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作者: 董忱 文瑞婷 杨扬 赵龙 王丽 段炼 陈虎 张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 2020年第02期
  • 机构:100850 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10007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100071 北京,造血干细胞治疗及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7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100071 北京,造血干细胞治疗及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7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10007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UM171和SR1对脐带血、供者动员外周血和淋巴瘤患者自体动员外周血3种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s)体外扩增的作用。方法将3种来源的CD34+细胞分别予以UM171、SR1干预后进行体外扩增培养,记为对照组、UM171组、SR1组和UM171+SR1组。通过细胞计数检测各组总有核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检测HSPCs的比例、各谱系分化细胞的比例和HSPCs上归巢相关因子CXCR4的表达水平。多组数据若满足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若方差不齐,多组间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M171和SR1均能促进3种来源HSPCs的比例升高,同时UM171能够增加3种来源HSPCs的扩增倍数。与对照组比较,UM171处理后脐带血来源的CD33+ (髓系)细胞的比例升高,CD41+ (巨核)细胞的比例降低;SR1处理后3种来源的CD3-CD56+ (自然杀伤)细胞的比例均升高。体外扩增48 h后各组HSPCs上CXCR4的表达较培养前增加。结论UM171能够有效扩增3种来源HSPCs的数量,促进脐带血来源HSPCs分化为髓系细胞并抑制其分化为巨核细胞。SR1能够促进3种来源HSPCs分化为自然杀伤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可以提高3种来源HSPCs上CXCR4的表达水平。

  • 标签: 小分子化合物 造血干/祖细胞 扩增 分化 CXCR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的53例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患者共13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通过中夹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32个动脉瘤中,中成功夹闭动脉瘤129个,3个开颅侧对侧未破裂动脉瘤行自体筋膜包裹加固处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例(9.4%),脑积水10例(18.9%),再出血2例(3.8%),迟发性脑缺血19例(35.8%),严重激素或电解质紊乱6例(11.3%)。出院时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为预后良好)者44例(83.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者49例(92.4%)。住院时间为(17.4±5.7)d(范围为11~36 d),治疗费用为(7.5±1.7)万元(范围为6.0~16.8万元)。出院患者的满意率为94.3%(50/53)。结论部分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可采用经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预案以及恰当的显微操作,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双侧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翼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的53例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患者共13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为Ⅰ~Ⅳ级。通过中夹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评价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32个动脉瘤中,中成功夹闭动脉瘤129个,3个开颅侧对侧未破裂动脉瘤行自体筋膜包裹加固处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5例(9.4%),脑积水10例(18.9%),再出血2例(3.8%),迟发性脑缺血19例(35.8%),严重激素或电解质紊乱6例(11.3%)。出院时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为预后良好)者44例(83.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者49例(92.4%)。住院时间为(17.4±5.7)d(范围为11~36 d),治疗费用为(7.5±1.7)万元(范围为6.0~16.8万元)。出院患者的满意率为94.3%(50/53)。结论部分前循环双侧多发动脉瘤可采用经单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预案以及恰当的显微操作,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双侧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单侧翼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因打鼾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的成人患者,在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同时使用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利用均数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Bland-Altman法评估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生成的呼吸事件指数(REI)与PSG生成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一致性,计算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OS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其诊断OSA的最佳界值。结果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男120例,女78例,年龄45.5(33.0,57.3)岁。PSG生成的AHI与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的R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4.7,40.2)次/h比16.2(6.1,40.0)次/h,P=0.381),二者显著相关(r=0.914,P<0.05),其一致性检验的平均差-0.06次/h(95%CI:-18.44~18.31);如以REI≥5次/h作为诊断标准,则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OSA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58.0%;以REI≥13.3次/h诊断中重度OS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1%,71.1%。结论该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所得REI与PSG-AHI一致性较好,可用于OSA及中重度OSA患者的筛查。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多导睡眠监测 非接触式睡眠呼吸监测仪
  • 简介:摘要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新兴手术方式,其以远端直肠手术良好的视野显露和超低位保肛等优势得到认可和推广。目前国内外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均推荐直肠癌的治疗需要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决定。MDT已成为直肠癌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的制度性诊断与治疗模式。直肠癌TaTME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依赖MDT模式下术前影像学检查精准分层、复发危险度判断。规范的MDT术前评估、多学科研讨作出决策是TaTME获得规范化实施和合理推广的保障。同时,TaTME作为一种可能改善直肠肿瘤疗效的手术方式,使部分患者在基于影像学检查准确分期的基础上免去术前放化疗,从而调整外科手术在MDT模式中的地位,为优化直肠癌整体疗效和卫生经济学做出贡献。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多学科团队 手术 规范化 诊断 治疗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切除在肺多发结节病情治疗阶段的疗效及预后生存质量影响。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2020年8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肺多发结节患者74例,基于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干预两组,对比胸腔镜切除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使用胸腔镜切除治疗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有着显著的提升,通过胸腔镜切除式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手术干预效率,保证干预组临床治疗阶段的治疗效率明显改善(P<0.05);在肺多发结节患者的病情干预阶段,基于当前腔镜技术的发展,采用胸腔镜切除能更好地改善病情影响,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远期生存质量的有效提升;干预组患者在接受胸腔镜医疗干预后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本次医学调研结果更好的证实了基于胸腔镜技术为依托的切除手术能够更好地改善肺多发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有效提升医疗干预效率,且优化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腔镜切除术 肺多发结节患者 临床疗效 预后生存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