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消毒供应中心作为本次研究科室,对研究阶段清洗消毒的手术医疗器械进行8000次监测,并按照不同监测时间分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对照组,监测4000次,实施常规管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观察组,监测4000次,实施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结果:观察组的医疗器械回收、清洗、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0.28%小于对照组0.98%(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常规管理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包装质量问题和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2000件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器械,随机分组。对照组回收器械采取常规包装方法,观察组回收器械则采取强化质量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回收器械包装合格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回收器械包装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提高器械包装合格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包装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处理采用责任制护理对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为责任制护理实施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对策分析,2020年3月-2021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为责任制护理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清洗、包装及无菌物品发放合格情况和实施前后器械感染及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情况。结果:实施后的清洗、包装及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要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腔镜器械处理 责任制护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中国农村基于乳腺超声(BUS)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效果和质量。方法采用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2015年1~4季度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乳腺癌筛查季度统计表和个案报表的数据,计算中国各地区乳腺癌筛查的召回率、乳腺X线检查(MG)复筛率、活检率、检出率、早诊率、原位癌比例、漏检率、假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等主要指标。结果2015年共1 501 753人完成农村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全国召回率为3.01%(45 156/1 501 753);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3.41%(17 173/503 130)和3.56%(14 499/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2.28%,13 484/590 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国MG复筛率为2.78%(41 694/1 501 753);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3.19%(16 036/503 130)和3.29%(13 421/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2.07%,12 237/590 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国活检率为0.23%(3 462/1 501 753);中部地区为0.26%(1 078/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0.21%,1 247/590 884)和东部地区0.23%(1 137/50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国活检阳性率(PPV)为37.00%(1 281/3 462);东部地区PPV为34.30%(390/1 137),低于中部地区(39.33%,424/1 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乳腺癌1 281例,检出率为0.85‰(1 281/1 501 753);中部地区检出率为1.04‰(424/407 739),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为0.79‰(467/590 884)和0.78‰(390/50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乳腺癌人群中,BUS初筛PPV为96.96%(1 242/1 281),MG复筛PPV为2.42%(31/1 281)。全国乳腺癌早诊率为85.25%(1 092/1 281);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87.95%(343/390)和88.21%(374/424),高于西部地区(80.30%,375/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东部地区筛查出Ⅱ期及以上乳腺癌比例(55.64%,217/390)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4.62%(274/424)和62.31%(291/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筛查漏检率为0.62%(8/1 281),假阳性率为1.20%(17 528/1 464 149)。结论基于BUS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东部地区筛查的效果和质量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超声筛查 农村妇女 数据分析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中国农村基于乳腺超声(BUS)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效果和质量。方法采用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2015年1~4季度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乳腺癌筛查季度统计表和个案报表的数据,计算中国各地区乳腺癌筛查的召回率、乳腺X线检查(MG)复筛率、活检率、检出率、早诊率、原位癌比例、漏检率、假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等主要指标。结果2015年共1 501 753人完成农村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全国召回率为3.01%(45 156/1 501 753);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3.41%(17 173/503 130)和3.56%(14 499/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2.28%,13 484/590 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国MG复筛率为2.78%(41 694/1 501 753);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3.19%(16 036/503 130)和3.29%(13 421/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2.07%,12 237/590 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国活检率为0.23%(3 462/1 501 753);中部地区为0.26%(1 078/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0.21%,1 247/590 884)和东部地区0.23%(1 137/50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国活检阳性率(PPV)为37.00%(1 281/3 462);东部地区PPV为34.30%(390/1 137),低于中部地区(39.33%,424/1 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乳腺癌1 281例,检出率为0.85‰(1 281/1 501 753);中部地区检出率为1.04‰(424/407 739),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为0.79‰(467/590 884)和0.78‰(390/50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乳腺癌人群中,BUS初筛PPV为96.96%(1 242/1 281),MG复筛PPV为2.42%(31/1 281)。全国乳腺癌早诊率为85.25%(1 092/1 281);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87.95%(343/390)和88.21%(374/424),高于西部地区(80.30%,375/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东部地区筛查出Ⅱ期及以上乳腺癌比例(55.64%,217/390)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4.62%(274/424)和62.31%(291/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筛查漏检率为0.62%(8/1 281),假阳性率为1.20%(17 528/1 464 149)。结论基于BUS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东部地区筛查的效果和质量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超声筛查 农村妇女 数据分析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法优化卒中绿色通道建设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到院至溶栓时间(DNT)和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12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是在绿色通道优化前入院治疗作为非优化组,60例患者是在绿色通道优化后入院治疗作为优化组。比较两组就诊至CT检查完成时间、CT检查完成至知情同意时间、知情同意至溶栓时间、DNT、DNT ≤ 60 min比例、溶栓后2 h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NI)率、住院时间、不良结局及病死率。结果优化组CT检查完成至知情同意时间、DNT明显短于非优化组[29(14,36)min比37(21,54)min、55(45,67)min比76(54,93)min],DNT ≤ 60 min比例明显高于非优化组[68.3%(41/60)比35.0%(21/60)],ENI率明显低于非优化组[28.3%(17/60)比46.7%(2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就诊至CT检查完成时间、知情同意至溶栓时间、溶栓后2 h NIHSS、住院时间、出院时NIHSS、不良结局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优化卒中绿色通道建设能有效缩短AIS患者DNT,可能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