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为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共2,治疗后半年观察血清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各项实验室指标逐渐正常,腹水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脐血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简便、有效。

  • 标签: 脐血干细胞 静脉注射 失代偿期肝硬化
  • 简介:根据《自然-医学》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给小鼠和大鼠注射一针对大脑调节血糖回路的激素,可以长久缓解糖尿病。虽然这种一性治疗方法只在拥有轻度糖尿病的啮齿动物上有效,并且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这种疗法涉及了一种在人类大脑中天然存在的激素。意味着这些发现有望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

  • 标签: 糖尿病 治疗 医学 自然 人类大脑 啮齿动物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食用含有极高浓度聚氰胺饲料的鸡所产的蛋含有的这种有潜在毒性的污染物的浓度仍然没有超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规定的上限。这是首个检查了聚氰胺污染的饲料对产蛋母鸡的影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它发表在了美国化学会的《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双周刊上。

  • 标签: 产蛋母鸡 污染饲料 三聚氰胺 食品化学 杂志 农业
  • 简介:目的:观察点刺委中穴放血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64例急性LID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棱针点刺委中穴放血,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LIDP均有效,其可能的机制是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组其发挥了委中穴的穴位特异性,点刺的刺激,放血的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综合作用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的压迫、水肿,减轻其临床症状与体征。

  • 标签: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刺血疗法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赋分诊断(HER-2、ER和PR)阴性乳腺癌(TNBC)并腋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CDU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和非阴性乳腺癌(NTNBC)组。对比分析两组乳腺癌的CDU征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DU赋分诊断与TNBC的相关性。将CDU描述性指标纳入赋分(0-15分),赋分〉10分者为NTNBC,8-10分为疑似TNBC,〈8分为倾向TNBC。结果:本组乳腺癌CDU诊断与病理符合率为90.96%(785/863),删除不能确定乳腺肿块性质78例(9.04%)。NBC组(105例)与NTNBC组(680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48.57%vs10.70%)、最大径〉5.0cm(21.90%vs15.30%)、无微钙化灶(87.62%vs74.12%)、境界清楚(56.19%vs41.47%)、边缘无毛刺征(74.29%vs41.62%)、周边无高回声晕环(74.29%vs46.76%)、后方回声无衰减(72.38%vs46.76%)、ALNM(61.90%vs37.35%)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块数目、纵横径比、回声程度、回声分布和血流分级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CDU赋分〉10分为NTNBC与病理符合率93.93%(680/724);8-10分疑似诊断TNBC符合率11.51%(16/139);〈8分倾向诊断TNBC符合率64.03%(89/139),TNBC总诊断符合率为75.54%(105/139)。在CDU诊断785例乳腺癌中,ALN肿大319例(40.64%),其中TNBC组61.90%(65/105),NTNBC组37.35%(254/680)。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无毛刺征、周边无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无衰减和ALNM等与TNBC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貌似良性肿块并腋淋巴结肿大,CDU赋分〈8分,同时年龄≤50岁或未绝经,或有乳腺癌家族易感史者,可作为CDU诊断TNBC并ALNM重要�

  • 标签: 受体/雌激素 孕酮 人表皮生长因子-2 乳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赋分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双歧杆菌联活菌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对照组采取美沙拉秦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双歧杆菌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炎症因子水平、T细胞亚群以及Fas/FasL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T细胞亚群显著高于对照组,CD8+、Fas/FasL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歧杆菌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Fas/Fasl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FBI)、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2例剖宫产产妇,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的宫内注射及静脉滴注,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先给予缩宫素的宫内注射,再在子宫肌壁注射卡前列素氨丁醇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FIB、D-D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宫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子宫底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P<0.05)。两组治疗前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可能与有效减少FIB、D-D表达有关。

  • 标签: 剖宫产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缩宫素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