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1例16岁女孩由申孢子丝导致的皮下孢子丝病,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有效,回顾申孢子丝的实验室检验方法,以此来提高孢子丝感染的诊断水平。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病 伊曲康唑
  • 简介:孢子丝是一种重要的双相型真菌,其引起的孢子丝病是一种常见的侵袭性皮肤感染.研究该毒力因子及宿主对其抗感染免疫对于深入了解其致病性及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申孢子丝毒力因子及宿主对其抗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孢子丝菌病 毒力因子 抗感染免疫
  • 简介:目的研究灰黄霉素、霉唑及灰黄霉素、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对红色毛癣在体内、外活性影响。方法在体外分别应用灰黄霉素、地塞米松、霉唑、灰黄霉素:霉唑:地塞米松=5:5:1联合药物的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红色毛癣,确立药物最小抑浓度(MIC)和联合药物的分数抑浓度(FIC);制作由红色毛癣引起皮肤癣的豚鼠动物模型,根据豚鼠用药部位分成四组,对豚鼠皮疹进行疗效的评估。结果体外实验联合药物的MIC小于单药的MIC,且联合药物起协同和次协同作用;体内实验中联合用药组对动物受损局部皮肤给药后,对红色毛癣所致皮损积分为(1.89±0.68),与对照组(3.33±0.69)比较,可明显减轻局部皮肤损伤病变程度,该药优于霉唑组(2.33±0.69)、灰黄霉素组(2.11±0.58)。结论短期内灰黄霉素、霉唑与地塞米松组合成的联合药物有较强的抗红色毛癣和抗炎作用,其抗菌活性强于单独药物的灰黄霉素和霉唑。

  • 标签: 灰黄霉素 克霉唑 地塞米松 红色毛癣菌 抗真菌活性 联合应用
  • 简介:目前,柔念珠(Candidakrusei)因能引起多种感染如真菌血症,眼内炎和心内膜炎,且多发生于住院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而受到广泛重视。实验室研究显示柔念珠比白念珠(C.albicans)毒力弱,其致病力与其强大的凭借细胞表面疏水性附着于非生物表面而繁殖的特性有关。此外,柔念珠与其他医学上重要的念珠在结构、代谢特点上均有显著不同,并在对宿主的防御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认识。

  • 标签: 克柔念珠菌 黏附性 毒力 细胞表面疏水性
  • 简介:目的克隆孢子丝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命名为Sscat基因。方法根据生物信息库中7种已知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部分Sscat基因cDNA片段,随后应用RACE技术分别扩增其3'端和5'端未知序列。结果Sscat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6bp,其中包括5'端121bp的编码区、1500bp的编码区和109bp的3'端编码区。该基因编码49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07kDa,其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高度同源,其中与米曲霉、黑曲霉同源性分别为66.3%和56.6%,Sscat基因为申孢子丝过氧化氢酶cDNA。结论简并PCR结合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孢子丝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

  • 标签: 孢子丝菌 过氧化氢酶 简并PCR 快速cDNA末端扩增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HIV患者马内菲蓝状病的认识。方法分析并总结9例马内菲蓝状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结果6例无基础疾病,3例有基础疾病,6例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患者有骨损坏,2例有皮疹,淋巴结肿大7例,贫血7例,脾增大7例,肝大5例,体重下降5例,6例患者接受抗结核或结核治疗。最后有6例患者治愈或好转,3例死亡。结论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非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的主要原因。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内菲蓝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早期诊断困难,尤其需与结核病等疾病相鉴别。抗真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 标签: 马内菲青霉菌 非艾滋病患者 播散真菌感染 马尔尼菲蓝状菌
  • 简介:孢子丝病(sporotrichosis)是由孢子丝感染所致,主要引起皮肤感染,也可引起黏膜、骨骼甚或系统性病变。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流行病学 病理
  • 简介:报道1例Nocardianinae致放线性足肿。女性,37岁,上胸部红斑、丘脓疱疹、结节、窦道、斑块20余年。初起于右锁骨中部,逐渐累及前胸部及颈下段,偶有轻微疼痛感。检查:颈下部、上胸部有大片红斑块,其上有散在分布的丘脓疱疹、结节、窦道和结痂,之间有条索状隆起。病理检查:见硫磺颗粒。实验室培养:两种生长。经16SrRNA基因全序列测序分析,两株分别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及与NocardianinaeOFN02.72T系统进化关系较近,相似性为98.1%的诺卡。诊断:Nocardianinae致放线性足肿。

