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研究了野生和栽培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27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7.82个等位基因(Na)和7.44个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70和0.52。基于SSR位点,群体水平上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察杂合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6.59、4.15、0.70、0.53和1.50,说明我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栽培资源,野生中西伯利亚种质遗传多样性最高且具有较多的特异等位基因,而栽培中仁用遗传多样性最低,特有等位基因较少。聚类分析将供试159份种质分为4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159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分类情况与传统形态指标划分基本一致。通过本研究可知,我国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结构较为复杂;西伯利亚与栽培亲缘关系较远;野生普通与栽培具有类似的遗传结构,推测野生普通为栽培原始种;仁用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本研究结果可为资源新品种选育及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通过分离培养斑马纹病病原菌,人工接种鉴定不同龙舌兰种质的抗斑马纹病的特性。结果表明,番、东368、墨引6、墨引12、墨引7、墨引5、假7、马盖、东109、金边弧叶龙舌和兰墨引4号11份种质为高抗种质,病斑扩展速度和病情严重度可作为龙舌兰抗病性快速鉴定技术手段。

  • 标签: 龙舌兰麻 种质资源 抗性 斑马纹病
  • 简介:为了明确内蒙古西伯利亚(Armeniacasibirica(L.)Lam.)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特点和多样性,对来自14个种源的143份西伯利亚种质资源的37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相关性、主成分等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西伯利亚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20.38%,单果重的变异系数(56.69%)最大,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7.99%)最小,数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信息指数(2.648)大于质量性状(0.265);各部位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叶〉果〉核〉仁,多样性信息指数大小顺序为叶〉核〉仁〉果。基于37个表型性状数据,将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核仁大且饱满,适用于选育大仁品种;第Ⅱ类群核壳薄,出仁率高,丰产潜力大;第Ⅲ类群核壳厚,适用于选育核壳用品种;第Ⅳ类群果实、果核、核仁均大但核仁不饱满,适用于改良并选育仁用品种。数量性状的前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20%,反映的信息与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核干重、仁干重、出核率、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受果核性状指标的影响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3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单果重、核干重、仁干重、核侧径、核壳厚、仁横径、果形指数、核形指数、仁形指数等9个主要性状。以上结果为西伯利亚的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 标签: 西伯利亚杏 遗传多样性 评价指标 育种类群
  •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BAEB)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与氟康唑组,皮下注射雌二醇致小鼠假发情期,再阴道接种白念珠菌2×106CFU/mL,药物治疗7d.采用涂布法检测VVC小鼠的阴道真菌载荷量;HE染色法观察阴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的IL-1β、IL-18的含量;qRT-PCR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阴道黏膜层完全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BAEB组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阴道组织IL-1β、IL-18含量升高,真菌载量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组织中TLR2、TLR4、NLRP3、ASC、caspase-1的mRNA含量分别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较,BAEB治疗组IL-1β、IL-18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NLRP3炎症小体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白念珠菌
  •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decoction,BAEB)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以下简称VVC临床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活性的影响,Time-kill法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生物量(Biomass)的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UME6、PES1和HSP90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BAEB对12株白念珠菌的MIC在64~256μg/mL之间,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80(抑制80%生物膜形成的最低药物浓度)为1024μg/mL或以上;Time-Kill曲线显示在12h之后,512、1024μg/mL浓度的BAEB对白念珠菌均具良好的杀伤作用;结晶紫染色法表明512、1024μg/mLBAEB能够减少其生物膜生物量;SEM观察到1024μg/mLBAEB能够有效抑制白念珠菌在不同黏附介质上生物膜的完整度;CLSM显示512、1024μg/mL的BAEB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qRT-PCR检测显示在256、512、1024μg/mL的BAEB作用下,UME6转录水平分别下调了72%、71%、77%,在512、1024μg/mL的BAEB下HSP90转录水平上调了2.23和3.31倍,而PES1未有明显变化。结论BAEB可以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体外生物膜的形成。

  • 标签: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白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