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肩难产处理中旋后肩运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人在阿尔及利亚援外期间,所在地赛地夫省立教学医院接受分娩的肩难产产妇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压前臂协助分娩,观察组应用旋后肩协助分娩,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无窒息新生儿占93.33%,轻度窒息新生儿占6.67%,没有重度窒息患儿,对照组无窒息占63.33%、轻度窒息占26.67%、重度窒息占10%。结论旋后肩运用于肩难产处理中能够减少并发症,保证母婴安全,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 旋后肩法 肩难产
  • 简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作为社会哲学的元理论,为解释国家法之外的社会调控体系之合法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采取社会本位的法律多元主义的立场,以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交往互动行为对日常生活中的法规范之形成的建构性意义。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指出了“日常生活中的”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基础性调控作用。并结合中国法治社会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讨论了建构良性循环的“日常生活法体系”对形成健康平衡的社会秩序调控系统的重要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指出交往互动行为和生活世界是哈氏理论中最为核心的两个概念。并结合案例,通过分析哈氏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对建构交往理性基础之上的“日常生活中的”体系进行了理论铺垫。第二部分讨论了建立在交往理性之上的“EI常生活中的”之形成与发展过程。首先,通过考察日常生活中的与“活法”的区别联系,把“日常生活中的”定义为:在交往行动中产生,经由主体一致性同意而形成对彼此行为之稳定性预期,从而约束主体行为,具有连续性规范意义的行为准则。随后,根据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社会模拟理论”,分析了随着交往及交往扩大化,“日常生活中的”吸收整合其他一般行为规范而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三部分讨论了“日常生活中的”的组成部分及其内部效力层级的划分。通过阐释“日常生活中的”与“生活中的微观法律”、道德以及习惯之间的关联性,将“日常生活中的”体系内部的效力层级划分及其运行、制裁机制呈现出来。同时指出,生活中的微观法律、社会道德规范和习惯因为形成与运作方式的差别,其效力等

  • 标签: 交往互动行为 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中的法 道德 习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