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PEG6000胁迫处理对国内不同地区育成的56个糜子品种的芽期抗旱性进行了鉴定,并用直接评价和综合评价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20%(W/V)PEG6000处理的56个品种与对照相比性状之间差异显著,品种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用直接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相结合鉴定出强抗旱性品种3份,分别是晋黍2号、陇糜5号和陇糜8号。相对发芽率、相对芽干重、相对根干重、贮藏物质相对转运率4项指标可作为糜子芽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相对发芽率法和加权隶属函数值法是比较理想的糜子芽期抗旱性评价方法。

  • 标签: 糜子 芽期 抗旱性 评价方法
  • 简介:山茶科许多种类既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以及化妆品或医药原料。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阅以及山茶科种子含油量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江西省山茶科植物有10属75种;其中含油率在50%以上的有9种,如油茶、浙江红山茶、短柱茶、细叶短柱茶、钝叶短柱茶、糙果茶、全缘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和石笔木;含油率为30%~50%的有13种,含油率为10%~30%的约16种。本文对江西省山茶科含油植物及其生态习性、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富油种进行了重点评价,认为油茶、浙江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全缘红山茶、短柱茶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 标签: 江西省 山茶科 富油能源植物 评价
  • 简介:本研究对绿色草莓(FragariaviridisDuch.)及其自交后代5个株系的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察,发现与亲本均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在观察的67个性状中,可溶性固形物等42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利用SPSS软件对其中15个差异明显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冠径、小花梗长、小花梗粗、花序梗粗及花粉生活力是区分绿色草莓及其自交后代株系的主要指标。5个自交一代株系自交坐果率差异明显,其中株系Ls-S1-4坐果率最低。本研究为绿色草莓自交亲和/不亲和系的创建奠定基础。

  • 标签: 绿色草莓 自交后代 植物学性状 主成分分析 自交不亲和
  • 简介:以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中保存的160份果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桑椹高花色苷及抗氧化能力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其总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的变幅分别为106.5~1472.0mg/L、5.4~32.3mmol/mL和33.7%~87.8%,表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113份二倍体和47份四倍体果桑种质资源桑椹中的花色苷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清除率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表明,160份果桑种质资源可分为6大类群,分别由13、11、56、44、10和26份种质构成。桑椹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和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桑椹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所含的总花色苷类物质密切相关。本研究筛选出了一批高花色苷和抗氧化能力的果桑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花色苷和高抗氧化能力果桑新品种的培育。

  • 标签: 桑椹 花色苷 抗氧化 种质资源
  • 简介:对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叶片均小于高州油茶;海南油茶鲜出子率在19.84%~36.21%之间,干出仁率在49.64%~64.22%之间,种仁含油率为44.56%~52.21%;海南油茶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为87.58%~89.68%,亚麻酸含量低,仅为普通油茶的0~88.7%,而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油茶。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油茶同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具有显著区别,除海南博鳌资源外,其他海南油茶被划分为一类。本研究为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海南省 油茶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