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法在药剂科抗菌药物处方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5月的60份处方作为对照组,对其中抗菌药物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选取2022年6月-12月的60份处方实施PDCA管理措施的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60份处方中,由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的共有2份,对照组60份处方中,由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的共有9份,观察组的处方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最高。结论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不合理用药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PDCA管理可有效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PDCA管理法 药剂科 抗菌药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原发灶手术切除范围治疗单侧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126例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按照原发灶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分为甲状腺全切组(A组)和甲状腺腺叶切除组(B组)。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术后复发率(χ2=0.394,P=0.530)、死亡率(χ2=3.175,P=0.146)、生化治愈率(χ2=0.613,P=0.434)、无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P=0.278、0.17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直径≥4 cm和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A组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χ2=5.068,P=0.024)和永久性低钙血症(χ2=6.590,P=0.010)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结论对于局限在一侧腺叶的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患者的预后并不差于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但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暂时性和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更高。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髓样 预后 低钙血症
  • 作者: 李健森 赵敬柱 郑向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 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 300060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的2例甲状腺偏侧缺如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为女性。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右叶及峡叶缺如,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另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术中证实甲状腺右叶缺如,峡叶存在,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多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偏侧缺如合并甲状腺癌是极为罕见的,可以通过超声、甲状腺扫描等影像学方法诊断,必要时辅助CT、MRI检查,治疗方案应与甲状腺解剖正常患者的相同。

  • 标签:
  • 作者: 杨伟伟 只璟泰 郑向前 王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天津市耳鼻喉科研究所 天津市听觉言语与平衡医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临床重点学科(耳鼻咽喉科学) 天津市耳鼻喉质量控制中心 300192,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9例学龄儿童和青少年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与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超重和肥胖患者较正常体重患者年龄较大(χ2=4.250,P=0.039)、肿瘤灶数更多(χ2=5.281,P=0.022)、更容易出现复发(χ2=4.861,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体重正常的儿童和青少年PTC患者相比,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PTC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χ2=4.466,P=0.035);肿瘤直径>1 cm(χ2=5.453,P=0.020)、肿瘤灶数>1个(χ2=7.218,P=0.007)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和青少年PTC患者中,肥胖与肿瘤的多灶性有关;超重和肥胖患者更易出现肿瘤复发。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肥胖症 儿童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和临床特征对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的233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根据是否存在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结果与甲状腺非微小髓样癌相比,甲状腺微小髓样癌主要首诊方式是超声检查(χ2=32.290,P=0.000),具有更早的TNM分期(χ2=50.300,P=0.000)及更多的超声恶性特征。与细针抽吸活检相比,血清降钙素对甲状腺微小髓样癌(χ2=47.933,P=0.000)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触被膜长度/周长≥1/4(OR=25.475,95%CI:2.320~279.771)和术前血清降钙素>65 ng/L(OR=32.663,95%CI:2.433~438.409)是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检查联合血清降钙素检测有利于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当甲状腺微小髓样癌病灶接触被膜长度/周长≥1/4和术前血清降钙素>65 ng/L时,容易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 髓样 淋巴转移 超声检查 降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MMPTC)与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MTC-PTC)两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3例MMPTC和9例MTC-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者在临床病理及诊治方面的异同。结果3例MMPT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均为髓样癌与微小乳头状癌碰撞发生。髓样癌部分与乳头状癌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2例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9例MTC-PTC患者中位年龄55岁,其中8例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升高。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髓样癌部分与乳头状癌部分均表达相应的免疫指标。9例患者中4例伴有淋巴结转移,随访至今无复发及死亡。结论与MTC-PTC相比,MMPTC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淋巴结转移偏多,可遵循髓样癌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MTC-PTC的发病特征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但治疗原则可根据两种肿瘤的权重进行个体化治疗。两类肿瘤的预后均较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髓样 癌,乳头状 病理学, 临床 降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131I治疗后侧颈淋巴结复发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因侧颈淋巴结复发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22例,所有患者首次手术后均行131I治疗。结果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30.5(5~86)月。22例患者首次手术后均行131I治疗,中位剂量250mCi (100~700 mCi),131I治疗1~4次不等。颈部淋巴结复发行手术治疗,清扫淋巴结的中位数为31(8~83)枚,其中2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的中位数为4(1~19)枚。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9%。再次手术前,抑制性Tg的中位数为1.305(0.10~99.51)μg/L。抑制性Tg的临界值0.2 μg/L,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100%。10例患者中,刺激性Tg的中位数为5.89(0.14~255.80) μg/L。刺激性Tg的临界值2 μg/L,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9%、100%。结论抑制性和刺激性Tg可监测PTC患者的病情发展,但是Tg不高者,并不能完全排除复发。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甲状腺球蛋白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组织库收集的儿童(≤18岁)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组织标本,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分析BRAF(V600E)突变与患儿临床特征及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患儿22例,其中发生BRAF(V600E)突变10例,突变率为45.5%。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V600E)突变率低于成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7.7%)(χ2=11.250,P=0.001)。>12岁患儿BRAF(V600E)突变率(66.7%)高于≤12岁患儿(20.0%)(P<0.05)。女性患儿BRAF(V600E)突变率(69.2%)高于男性患儿(11.1%)(P<0.05)。BRAF(V600E)突变与肿瘤多发病灶、肿瘤直径、高侵袭亚型、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及婴幼儿放射史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复发病例3例,均为颈部淋巴结复发。BRAF(V600E)突变与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低于成人,BRAF(V600E)突变不预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更高侵袭性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 标签: 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V600E)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Ⅱ类分子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8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了MHC Ⅱ类分子在MT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结果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与患者年龄(χ2=0.900, P=0.410)、多灶性(χ2=0.295, P=0.672)、双侧病灶(χ2=2.957, P=0.127)、T分期(χ2=0.554, P=0.457)无关,而与性别(χ2=5.227, P=0.025)、术前降钙素水平(χ2=6.663, P=0.019)、淋巴结转移(χ2=21.651, P<0.001)及AJCC分期(χ2=19.522, P<0.001)相关。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97.4%,高于低表达患者的66.1%(P=0.016 3)。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5岁(HR=4.129, P=0.009)、T分期(HR=3.265, P=0.024)为M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HR=0.103, P=0.030)为MTC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MTC患者中存在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表达水平高的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5岁甲状腺乳头状癌(TP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5年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29例T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5岁的104例,≥25岁的325例。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对影响<25岁术后复发因素进行Logrank单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25岁TPC患者比≥25岁TPC患者原发肿瘤直径更小,手术切除范围相对较小,术后复发率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个数≥2个、最大肿瘤直径≥2 cm、未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与<25岁TPC患者术后复发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个数≥2个、最大肿瘤直径≥2 cm是<25岁TPC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论原发肿瘤个数≥2个、最大肿瘤直径≥2 cm是预测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为临床上诊疗<25岁TPC患者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复发 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