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的励-协夫曼言语治疗(LSVT)训练改善中国帕金森病(PD)患者言语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6例中国PD患者,采用标准化的LSVT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训练前、后,采用PRAAT软件分析PD患者的声学数据,采用日本GRBAS嗓音量表评定患者的嗓音质量,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对患者言语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经过4周LSVT训练,PD患者的发声、嗓音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声学分析显示,训练后元音最长发音时间由(11.93±6.81)s增加到(17.50±6.25)s;元音发声音量从(69.91±7.61)dB增加到(76.12±6.07)dB,阅读音量从(64.82±3.77)dB增加到(70.40±5.41)dB,独白音量从(61.44±4.58)dB增加到(64.29±4.70)dB。GRBAS评定显示,总嘶哑度评分从(1.93±0.77)分减少到(1.25±0.93)分。VHI量表评分显示,总嗓音障碍指数由(66.87±18.61)分降低到(49.87±21.21)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LSVT训练能够显著增加PD患者最长发音时间、提高音量、改善嗓音质量、降低嗓音障碍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励-协夫曼言语治疗 帕金森病 言语障碍 嗓音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损伤 肿瘤黏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2014年8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收治妊娠合并PHPT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由产科、内分泌科、新生儿科、普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会诊)、母体并发症及母儿转归。结果(1)6例患者中位年龄34(23~38)岁;1例孕前确诊,4例孕中晚期诊断,1例产后确诊。4例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母体并发症以贫血(5例)多见,其他并发症包括高血钙危象伴肾功能衰竭(1例),多发骨质破坏伴骨质疏松(1例)。6例患者中位血清钙水平为3.08(2.84~4.21) mmol/L,中位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216.7(93.1~2 603.6) ng/L,中位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29.66(13.50~90.24) nmol/L。所有患者甲状旁腺超声检查均提示存在低回声病灶,4例行甲状旁腺核素显像检查均提示存在异常放射性浓聚区病灶。(2)6例患者均启动产科多学科会诊流程,确定治疗方案,并将会诊意见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l例于产后5个月手术治疗;3例孕中期手术治疗,其中1例放弃妊娠行孕中期引产术,其余2例继续妊娠结局良好;2例放弃妊娠引产后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显示,5例为单发甲状旁腺腺瘤,1例为甲状旁腺癌。6例PHPT患者随访至今血钙均正常。(3)1例新生儿生后1个月发生低钙抽搐,予以静脉补钙后治愈,随访至今血钙正常。2例新生儿随访至今血钙正常,但其中1例于4岁时诊断自闭症,现康复治疗中。结论妊娠合并PHPT可导致严重的母儿并发症,产科多学科会诊模式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诊治可及时诊断、评估病情,通过合理治疗得到较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 多学科团队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CSE)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DL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腰椎牵引、超短波及中频电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SE训练,包括平板支撑、单侧肘膝支撑、手膝位平衡、跪位转体、空中蹬车及仰卧屈髋屈膝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同时对患者动静态平衡能力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60±0.47)分]、ODI评分[(16.71±3.34)分]、动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分别为(23.78±4.02)s和(9.20±1.93)s]及腰腹肌动静态耐力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DLS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平衡能力及腰腹肌耐力,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核心稳定性训练 腰椎功能 平衡能力 肌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居家饮食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梗死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饮食方案,研究组接受居家饮食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男性百分比、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主要照顾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67%和6.67%,研究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6.67%,研究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吞咽功能评级为1级15.00%、2级40.00%、3级35.00%、4级10.00%,对照组吞咽功能评级为1级3.33%、2级11.67%、3级63.33%、4级21.67%;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吞咽功能评级为1级51.67%、2级25.00%、3级18.33%、4级5.00%,对照组吞咽功能评级为1级15.00%、2级35.00%、3级36.67%、4级13.33%;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38.57±12.46)分和(126.34±12.45)分;出院3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48.25±12.63)分和(136.35±11.25)分;出院1个月及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显著性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制定并实施居家饮食护理方案,既能保证患者日常饮食过程安全,增加饮食量,又能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吞咽功能障碍 脑梗死 居家饮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CINAHL Plus、Academic Search Complete、SPORTDiscus、PsyclNFO和Cochrane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公开发表的、观察任务导向型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SPSS 22.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1项RCT,共364例患者。结果显示,任务导向训练疗法能有效改善上肢功能(效应值0.39~1.04);随访结果显示,任务导向型训练疗法在干预后3~6个月内仍具有维持效果(效应值0.11~0.42)。结论任务导向型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在脑卒中早期及时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相较于长训练周期,每周增加训练次数并配合短期、适度的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更好。

  • 标签: 脑卒中 任务导向型训练疗法 上肢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医疗机构的创伤骨科收治了94例患者,其被均等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依从性与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依从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 功能锻炼依从性 疼痛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广西某有色金属矿区血镉暴露与成年居民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2014年,以广西某有色金属矿业污染区的5个重金属污染村作为研究现场,招募到310名符合标准的18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取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血镉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等信息。根据血镉水平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Q1~Q4四组(以Q1组为参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功能指标与血镉水平之间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9.2±15.4)岁;男性为112名(36.1%);血镉水平G(95%CI)为3.72(3.43~4.02)μg/L;肝效应指标TBIL、AST、ALT及GGT的异常率分别为17.4%(54例)、19.7%(61例)、10.7%(33例)及11.9%(37例)。调整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因素后,与血镉水平Q1组对象相比,Q4组对象AST发生异常的风险较大[OR(95%CI)值为2.92(1.07~7.98)]。结论该有色金属矿区血镉水平高于我国一般人群参考值;镉暴露与AST异常有关联。

  • 标签: 肝功能 内暴露 成人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热敷阶段性功能锻炼操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该功能锻炼操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实施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00例,简要做分组,划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分别实施不同的康复锻炼方式,并记录最终的管理成效。结果:根据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后15周运动耐力明显提升,且水肿发生率显著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极大,P<0.05。结论:中药热敷阶段性功能锻炼操的实施能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可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等,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热敷 阶段性功能锻炼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纤维化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级与关节功能的相关性,为关节纤维化的早期组织学诊断及预后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由于术后关节纤维化导致的关节屈曲或者伸直活动受限而行关节翻修术的病例,共29例,女性22例,男性7例。年龄41~79岁,平均63岁。进行组织学观察及无菌性淋巴细胞为主型血管炎相关病变(Aseptic Lymphocytic Vasculitis Associated Lesion,ALVAL)评分,对纤维化及炎性细胞进行分级评估,并辅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结果镜下关节纤维化的早期病理改变为肌纤维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后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Masson染色显示蓝色。淋巴细胞散在分布或灶状聚集。组织学评分显示纤维化以3级居多(26例),淋巴细胞分级以1级居多(23例),ALVAL评分以中度多见(25例)。纤维化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呈现极高的相关度。ALVAL评分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有较高的相关性。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直接相关。纤维化联合ALVAL评分对于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纤维化患者的组织学分级评估与关节功能密切相关,并能对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功能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膝关节,人工 纤维化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前镇痛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超前镇痛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方案。干预2 w,对比两组患者的ODI、JOA、VAS评分及焦虑抑郁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超前镇痛方案联合综合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内固定术后患者,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面情绪,康复效果明显。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减压内固定术 疼痛 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