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氩氦刀冷冻消融(CY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9~85(63.6±10.1)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YA组(38例)和RFA组(52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疼痛情况、局部进展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YA组手术时间长于RFA组[(73.5±17.2)比(51.4±18.7)min,P<0.001],CYA 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RFA组[0.53±0.89)比(3.44±2.44)分,P<0.001)]。CYA组和RFA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52个月。随访期间,CYA组和RFA组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12/38)比25.0%(13/52),P=0.491]。两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5%CI:40.3~55.0)个月比44(95%CI:37.2~54.1)个月,P=0.649];两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出血和胸腔积液,CY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与R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1%(16/38)比28.8%(15/52),P=0.191],其中CYA组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RFA组[26.3%(10/38)比5.8%(3/52),P=0.006],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5/38)比13.5%(7/52)和15.8%(6/38)比9.6%(5/52),均P>0.05]。结论CYA和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A术中疼痛相对较轻,但手术持续时间长。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氩氦刀冷冻消融 射频消融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二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疑诊PCNs且仅行EUS-LA治疗的74例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二次消融。以影像学随访中病灶体积变化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为安全性评估标准。结果15例接受二次消融患者年龄(51.5±17.6)岁,男9例、女6例。13例完成二次消融术后影像学随访,其中8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例仍为稳定。二次消融术后完全缓解率与初次消融术后相比明显提高(8/13比0,P=0.002)。第2次消融术后中位病灶直径由术前的22.0 mm减少至15.0 mm(Z=-2.666,P=0.008),中位体积由2 419.7 mm3减少至1 099.5 mm3(Z=-2.134,P=0.033)。第2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2/15,与第1次消融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对于单次消融效果欠佳者行二次消融可提高消融有效率,且二次消融不增加消融风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 聚桂醇 内镜超声检查 二次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术前筛查的175例患者证实为胃LGIN的255例病变纳入研究,并进行内镜下RFA,关注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并追踪其复查随访结果。结果255例病变均成功完成内镜下RFA,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治愈率分别为91.3%、90.8%、89.4%、88.2%、86.5%,术后腹痛为主要并发症。结论内镜下RFA是治疗胃LGIN的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门诊治疗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