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期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患者74例为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效果 并发症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重症监护患者压疮风险措施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重度脑梗死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服务)和研究组(进行压疮风险预警措施)。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和压疮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和压疮发生率(P

  • 标签: 重症脑梗死 压疮 风险预警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BRS)的分级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同时开展基于BRS危险性分级护理干预。评估干预前后心理应激状态以及实验室指标、BRS评分变化,统计患者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RS评分<6分者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6分者明显减少,且研究组<6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血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BRS危险性评分体系对急性UGH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并针对其危险性分级针对性采取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患者再出血风险,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常规护理 Blatchford评分 危险性分级护理 再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个性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压疮预防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本院2019年9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期十步法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生活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择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产生自动序列号,将序列号放入密封的信封,按照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由患者家属盲抽,进而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病例数都是51例,分别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三期十步法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CL-90评分、SAS、SDS评分。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NIHSS评分明显更低,Barthel指数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评分组间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干预前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期十步法护理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护理,能够缓解情绪,促进早期康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三期十步法护理模式 脑梗死 生活 情绪影响 NIHSS评分 Barthe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涉及偏瘫步道的实践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7.64±5.61)岁,行常规干预;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6.90±5.45)岁,进行偏瘫步道步行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负性情绪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评分为(77.87±4.94)分,高于对照组的(69.99±5.23)分(t=7.745,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80.67±12.16)分,高于对照组的(59.43±11.03)分(t=9.148,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为(14.41±3.19)分、(13.40±2.51)分,低于对照组的(18.79±4.03)分、(17.71±3.86)分(t=6.026、6.619,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χ2=7.162,P<0.05)。结论偏瘫步道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增强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并且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运动 偏瘫步道 运动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0.86±5.7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0.12±5.5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肌张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左右步幅差与步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肌张力等级0~4级分别占4.65%(2/43)、18.60%(8/43)、18.60%(8/43)、16.28%(7/43)、41.86%(18/43),均优于对照组23.26%(10/43)、30.23%(13/43)、16.28%(7/43)、13.95%(6/43)、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为(16.57±5.20)分,低于对照组(23.49±4.38)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分别为(70.79±5.60)分、(69.17±5.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3±4.63)分、(60.25±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右步幅差为(3.29±0.65)cm,小于对照组(6.10±0.72)cm,步速为(0.89±0.33)m/s,高于对照组(0.56±0.17)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有效促进其肌张力改善,增强其神经功能,并有效减少左右步幅差,促使其步速加快,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脑梗死 偏瘫 肌张力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