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睡眠障碍对认知障碍以及痴呆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内随机选择20例,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分组,即认知组与常规组,各组内人数均为10例。采用相关量表对比两组的痴呆程度,并给予对应的干预。结果:认知组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且认知组存在痴呆现象,常规组显著较轻,对比P<0.05。结论: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睡眠障碍越大的患者,其认知功能障碍较重,且痴呆可能性较高,故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干预。

  • 标签: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案,论证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调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时段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针对100例随机抽取的患者进行对比试验,以单双数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路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更高,且生活质量评分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而言,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提高疗效与治疗后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对睡眠障碍艇员睡眠本能重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某基地因睡眠障碍就诊潜艇艇员38人,应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干预。干预前、后10 d内,采用睡眠日记评估睡眠规律指数(SR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脑电生理仪记录干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失匹配负波(MMN)和P300值。结果干预前后比较,SRI<25患者由12人减少为7人,26≤SRI≤36患者由17人减少为10人,37≤SRI≤46患者由5人增加到8人,SRI>46患者由4人增加到13人。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紊乱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潜伏期MMN明显延迟(P<0.01),波幅MMN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潜伏期P300明显延迟(P<0.01),波幅P300明显提高(P<0.01)。结论采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潜艇艇员睡眠,显著提高其大脑自动信息加工能力。

  • 标签: 潜艇艇员 心理内在控制技术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仍在逐年升高,生活方式干预及早期发现对减少其发病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增加了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初步提示间歇低氧、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睡眠紊乱、肠道菌群紊乱等机制均可能参与其中,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方法数据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在2017—2018年调查的数据集,最终共纳入14 966名研究对象,同时收集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参与、行为、饮食营养、生活习惯、家庭结构、疾病状况、心理健康、认知功能等数据。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组(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性别研究对象睡眠时长和认知功能受损间的关联。结果14 966名研究对象中,65~79岁、80~89岁、90~99岁和≥100岁的研究对象分别有5 148名(34.40%)、3 777名(25.24%)、3 322名(22.20%)和2 719名(18.16%);女性有8 455名(56.49%);每日睡眠时长≤5 h和≥9 h的老年人分别有2 704名(18.94%)和3 883名(27.19%);认知功能受损者有3 748名(25.04%)。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与自报每日睡眠时长为7 h者相比,睡眠时长≤5 h和睡眠时长≥9 h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联,OR值(95%CI)分别为1.35(1.09~1.68)和1.70(1.39~2.07)。分层分析的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的关联在65~79岁老年人和男性老年人中更为显著。结论老年人睡眠时长过短或过长可增加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横断面研究 睡眠 认知功能受损
  • 作者: 陈晨 王蓓 陈炜 韩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22期
  • 机构: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上海 201203,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43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44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将AI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等方法为代表,概述了在睡眠医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涵盖了睡眠分期、睡眠纺锤波、睡眠呼吸暂停、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失眠以及发作性睡病等。同时,分析并探讨了未来AI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AI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上的优势,使其在睡眠医学领域能够得以进一步地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工智能 睡眠健康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医工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和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0.73%)(χ2=6.609,P<0.05);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76.93±3.67)mmHg]高于对照组[(68.32±2.86)mmHg],而二氧化碳分压[(45.46±4.87)mmHg]低于对照组[(57.29±5.26)mmHg](t=11.849、10.56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76±0.16)L]和用力肺活量[(2.79±0.16)L]均高于对照组[(1.42±0.12)L和(2.31±0.19)L](t=10.885、12.37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16.83±3.45)ng/L]、白细胞介素6[(23.15±5.46)ng/L]和C反应蛋白[(6.87±1.4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7.49±6.98)ng/L、(47.38±7.19)ng/L和(15.98±2.67)mg/L(t=16.990、17.185、19.199,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并减轻炎性反应。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血气分析 呼吸功能试验 布地奈德,富马酸福莫特罗复方合剂 肝素,低分子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78名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依据统计学的随机原则将其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按照患者的病情合理给药。监护组采取重症监护护理的方式,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对应护理方式。结果监护组在呼吸机使用时长、ICU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上均低于对照组的数据,监护组的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48.72%,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能有效帮助呼吸衰竭患者算短病程,提高满意度,促进健康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衰竭 重症监护护理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案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提供传统康复护理,实验组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与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MoCA、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问题,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认知康复护理 认知障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s)是由免疫系统一种或多种缺陷造成的一组疾病。PIDs患儿常因发生多次严重的感染而形成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为临床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肺部并发症在PIDs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各类的PIDs有其不同的致病病原谱。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可以预防或减缓PIDs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病程。现就常见的PIDs在儿童呼吸系统的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呼吸系统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中应用间歇口-胃管饲法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来源于本院,在2020.2-2023.2期间选择,依据双盲法分组,对照组15例在吞咽康复训练中应用传统留置鼻胃管饲法,研究组15例在吞咽康复训练中应用间歇口-胃管饲法,两组进行吞咽功能改善效果的评比。结果: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高,对照组低,组间出现的差距得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间歇口-胃管饲法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间歇口-胃管饲法 吞咽训练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方法:收治髋部骨折术后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术后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折 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对促进患儿症状及肺功能改善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2例,均收录于2021.8——2022.8期间本院的小儿肺炎患者,样本入组后持续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开展规范性分组展开此次对照分析研究,分别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统计样本症状缓解情况及肺功能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应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所用时间比对照组患儿的更短,P<0.05。于护理前后就组间肺功能指标展开测定,结果显示护理前差异较小,护理后两组指标虽均有所改善,但均以观察组测定值参数更具优势,P<0.05。结论: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对促进患儿症状及肺功能改善的价值显著。

