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开展研究分析,阐明现阶段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故障,并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较高、机组部分零部件的运行磨损问题等故障问题提出定期对风力发电机组开展综合检测养护工作、提高故障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通过马尔科夫链对机组故障进行优化处理等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进一步保障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 标签: 风力发电机组 故障处理 运维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分支变异率及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5例(387肢)患者的术前下肢血管CT成像(CTA)资料,其中男153例、女52例,年龄12~79岁;双下肢182例、单侧下肢23例,左侧195肢、右侧192肢。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小腿动脉图像,观察腘动脉分支的解剖变异形态,根据Kim-Lippert分型统计腘动脉分支解剖变异Kim Ⅲ型及其各亚型变异率;测量变异分支动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变异动脉分支起始处外径、分支末端外径、分支动脉长度、分支动脉缺失处至踝关节水平长度等,并与腘动脉正常分支比较。结果205例患者中有33例(43肢)发生腘动脉分支变异:Kim ⅢA型变异发生率4.1% (16/387肢) ;ⅢB型变异发生率3.4%(13/387肢);ⅢC型变异发生率0.26%(1/387肢);ⅢD型变异发生率1.8%(7/387肢);特殊类型变异5例6肢(6/387,1.6%),主要表现为胫前或胫后动脉未缺失,腓动脉增粗替代形成足背或足底动脉。28例(37肢)腘动脉分支KimⅢ型解剖变异于小腿中下1/3处发生缺失,变异的主干动脉分支均为不完全缺失,胫后动脉(ⅢA型)、胫前动脉(ⅢB型)、腓动脉(ⅢA型)变异分支长度分别为(176.8±51.2)、(187.9±73.7)、(153.4±58.5)mm;其管径(起始处外径、分支末端外径)均较正常腘动脉分支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腘动脉分支存在广泛的解剖变异模式,其总变异率为11.1%,术前通过下肢CTA可准确判断腘动脉分支解剖形态,为降低临床下肢手术的风险提供解剖学依据。

  • 标签: 腘动脉 遗传变异 血管造影术 成像,三维,计算机辅助 临床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舟月骨间韧带(SLIL)的形态和血供分布,并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临床上SLIL损伤对其血供的影响及重建的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选取12例新鲜成人前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于Micro-CT下扫描,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SLIL在中立位的形态和韧带内滋养血管分布,测量韧带掌侧、背侧和近端的宽度、长度、厚度,测量SLIL内滋养血管入口处的解剖参数,并分析其与舟、月骨的血供关系。结果①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SLIL的大体形态并测量其解剖参数,近端长度均值最大,掌侧、背侧长度相近;韧带掌侧最宽,厚度最小,而背侧与近端在厚度与宽度上相近。②SLIL的近端无滋养血管分布,掌侧与背侧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分布,其血供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IL的掌侧与背侧内滋养血管从SLIL附着处进入舟、月骨内形成吻合。结论SLIL掌侧较宽且厚度小,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其较其它亚区更易损伤;其掌侧与背侧亚区均有丰富的血供且与舟、月骨内相吻合,而近端无血管分布,因此,掌、背侧韧带早期轻度损伤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近端损伤则较难修复,韧带掌侧与背侧损伤对舟、月骨血供会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舟月骨间韧带 血管灌注 显微成像 应用解剖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带骨内血管的舟骨可视化数字模型研究镍钛记忆合金钉脚固定器、Herbert螺钉及克氏针对舟骨内血供的影响。方法对12例人体前臂标本进行动脉血管灌注,微型CT(Micro CT)扫描并运用Mimics 20.0软件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分析重建数据,并与三种内固定装置的数字模型进行重建比较。结果本研究将带血供的舟骨可视化数字模型与三种内固定装置结合,重建了复合模型,构建了舟骨滋养动脉安全区。其中镍钛记忆合金钉脚固定器具有血管干扰小的特点。结论该数字模型能直观地用于内固定器的研究,三种内固定器均位于腕舟骨滋养血管安全区,其中镍钛记忆合金钉脚固定器比Herbert螺钉及克氏针对骨内血管的干扰小。

  • 标签: 舟骨 内固定器 血管灌注 微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