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作者: 黄燕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02
  • 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全面流程管理前后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进行常规管理,2022年7-12月进行全面流程管理并比较管理前后应用效果。结果:施行后,护士的就医挂号时限、留观挂号时限、离观登记时限、急救开始时限、转运和检查时限及急救完成时限都明显减少,同时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也获得了提升,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面流程管理于急诊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护士对患者就诊的各项登记时间,加速抢救实施,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 标签: 全面流程管理 急诊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CT平扫患者操作流程改进及效果。方法:我院与2022年1月开始针对CT平扫流程实施了相应的改善;现以2021年7月至12月和2022年1月至6月两个时间段内,分别选取100名接受CT平扫的病人为对象,分别设定为改善前和改善后,对比检查效果与满意度。结果:改进后病人接受CT平扫的检查时间、检查床占用时间、等待时间均显著低于改进前;另外健康教育率、准备完好率显著高于改进前,重复扫描率明显降低;此外病人对于CT平扫的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CT检查 平扫 流程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流程(简称湘雅流程),评估其准确度。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至2月3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排查COVID-19的≥12岁人群连续队列,按时间顺序分为试验库和验证库;记录该队列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流行病学史及发热,检测血常规及流感抗体。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评价罹患COVID-19的可能性(第1类和第2类被认为CT-COVID-19阳性,可能为COVID-19),评估肺受累范围。按国家卫健委推荐诊疗方案(简称卫健委方案),采集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试验库中计算流行病学史、发热、血淋巴细胞降低及CT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多指标构建COVID-19诊断的湘雅流程,检验湘雅流程及卫健委方案检出核酸阳性的效能,最后在验证库内验证湘雅流程的效能。结果共纳入382例排查者,其中试验库261例、验证库121例;男192例(50.3%)、女190例(49.7%),中位年龄35岁(范围:15~92岁),有流行病学史183例(47.9%)、发热275例(72.0%)、血淋巴细胞降低212例(55.5%),胸部CT异常114例(29.8%),CT-COVID-19阳性43例(11.3%),咽拭子核酸阳性30例(7.9%)。胸部CT检出核酸阳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50与0.704,准确度(0.809)均高于流行病学史(0.660)、发热(0.532)及血淋巴细胞降低(0.596)(P=0.001、0.002、0.003)。湘雅流程与卫健委方案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均为1.000),但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后者(0.872比0.765、0.778比0.592,均P<0.001)。湘雅流程需检测核酸的人数少于卫健委方案(31比64例),相差率为51.6%,核酸检测阳性率为64.5%(20/31)。在验证库中,湘雅流程筛选疑似病例的准确度为0.967,核酸检测阳性率为76.9%(10/13)。结论湘雅流程能预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在流行期内可作为湖北省外地区≥12岁人群筛选COVID-19疑似病例的参考,但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诊断 临床方案 方案评价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于我院儿科门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各随机抽取36名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前)和观察组(实施后),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1例(2.78%)较对照组8例(22.22%)明显减少。观察组基础护理(9.32±0.36)分,健康宣教(8.95±0.54)分,病房管理(9.37±0.24)分,服务态度(9.51±0.3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基础护理(8.67±1.10)分,健康宣教(7.90±1.12)分,病房管理(8.43±0.56)分,服务态度(8.25±0.29)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并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改进护理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儿科门诊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方法:研究背景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选定三年内1099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开始对患者实施以护理管理为核心的院感管理,统计、分析三年内、院感管理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经强化院感管理后,2022年1月前的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2020年1月前、2021年1月前的低(P

  • 标签: 医院感染 院感管理 护理质量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小儿输液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患者中,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减少患儿不良反应,护理效果显著,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小儿输液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20例新生儿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比较,其中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两组数据结果分别为13.3%和6.7%,其中观察组6.7%更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这对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院感防控 精细化管理 感染发生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用于小儿肺炎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科接诊肺炎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退热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喘憋消失时间,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短(P<0.05)。关于FVC和FEV1,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分别是(2.67±0.69)L、(2.34±0.38)L,和对照组数据(2.05±0.72)L、(1.46±0.26)L相比更低(P<0.05)。结论:小儿肺炎用优质护理,症状缓解更为迅速,肺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功能 小儿肺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急诊儿科实施细节护理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期间接诊小儿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额外增加细节护理措施作为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98.0%,优于对照组。结论:细节护理对提高急诊儿科护理满意度影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急诊儿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7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4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骨折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7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4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骨折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和护理质量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收集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评估在老年病房责任制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老年患者70例,治疗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5例)采取护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1.43%,(P<0.05)。结论:护理评估在老年病房责任制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提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评估 老年病房 责任制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老年痴呆的效果。方法:择取老年痴呆70例,时间2019年2月~2020年2月,随机分组,分别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组,35例)、常规护理(对照组,35例)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护理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老年痴呆疾病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可加强对各类常见健康问题的控制力度,同时对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也有一定效果。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老年痴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在提升临床护理效果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7.30%,对照组为89.19%,P<0.05;观察组的疾病康复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81.08%,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健康教育干预 胃溃疡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综合护理对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筛选病例作为本次对照试验的研究对象,病例资料采集来源为2023.01~2022.12医院接收的行胃肠手术患者。将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入的100例患者分组,分组方法为摸球法,整个分组过程遵循随机性原则。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为观察组更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满意度为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于胃肠手术患者的康复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综合护理的实施,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 标签: 综合护理 胃肠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