  • 标签: 小儿肺炎 优质护理 症状改善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性健康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能够显著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 综合性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共情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共入组35名脑小血管病患者和26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使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中文版多维度共情测试(Chinese version of the multifaceted empathy test,MET-C)评估被试的共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总体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CSVD组与对照组组间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共情的影响因素。结果CSVD患者在IRI总分、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PT)、想象(fantasy,FS)及同情关心(empathy concern,EC)得分[(37.25±11.71)分,(6.94±4.35)分,(9.45±4.68)分,(16.40±4.34)分]均低于对照组[(50.61±11.07)分,(11.84±3.90)分,(13.23±5.01)分,(19.69±3.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RI总分:t=4.506,P<0.05;PT:t=4.539,P<0.05;FS:t=3.021,P<0.05;EC:t=3.308,P<0.05)。而个人痛苦(personal distress,PD)CSVD组得分[(4.68±4.16)分]与对照组得分[(6.00±4.6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4,P>0.05)。MET-C结果显示,两组间共情情绪识别正确数,[CVSD组为(25.08±6.77)个,对照组(32.30±3.4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8,P<0.05),而情感共情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0,P>0.05)。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CSVD组IRI总分及PT与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374,0.471,均P<0.05),PT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r=0.458,P=0.006)。PD与HAMA得分及HAMD得分呈正相关(r=0.521,0.541,均P<0.05)。情绪识别正确数与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600,P<0.001),与MoCA得分呈正相关(r=0.665,P<0.001),与HAMA得分及HAMD得分呈负相关(r=-0.445,P<0.05;r=-0.421,P<0.05)。结论CSVD患者较正常人群的共情下降,并且表现为认知共情的下降,而认知共情与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呈正相关。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共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推进智慧水利水电建设,是提高水利水电信息化水平、实现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新阶段水利水电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是衡量水利水电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水利水电部总经济师程殿龙深刻阐述智慧水利水电建设的重要性。而智慧水利水电建设道路上,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极其重要,该技术是提升水利水电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决策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有力保障,是未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潮流。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智慧化管理系统功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智慧化管理系统 功能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RNA结合基序蛋白10(RBM10)突变体(N392S)的鉴定及探究其对肺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样本库108例肺腺癌(LUAD)组织样本,进行RBM10外显子的sanger测序。将野生型RBM10及RBM10突变体(N392S)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分别转入肺癌细胞,转入空载体的细胞作为对照。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分析RBM10突变体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含有和不含第9外显子的NUMB转录本核糖核酸(RNA)水平的变化分析RBM10突变体对NUMB第9外显子的剪切调控作用。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LUAD组织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的RBM10错义突变(N392S);与空载体对照细胞比较,表达野生型RBM10的A549-RBM10-Wild和H358-RBM10-Wild细胞增殖明显变慢(1.28±0.01比1.43±0.03,t=7.866,P<0.01;1.27±0.03比1.70±0.05,t=11.840,P<0.01),而表达突变体RBM10(N392S)的A549-RBM10-Mut和H358-RBM10-Mut细胞增殖能力高于表达野生型RBM10细胞系(1.49±0.13比1.28±0.01,t=2.851,P<0.05;1.62±0.10比1.27±0.03,t=5.823,P<0.01);在平板克隆实验中,表达RBM10突变体的A549和H358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表达野生型RBM10的A549和H358细胞克隆形成率(53.00±3.61比28.60±4.34,t=9.675,P<0.01;42.40±3.98比18.60±4.34,t=9.047,P<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野生型RBM10较对照组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56.28±13.49比100.00±10.27,t=4.465,P<0.01),而突变体较野生型则失去抑制细胞迁移的能力(138.94±20.18比56.28±13.49,t=5.898,P<0.01);Transwell实验证实,野生型RBM10较对照组抑制肺腺癌细胞的迁移(158.00±36.81比497.25±38.20,t=15.093,P<0.01),突变体较野生型RBM10失去抑制肺腺癌细胞迁移的能力(474.00±48.63比158.00±36.81,t=12.424,P<0.01);分析RBM10对NUMB第9外显子的剪切调控作用,随着野生型RBM10质粒浓度的递增,野生型RBM10促进NUMB第9外显子(NUMB-EXON 9)的跳读使得NUMB短剪接转录本水平的增加,而随着RBM10(N392S)质粒浓度的递增,NUMB短剪接转录本水平没有变化。结论RBM10突变体(N392S)丧失了野生型RBM10抑制LUAD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功能,并可能通过调控NUMB蛋白剪切影响LUAD细胞功能

