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对2017年国内外棉花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棉花基因芯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批重要产量、品质性状基因获得定位和克隆。棉花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取得重大突破,陆地棉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取得重大进展,棉花芽黄、纤维品质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取得较大进展,在棉花转基因新方法、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新材料等方面进展显著。文中并进一步结合我国棉花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与所面临的机遇,提出了我国棉花发展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 标签: 棉花 遗传育种 研究进展 2017年
  • 简介:头癣是一种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头癣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或永久性秃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明确头癣发病机制意义重大。目前头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尚无系统的相关研究综述。该文针对头癣发病机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镜下真菌-头发形态学变化、头癣与蛋白酶、头癣与宿主免疫等方面详细介绍最新研究动态。

  • 标签: 头癣 发病机制 扫描电镜 蛋白酶 宿主-免疫
  • 简介: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等主要作物的持续稳定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近20年来,水稻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进展,特别是重要功能基因的发现与利用,随着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不仅为解析生物复杂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带来了机遇,也为育种技术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本文简要综述与提高水稻产量有关的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 标签: 水稻 产量 品质性状 抗性 功能基因
  • 简介:毛霉菌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类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可引起易感人群鼻、脑、胃肠道、皮肤等多部位的感染。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渐有上升趋势。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毛霉菌病 接合菌病 真菌感染
  • 简介:倒伏是严重影响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阐述了小麦茎秆形态和结构特性、茎秆化学成分与抗倒伏关系以及抗倒性的遗传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株高、基部节间长度与抗倒性呈负相关;而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单位长度干重与抗倒性呈正相关。茎秆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厚度,维管束数目、面积以及髓腔大小与抗倒性密切相关。茎秆化学成分中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硅、钾元素含量与抗倒性呈正相关。小麦抗倒性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除受多对主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微效修饰基因作用。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已将抗倒性以及与抗倒性相关的茎秆形态性状进行了QTL定位。

  • 标签: 小麦 茎秆 形态结构特性 化学成分 遗传 抗倒性
  • 简介:细胞凋亡是调节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生命活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机制,其研究生命力在于最终能够有利于疾病机制的阐明以及新疗法的探索及问世。酵母细胞由于凋亡过程的高度保守性及其作为分子生物学模式物种的先天优势,近年来一直是凋亡研究的热点。目前对酵母细胞凋亡的核心分子、传导通路和诱因等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

  • 标签: 酵母 凋亡 核心分子 传导通路 细胞应激
  • 简介:偏分离是指观察到的基因型比例偏离预期的孟德尔分离频率方式,无法用传统的遗传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偏分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动力,并对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造成影响。本文针对偏分离的现象、偏分离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以及对QTL定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植物分离群体偏分离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偏分离 作图群体 分子标记 偏分离热点区域 遗传搭车
  • 简介:论述了野生稻保护的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 标签: 广西野生稻 保护 进展 思考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以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以及棘白菌素类等。药物治疗作为应对IFI的主要策略,现有的药物种类明显不足,并且受到真菌耐药性和药物毒副作用等越来越多的制约,使得对抗真菌新药的需求愈加迫切。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策略主要包括改造现有临床常用药物和发现新靶点药物两个方面。近年值得关注的研发中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药物VT-1161和VT-1129、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CD101和SCY-078、GPI锚合成抑制剂E1210、嘧啶合成抑制剂F901318、抗真菌中药和增效剂,以及其他抗真菌新药如T-2307、尼可霉素Z和VL-2397等。该文主要综述了上述新药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氮唑类 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靶点 中药 临床试验
  • 简介:葡萄产量与品质和花序数量、特点、结构等密切相关。葡萄品种资源众多,不同品种结实系数、花序着生节住以及花序的结构等存在差异,花芽分化的高低与修剪有关。为对葡萄花序有更好的认识,以及为更好地利用葡萄种质资源、葡萄育种亲本选择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研究对205份葡萄种质资源的花序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葡萄花序类型有花序紧凑型、花序松散型、无卷须型、卷须紧靠花序型、卷须非紧靠花序型等。欧美杂种花序着生初节位分布在3和4,其结实系数为1或2。欧亚种初节位分布在4和5,其结实系数主要为l。抽生花序节位的芽比非抽生花序节位的芽大。花序增长速度在开花前7d时最大。

