%(6.0%,100%)]至4周[18.0%(3.0%,33.0%)]逐渐减少,8周[(23.0±15.4)%]较4周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09,P=0.004),但术后1与4周、4与8周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onferroni校正法)];LVEF逐渐降低,在术前及术后1、4和8周分别为(73.7±8.4)%、(63.7±19.1)%、(53.7±14.6)%、(49.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P=0.004);LVEDV[9.0(6.0,21.0)、(31.4±16.3)、(32.9±17.4)和(36.4±17.5) ml]和LVESV[(3.8±3.2)、(15.9±15.3)、12.0(10.0,17.0)和(19.3±10.9) ml]均随时间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8.58、10.51,P值:0.035、0.015);SMS及STS随时间均逐渐增加,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16.49、13.33,P值:0.001、0.004)。结论在冠状动脉慢性狭窄过程中,心肌灌注受损范围和程度逐渐加重,HM逐渐减少,相应的LV功能、心室重构逐渐恶化;之后,在血管慢性闭塞后心肌血流灌注有所改善,HM有所增加。

  • 标签: 冠状动脉闭塞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心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3 678例受检者中,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1例(1.39%)。将28例有病理诊断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8~84 (52±14)岁。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良性组(组1,n=9),原发恶性组(组2,n=9),淋巴瘤组(组3,n=6),继发恶性组(组4,n=4)。患者均行早期(1 h) 18F-FDG PET/CT显像,其中22例患者(组1、2、3、4分别有6、7、6、3例)行延迟(2 h)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cheffe检验比较4组间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病灶/本底比值(TBR)差异,TBR=SUVmax/肝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另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组1、2、3、4早期显像SUVmax[SUVmax(early)]分别为2.6±1.5、9.9±4.0、20.5±6.1、9.2±5.8 (F=21.39, P<0.01),其中组1低于组2和组3,组3最高(均P<0.005);4组早期显像TBR(TBRearly)分别为1.1±0.6、4.1±1.6、9.4±2.6、3.7±2.0 (F=29.15, P<0.01),其中组1低于组2和组3,组3最高(均P<0.005)。4组延迟显像SUVmax [SUVmax(delay)]分别为2.4±1.2、11.0±5.9、25.8±7.7、13.7±7.7 (F=16.01, P<0.01),延迟显像TBR(TBRdelay)分别为1.3±0.7、5.5±2.9、14.4±4.9、7.9±5.0(F=14.78, P<0.01),其中组3均高于组1和组2(均P<0.005)。ROC曲线鉴别心脏肿瘤良恶性的最佳界值如下:SUVmax(early)=4.2、TBRearly=1.6,SUVmax(delay)=4.6、TBRdelay=1.9,各界值对应的诊断心脏恶性肿瘤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9/19、8/9、96.4%(27/28);19/19、7/9、92.9%(26/28);16/16、6/6、100%(22/22);16/16、5/6、95.5%(21/22)。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心脏恶性肿瘤,而延迟显像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心脏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诊断,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