  • 标签: 足菌肿 诺卡菌 放线菌
  • 简介:生殖器念珠病包括外阴阴道念珠病和念珠性包皮龟头炎。念珠是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健康妇女阴道可携带而无临床症状,孕妇带菌者更多。某些因素(如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阴道内部环境改变时)导致念珠大量繁殖而致病。念珠可通过性交传染给性伴侣,

  • 标签: 念珠菌 生殖器感染 菌型
  • 简介:目的对北京地区HIV和HIV人群抗耶氏肺孢子(Pneumocystisjirovecii,Pj)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sur-faceglycoprotein,Msg)IgG、IgM抗体滴度水平进行调查,探索其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重组Msg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用阴性标准血清等比例稀释样本血清建立相对定量抗体检测方法,对176例HIV感染者和226例HIV人群血清样本进行抗PjMsgIgG和IgM抗体定量水平调查,所有入选患者临床均不诊断肺孢子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结果抗PjMsgIgG抗体在HIV人群中阳性率为42.5%(113/266),113例阳性标本中1∶100、1∶200、1∶400和1∶800滴度分别为77例(68.1%)、15例(13.3%)、6例(5.3%)和15例(13.3%);抗PjMsgIgG抗体在HIV感染者中阳性率为24.4%(43/176),43例阳性标本中1∶100、1∶200、1∶400和1∶800滴度分别为28例(65.1%)、10例(23.3%)、3例(7.0%)和2例(4.7%),与HIV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54,P=0.235).抗PjMsgIgM抗体在HIV人群中阳性率为41.7%(111/266),111例阳性标本中1∶100、1∶200、1∶400和1∶800滴度分别为57例(51.4%)、21例(18.9%)、19例(7.1%)和14例(12.6%);抗PjMsgIgM抗体在HIV感染者中阳性率为12.5%(22/176),22例阳性标本中1∶100、1∶200、1∶400和1∶800滴度分别为10例(45.5%)、2例(9.1%)、4例(18.2%)和6例(27.3%),与HIV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8,P=0.285).结论PCP人群中抗PjMsgIgG抗体定量水�

  • 标签: 耶氏肺孢子菌 主要表面糖蛋白 抗体 定量
  • 简介:黏膜念珠病主要包括口咽念珠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和念珠性包皮龟头炎。上述3种病症各自有不同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防特点。

  • 标签: 念珠菌病 黏膜 治疗
  • 简介:报道1例由球形孢子丝所致的婴儿固定型孢子丝病。患儿女,3个月,因左眼下内侧皮损2个月就诊,皮损脓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真菌培养阳性,镜下可见典型的套袖样菌丝。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药敏试验显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该菌株的菌丝相最低抑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0.5μg/mL和0.5μg/mL;对该菌株的酵母相的MIC值分别为0.25μg/mL和0.5μg/mL。给予患者口服特比萘芬32.5mg/d治疗10周后皮损消退呈瘢痕化修复。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例为球形孢子丝所致固定型孢子丝病,特比萘芬治疗本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 标签: 婴儿 孢子丝菌病 球形孢子丝菌 特比萘芬
  • 简介: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脂多糖(LPS)对阿萨希毛孢子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100~0.1μg/mL)铜绿假单胞脂多糖与阿萨希毛孢子共培养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生物膜生成量的变化。结果与生长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LPS对阿萨希毛孢子生物膜的生成具有菌株差异性和LPS浓度依赖性。其中,黏附阶段(2h),各浓度组铜绿假单胞LPS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物膜形成阶段(24h),与生长对照比,100μg/mL、10μg/mL、1μg/mL的铜绿假单胞LPS对阿萨希毛孢子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作用。而在生物膜成熟阶段(48h),只有100μg/mL的铜绿假单胞LPS对阿萨希毛孢子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下,实验组菌丝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以孢子相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丝的形成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24h时,100μg/mL作用最为显著。