  • 标签: 肺腺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内瘘术后并发症。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内瘘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术后患者进行诊断,对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者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34例,其中血栓20例,瘘口狭窄3例,头静脉旁血肿压迫致狭窄2例,头静脉多发性瘤样扩张2例,头静脉低血流量2例,假性动脉瘤1例,内瘘闭合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内瘘术后并发症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内瘘术后常规检查方法,对于术后并发症能明确诊断,为临床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慢性肾功能不全 内瘘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长寿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在我国9个长寿地区开展的“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共纳入1 622名血尿酸和认知功能得分数据完整的80岁及以上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静脉血以检测血尿酸等水平,采用基于教育程度的认知受损评价标准评定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并采用二分类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对象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结果1 6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92.2±8.1)岁,其中男性656名(40.4%);血尿酸为(343.3±86.2)μmol/L;482名(29.7%)认知功能受损。二分类GEE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认知受损风险逐渐降低,OR(95%CI)值分别为0.99(0.71~1.33)、0.87(0.68~0.94)及0.69(0.48~0.85),且具有线性趋势(P<0.001);80~89岁年龄组、BMI<24 kg/m2组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联更为显著(P交互值<0.05)。结论在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年人中高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患病风险呈负向关联。

  • 标签: 老年人, 80岁以上 横断面研究 长寿 血尿酸 认知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