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镜鼻窦手术所致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鼻镜鼻窦手术所致损伤的15例临床资料,根据牵引试验、MRI及CT检查结果判断损伤程度。患者分为两组:部分离断者6例(A组),完全离断者9例(B组)。分析对比两组效果。结果A组治疗前后斜视度分别为(55.83±12.81)PD和(6.67±2.58)PD(t=9.214,P=0.000);B组治疗前后斜视度分别为(90.55±8.08)PD和(17.78±5.07)PD(t=22.891,P=0.000)。A组治疗前后内转受限程度分级分别为(2.50±0.55)级和(1.00±0.00)级(t=6.708,P=0.000);B组治疗前后内转受限程度分级分别为(4.00±0.00)级和(2.11±0.33)级(t=17.000,P=0.000)。治疗后6例正前方注视复视消失,其余9例复视均改善。结论鼻镜鼻窦手术所致损伤,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牵引试验指导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动眼肌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眼外手术治疗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36例,根据代偿头位特点行眼外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术前第一眼位状态下双眼视力(BCVA,logMAR)为0.707±0.0805,术后1年提高0.307±0.0873。手术前后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025,P=0.000)。其中34例伴有代偿头位者,以水平方向面朝右或朝左者30例,术前头位扭转角为24.020°±2.5735°,术后1年改善为7.510°±0.5013°,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头位扭转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574,P=0.000)。以垂直方向下颌收或上抬者4例,术前头位扭转角度为18.000°±1.3191°,术后1年改善为6.050°±0.4796°。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头位扭转角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911,P=0.000)。术后1年,34例(94.44%)视物清晰度改善,主观满意度增加。结论根据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针对性实施眼外手术,可提高视力、改善头位,增加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征,眼球震颤,婴儿型 手术,眼外肌 头位,代偿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