  • 标签: 生物膜 脂多糖 阿萨希毛孢子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评估BDPhoenix^TM酵母鉴定板对酵母的鉴定能力.方法选取白念珠18株,热带念珠22株,光滑念珠19株,柔念珠8株,近平滑念珠20株,新生隐球菌14株,季也蒙念珠4株,平常念珠1株,葡萄牙念珠1株,头状地霉2株,挪威念珠1株,链状念珠1株,乳酒念珠1株,希木龙念珠1株,解脂念珠3株,皱褶念珠1株,菌膜念珠3株,共计120株.借助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使用BDPhoenix^TM酵母鉴定板鉴定上述菌株.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与ITS4对所有受试菌株的r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并作为金标准与BDPhoenix^TM酵母鉴定板的结果比较,同时使用MALDI-TOFMS质谱分析对试验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BDPhoenix^TM酵母鉴定板除了对1株挪威念珠、1株平常念珠、1株解脂念珠、1株皱褶念珠未能鉴定以及1株链状念珠、1株柔念珠、2株菌膜念珠、1株解脂念珠鉴定错误外其余试验菌株鉴定均正确,鉴定准确率为92.5%.所有鉴定结果均在17h内获得,而白念珠、热带念珠、近平滑念珠的鉴定时间均小于6h,并且不受推荐培养基的限制.所有菌株MALDI-TOFMS的鉴定结果与其rDNAITS序列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BDPhoenix^TM酵母鉴定板对多数酵母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到种,但对某些少见酵母的鉴定能力有待进一步考证.

  • 标签: 酵母菌 鉴定 BD Phoenix^TM酵母菌鉴定板 序列测定 质谱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和念珠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中以红色毛癣为主(75.00%),念珠中以白念珠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和念珠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白念珠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混合感染 红色毛癣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马尔尼菲篮状病组织样本中马尔尼菲篮状的载量。方法收集马尔尼菲篮状病患者的皮肤病理切片、淋巴结活检组织,提取总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本中马尔尼菲篮状载量。结果皮肤病理切片、淋巴结活检组织中马尔尼菲篮状载量阳性。病理切片平均载量3.01×104copies(1.07×104~7.26×104copies),淋巴结活检组织中马尔尼菲篮状载量4.68×105copies。结论荧光定量PCR能高效检测皮肤病理切片、淋巴结活检组织中马尔尼菲篮状载量,对马尔尼菲篮状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诊断 病理切片 淋巴结活检组织
  • 简介:念珠性甲真菌病是由念珠引起的一类特殊类型甲真菌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甚至占主要地位。念珠性甲真菌病在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形态及治疗等方面与皮肤癣性甲真菌病有诸多差异。

  • 标签: 念珠菌 甲真菌病
  • 简介: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引起的体癣。患者,女,27岁,因前额、颈部多发环状红斑2周就诊。经真菌培养确诊为犬小孢子感染所致的体癣。予特比萘芬、灰黄霉素搽剂(商品名“止霉舒搽剂”)外用1周后痊愈。

  • 标签: 体癣 犬小孢子菌 皮肤癣菌病
  • 简介:孢子丝病是由申孢子丝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附近淋巴系统的慢性感染性皮肤病。现对我院2002~2009年35例临床资料完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临床分析 联合治疗
  • 简介: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念珠作为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其感染的早期诊断目前存在很多难点。随着人们对念珠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深部念珠感染的早期诊断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就深部念珠感染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深部念珠菌病 诊断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