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与人类维持着共生状态。但是,随着广谱抗细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广泛应用,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病率增加,以及器官移植、各种创伤性检查手段开展,真菌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比例明显升高。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占得治疗先机,成为临床医师关注重点

  • 标签: 降钙素原 真菌 细菌
  • 简介:近20年来随着肿瘤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实体器官移植发展,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侵袭性曲霉病肿瘤移植患者死亡重要原因。尽管不断有新抗真菌药物问世,侵袭性曲霉病总体治愈率仅为50%左右^[1]。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导致抗真菌治疗延误。2002年欧洲癌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提出根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真菌学证据及组织病理,将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分为3级,即确诊、拟诊疑诊,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制定出规范诊断标准^[2]。

  • 标签: 侵袭性曲霉病 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1 3)-β—D葡聚糖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11月间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174,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排除深部真菌组、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析比较深部真菌感染组非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153.4±37.0)pg/mL,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54.6±8.6)pg/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3.4,P〈0.01);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以20pg/mL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拟诊病例,3组间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葡聚糖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以20pg/mL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最佳诊断阈值。

  • 标签: 血浆(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研究
  • 简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性、可定量、污染少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技术用于曲霉研究也有近十年历史。本文对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曲霉病诊断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 曲霉病 IA
  • 简介:以真菌性皮肤病,试从诊断性评价视角论述该课程教学实践要点具体教学策略,对医学生进行科学、公正、客观评价。同时,对涉及诊断性评价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反思,说明将诊断性评价适时纳入医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重要性必要性。

  • 标签: 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体系 皮肤性病学 真菌性皮肤病
  • 简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jirovecipneumonia,PJP,但习惯上仍简称PCP)常发生于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drugstherapy,HAART)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及PCP级预防(即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5/L患者接受抗PCP预防性化疗)广泛应用之前,

  • 标签: 卡泊芬净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 简介: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培养真菌诊断金标准,但其耗时较长,临床应用受限。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技术方便、快捷、创伤小,通过对应用该技术所获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常规染色、真菌抗原分子学技术检测已是快速诊断某些真菌感染重要手段之

  • 标签: 灌洗 真菌 细胞学 抗原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即G实验)对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11~2017.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患者中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患者132,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检测动态系统及其试剂进行检测,用ROC曲线比较G实验、真菌培养、G实验联合真菌培养检测结果结果132高危院内IFI感染患者,共有43诊断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真菌培养敏感度67%,特异度96%,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是0.720.80,G实验敏感度70%,特异度88%,PPVNPV分别是0.730.86;G实验真菌培养检测敏感度提高84%,特异度提高92%,阳性预测值0.78,阴性预测值0.92;G实验Youden指数0.58,真菌培养Youden指数0.63,联合检测Youden指数提高到0.76;G实验结果、真菌培养结果及联合检测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7,0.757及0.798。结论G实验种快速、简便、实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联合传统真菌培养可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

  • 标签: (1-3)-β-D葡聚糖 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 真菌培养
  • 简介: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常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活检血培养等。由于毛孢子菌属种间鉴定困难标准化体外药敏试验缺乏,毛孢子菌病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毛孢子菌属 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年来,真菌感染发病率病死率不断上升。念珠菌作为常见机会性致病真菌,其感染早期诊断目前存在很多难点。随着人们对念珠菌认识不断深入诊断方法不断进步,深部念珠菌感染早期诊断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很大发展。现就深部念珠菌感染诊断进展做综述。

  • 标签: 深部念珠菌病 诊断 进展
  •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诊断马尔尼菲青霉感染(PSM)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2015年间确诊PSM患者37、其他真菌感染患者17、健康志愿者30血清,进行GM试验检测;同时评价其中4PSM患者治疗前后GM值变化,计算诊断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GM试验对PSM患者总体敏感度78.38%,特异度82.98%;其中对HIV阳性PSM患者敏感度76.47%,特异度97.87%;对HIV阴性PSM患者敏感度75.00%,特异度84.78%。4随访PSM患者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GM水平逐渐下降。结论GM试验对PSM有诊断价值,尤其对马尔尼菲青霉流行地区HIV感染者,早期诊断PSM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诊断
  • 简介: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对改善临床预后极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功能结构损害,并经常接受激素治疗等特点导致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时临床CT表现不典型,有关侵袭性肺曲霉病实验室诊断敏感性(或)特异性降低,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本文试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病理生理特点入手探讨诊断些问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侵袭性肺曲霉病 病理生理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孢子丝菌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临床病理(或)培养符合孢子丝菌病诊断100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PAS染色并统计孢子检出率。结果孢子丝菌病男女性别比例1∶1.39。临床类型中固定型占58%。发病年龄40~59占48%。发病部位以颜面部及双上肢为主,分别为49%、45%。病理下典型"三区病变",约占23%。部分病例神经周围亦有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孢子检出率68%。结论孢子丝菌病以固定型为主,病理下结构模式多变,孢子检出率约70%左右。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临床 病理
  • 简介:当前侵袭性真菌感染在临床危害日益增大,其诊断治疗存在严峻挑战,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主办,卫生部主管《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专业组联合承办此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临床侵袭性真菌病学专家就临床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深入研讨。会议将围绕以下重点议题展开:(1临床常见侵袭性真菌分离培养及形态学鉴定技术。(2)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进展。(3)侵袭性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4)侵袭性真菌耐药监测及耐药机制研究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实验室诊断 侵袭性 真菌病 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
  • 简介: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应用念珠菌特异性抗原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菌病,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用于免疫受损患者,因此,临床上具有潜在巨大应用价值。

  • 标签: 侵袭性念珠菌病 抗体 IGG 早期诊断 HWP1抗体
  • 简介:真菌感染,尤其条件性致病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1]。由于深部真菌感染(deepfungalinfection)或系统性真菌感染(systemicfungalinfection)危害大,国外学者将这类疾病统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或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iefungaldisease,IFD),以区别非侵袭性真菌感染[2]。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病 定义
  • 简介:目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侵袭性曲霉菌感染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6月临床上曲霉菌感染高危病患血液标本80,并根据EORTC/MSG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8,拟诊组26,非感染组46,分别利用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进行检测,计算3种方法诊断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3种方法灵敏度分别为76.47%、67.65%、52.94%,特异度分别为80.43%、89.13%、80.43%。联合诊断结果显示,NASBAreal-timePCR串联方案有最好特异度(100%)及阳性预测值(100%);NASBAreal-timePCR并联方案则最为灵敏(94.12%)。结论NASBA用于诊断IA最为敏感,而real-timePCR则最为特异,GM试验表现差于前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策略,特定情况下提高临床早期诊断IA准确性。

  • 标签: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实时PCR GM试验
  • 简介:真菌感染病例逐年增加,除了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肿瘤、艾滋病等致人免疫力低下发生真菌感染重要发病因素外,现在人们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真菌感染研究越来越多,很多资料已将中性粒细胞减少作为真菌感染主要因素,尤其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治疗过程,应注意其粒细胞变化,避免因此造成真菌感染。为了解住院患者粒细胞减少情况下发生真菌感染情况及其真菌种类,本研究对2002~2004年3年间发生真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粒细胞减少 真菌感染 基础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医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非培养诊断方法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GM试验灵敏度70%,特异度84%;G试验灵敏度50%,特异度92%。GM试验G试验二者联合试验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78%。结论GM试验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使其应用价值进提高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 (1 3)-β-D-葡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