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筛选金疮小草抗炎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 通过观察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RAW 264.7增殖的影响,筛选出金疮小草抗炎活性部位。结果 金疮小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结论 金疮小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金疮小草抗炎有效部位。

  • 标签: 金疮小草 抗炎作用 活性部位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 RAW 264.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 临床药师在肺部真菌感染合理用药指导中的思维培养。 方法 根据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工作学习的实践、体会及思考进行分析 。 结果 临床药师应从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检查指标、用药特点 3 方面思维来进行分析判断,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结论 临床药师在面临肺部感染时应深入思考、培养相应思维,才能更安全有效的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 标签: [ ] 临床药师 肺部真感染 合理用药 思维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离培养经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nMSCs),检测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 (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factor- 4, Oct4)的表达。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帖壁法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粘附、生长情况。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酶标仪 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有限稀释法观察克隆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增殖迅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Oct4、 CD44阳性。结论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

  • 标签: 经血 细胞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与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与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

  • 标签: 留置针 改良式 固定方法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专科能力培训对 ICU护士核心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9月 ~2018年 6月我院高职高专在校 ICU护士 7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化专科能力培训,观察比较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综合能力成绩、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 ICU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 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 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 P<0.05)。结论:规范化专科能力培训有助于提高在校 ICU护士核心能力,同时提升护士综合护理能力,进而提高 ICU病房护理质量。

  • 标签: 规范化专科能力培训 重症监护病房 核心能力提升
  • 简介:[ 摘要 ] 目的观察内科教学中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效果。方法 对 2019 年到我院内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 90 名,将 90 名学生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 45 名,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理论教学与常规见习带教,给予观察组学生多种方式结合培养方式教学,对比两组 各项考试成绩 以及 学习能力 。结果 观察组的 各项考试成绩 以及 学习能力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具有可比性。结论 多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见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 ] 临床思维能力 多种方式 内科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 ICU科患者血源性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全自动血培养仪( BacT/ALERT 3D)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仪( VITEK2 Compact),对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在 ICU科住院患者的血培养标本,对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 108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 470株,占 43.2%;革兰阳性球菌 428株,占 39.3%;真菌 190株,占 17.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 MRCNS的检出率为 93.4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 MRSA的检出率为 67.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 68.01%和 72.00%。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超过 70%。结论 我院 ICU科患者开展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血培养 ICU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在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的60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传统教学法组和PBL教学法组,对比其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结果PBL教学法组在科研理论知识成绩、科研设计成绩、发表论文评分、学生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对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起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加了课程的有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受医学研究生欢迎。

  • 标签: PBL教学法 &ldquo 互联网+&rdquo 教学模式改革 研究生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的新生乳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建立稳定方便的神经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索 KA在体外对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 24h以内的 SD乳鼠,分离海马后,不用机械剪碎组织块,直接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后,用含血清的 DMEM+B27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进行接种,接种 24h换用无血清 Neurobasal+B27持续培养。选用海马神经细胞特异抗体 MAP2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纯度。用 MTT测相对存活率,研究 KA在体外对海马神经细胞的致死效果。结果:接种 24h后细胞完全贴壁,并长出突起,之后突起延长交错成网络, 7~8天神经细胞达到成熟顶峰,之后逐渐老化, 21天后老化已非常明显。海马神经细胞纯度达 96%以上。 KA在体外同样能有效诱导海马神经细胞死亡, 4、 8h时间对比效果明显, 2、 12、 24h差异不大。结论:改良的方法能稳定便捷地在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细胞纯度好,可用于神经疾病体外研究。 KA受体在体外同样能被 KA激活,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后续研究可进行体外实验,最佳研究时间在给药后 4~8h。

  • 标签: KA 海马神经细胞 体外培养 乳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