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孤独症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方法汇集来自国际孤独症专业数据库(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在全球20个站点收集的孤独症患者(孤独症组,n=525)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569)的脑结构影像学数据。基于脑结构数据,应用FreeSurfer测量每个受试者的皮质厚度并对2组脑皮质厚度进行t检验比较。根据受试者年龄,分成<12岁组(孤独症患者n=150,对照者n=151),12~18岁组(孤独症患者n=210,对照者n=233)及>18岁组(孤独症患者n=159,对照者n=183),应用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孤独症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结果孤独症组相对于对照组在与初级面孔识别相关的左右侧脑枕叶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左侧:size=1 043.95 mm2,Z=4.31,MNI坐标:x=-13.1,y=-102.4,z=2.4;右侧:size=1 364.13 mm2,Z=5.14,MNI坐标:x=14.4,y=-101.3,z=3.1),以及与背侧注意网络相关的右侧脑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size=485.86 mm2,Z=4.71,MNI坐标:x=6.8,y=-13.1,z=61.6)。根据年龄分组结果显示,<12岁组孤独症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右侧额上回中部及后部(size=914.44 mm2,Z=4.86,MNI坐标:x=19.7,y=32.4,z=41.1)及左侧颞下回(size=638.16 mm2,Z=-4.36,MNI坐标:x=-34.7,y=-32.5,z=-22.8)皮质厚度减少;12~18岁组孤独症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右侧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和枕骨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18岁组孤独症患者与对照者之间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枕面区域和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异常可能是孤独症患者神经发育的特征,尤其在低年龄的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更明显。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孤独症脑成像数据交换数据库 背侧注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脑皮质结构特征差异。方法从美国儿童心理研究所健康大脑网络项目中获得412例样本数据,包括ADHD患儿288例(ADHD组),其中混合型151例(ADHD-C组)、多动冲动型20例(ADHD-H组)、注意缺陷型117例(ADHD-I组)以及对照儿童124名(对照组)。使用FreeSurfer软件对脑结构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受试者的脑皮质体积及皮质厚度、表面积数据,对三类脑结构特征组间比较分别进行方差分析以及事后简单效应分析。结果ADHD患者中3个亚组与对照组之间,左侧顶上回(Z=5.94)、颞上回(Z=5.49)皮质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蒙特卡洛校正,P<0.05)。与对照组比较,ADHD-H组在左侧顶上回皮质体积显著增大(Z=6.79),而ADHD-I组在左侧颞上回(Z=-5.12)及外侧枕叶皮质(Z=-6.40)体积显著减小,ADHD-C组在左侧外侧枕叶皮质(Z=-3.37)体积显著减小。ADHD患者中3个亚组间的比较显示,ADHD-I组(Z=-7.33,MNI坐标:x=-26.8,y=-60.6,z=45.4)及ADHD-C组(Z=-7.14,MNI坐标:x=-26.6,y=-60.2,z=45.4)的左侧顶上回皮质体积均小于ADHD-H组,而ADHD-I组及ADHD-C组之间的皮质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蒙特卡洛校正,P>0.05);进一步控制性分析显示,样本量、年龄、性别对结果无影响。对体积的来源即皮质厚度和表面积分析显示,ADHD亚型在皮质体积的异常主要受脑皮质表面积主导。结论顶上回脑皮质结构可能是区分ADHD不同亚型的主要脑结构特征,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ADHD的神经发育机制并指导临床更加精准及特异化的治疗。

  • 标签: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磁共振成像 皮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