  • 标签: 葡萄 种质资源 花序
  • 简介:新疆野核桃是我国珍稀的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在亚洲,成片分布仅在伊犁州巩留县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护该珍贵资源,本研究对新疆巩留野核桃树的30cm处地径、树高、树皮光滑程度、树势、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统计了野核桃沟不同沟系野核桃树的分布数量、幼树所占比例、病(虫)害分布状况。用树皮的光滑度分析其年龄结构,并进行野核桃树分布密度、年龄结构、生长势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目前野核桃沟的野核桃树数量约有5500余株,30cm处地径小于10cm的幼树约占总株数的16%。分布在西沟和东沟的野核桃树约占总数的66%。野核桃林整体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属于增长型群体结构。但病害的侵染,尤其是野核桃褐斑病、野核桃枝枯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生长势。

  • 标签: 新疆巩留县 野核桃树 调查 基本数据分析
  • 简介:香石竹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其种质资源主要依靠田间种质圃和离体库进行保存。离体保存包括试管苗保存和超低温保存,这两种方法作为田间种质圃保存的补充可以分别对种质资源进行短中期和长期保存。本文对香石竹离体保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旨在为香石竹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参考。

  • 标签: 香石竹 种质 离体保存 超低温保存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本文着重介绍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当前有希望的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山苍子油是从中药山苍子中提炼的精油,一直作为香料供应市场,近几年研究表明山苍子油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针对近年来真菌病发病率升高、真菌耐药性增加及抗真菌药物毒副作用多等现象,开发研究一种高效、广谱、较少耐药、价格低廉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抗真菌中药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医药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山苍子油抗真菌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山苍子油 抗真菌 研究 进展
  • 简介:特异种质是西瓜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一些符合特殊育种目标和重要研究价值的特异性状而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对无极、短蔓、板叶、雄性不育和叶片后绿特异西瓜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进展

  • 标签: 西瓜 特异种质资源
  • 简介: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念珠菌作为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其感染的早期诊断目前存在很多难点。随着人们对念珠菌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就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深部念珠菌病 诊断 进展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的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真菌感染 病原菌 检测方法
  • 简介:对重庆地区的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野生百合资源17种(含变种);分析了野生百合资源在重庆地区的分布特征和资源现状;初步评估了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资源受威胁情况及其综合价值,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

  • 标签: 野生百合 资源调查 受威胁现状 综合价值 重庆
  • 简介:以贵州本地8个李资源的成熟叶片及果实为试验材料,从叶形特征、果实外部形态特征及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贵州地方李的叶形特征中以叶片形状的变异范围最大,有卵圆形、椭圆形、披针形、倒披针形等,其次为叶尖形状、叶基部形状和叶柄腺形状;②果实形态特征中以果皮和果肉颜色的变异范围最大,其次为果实成熟期、果实形状、梗洼及缝合线的深浅以及果顶形状;③贵州地方李的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及果形指数、核横纵径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在9%以上,其中单果重的变异幅度为18.3~38.9g,变异系数最大,达24.92%;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方面以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异系数最低,为8.50%,可溶性总糖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3.44%。

  • 标签: 贵州地方李 表型性状 品质
  • 简介: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水稻幼穗和颖花的发育还是最终产量赖以依托的基础。对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分子遗传学和作物科学共同的研究焦点。近年来,有关水稻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对幼穗和颖花的发育过程、栽培措施和环境因子对幼穗和颖花发育的影响以及幼穗和颖花发育的相关基因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研究对策。

  • 标签: 水稻 颖花 发育 栽培措施 生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