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急性期炎症因子、脂类代谢及葡萄代谢对体重的影响。方法检测SIVmac239感染北平顶猴急性期炎症因子(TNF-α、IL-6)、脂类代谢(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葡萄代谢参数(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体重增加组和体重减少组SIV感染北平顶猴之间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在SIVmac239感染北平顶猴急性期,炎症因子和血脂四项在体重增加组与体重减少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体重增加组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体重减少组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表现;Pearson分析显示,感染后第5周及第11周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结论SIVmac239感染急性期,葡萄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北平顶猴体重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艾滋病 SIVMAC239 北平顶猴 体重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早期不良的发育环境对成年期增加代谢性疾病的易感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随着人们对中枢胰岛素抵抗的认识增加,中枢对调控外周葡萄稳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可能是一种表观遗传学机制。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在没有DNA序列变化的情况下,引起基因表达可遗传性的改变。它能特异性地调节相关组织的基因表达,从而诱导物质代谢长期的改变。本文着重探讨早期发育环境对成年期代谢影响的中枢调控作用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 标签: 中枢调控 早期发育环境 糖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在代谢异常大鼠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代谢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病理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耐量受损(IGT)模型组(n=20)、2型糖尿病(T2DM)模型组(n=20)、IGT对照组(n=10)及T2DM对照组(n=10),高脂饲料喂养复制IGT大鼠模型,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T2DM大鼠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细胞凋亡;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MIF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MIF、caspase-3、JN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JNK(p-JNK)的表达。结果IGT大鼠及T2DM大鼠肝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多;IGT组和T2DM组肝组织MIF基因表达较各自对照组明升高(P<0.01),MIF、caspase-3、JNK蛋白表达及JNK磷酸化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IGT组相比,T2DM组caspase-3、MIF、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JNK磷酸化水平是明显升高(P<0.01)。结论代谢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可能与MIF、caspase-3、JNK表达水平的升高及JNK磷酸化水平的增强有关。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C-JUN氨基端激酶 Caspase-3 糖耐量受损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方法SD大鼠高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37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检测空腹血糖(FBG)变化,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及胰岛素(INS)水平。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2、4、6、8周收集大鼠尿液,采用氯甲酸乙酯(ECF)衍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检测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FBG持续升高,FFA、TG、TC明显升高,血清INS含量明显降低;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代谢谱与对照组完全区分,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偏离;比较两组差异,从差异变量中鉴定出10个生物学标记物。结论高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STZ造模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发生明显变化,尿液代谢组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大鼠的病理变化。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大鼠 高糖高脂喂养 链脲菌素 代谢组学
  • 简介:目的了解和掌握引入西藏高原家兔的生理生化指标,以便为实践教学、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数。方法采用朗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引入西藏高原20年的加利福尼亚兔(Californianrabbit)和中国白兔(Chinesewhiterabbit)的12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加利福尼亚兔在品种内比较发现TP、ALB、A/G、CRE、CHOL、LDH指标表现极强的雄兔特征(P〈0.01),而ALT、GLU测定值雌兔明显高于雄兔(P〈0.05);中国白兔在品种内比较发现CRE、LDH指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CRE指标是雄兔高于雌兔,LDH参数是雌兔高于雄兔。加利福尼亚雄兔与中国白雄兔的参数比较中发现AST、TP、ALB、GLO、A/G、GLU、CRE、LDH指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G、BUN指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尼福利亚母兔与中国白母兔的参数比较中发现ALT、GLO、CRE、TG指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AST、TP、BUN、LDH指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验结果将为西藏高原的教学、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生理数据参考。

  • 标签: 加利福尼亚兔 中国白兔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建立野生来源TW(TianjinWild,TW)近交系小鼠的主要生理、血常规等指标。方法分别选用F28和F29代TW近交系成年雄性小鼠25只,雌性小鼠31只,检测动物的主要生理、血常规指标。结果TW小鼠体重雌雄差异无显著性,脏器指标中雌雄性比较仅肾脏重量、肾脏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常规检测指标中,雌雄小鼠在WBC、MCV、MCH、PLT、MONO等5项指标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各项均无差别。与ICR、KM、NIH及BALB/c等通用实验小鼠指标比较,TW小鼠的脾脏、脾脏系数和血小板均高于或多倍高于这些通用小鼠品系。结论TW小鼠在一些主要生理指标上与通用实验小鼠品系不同,呈现自身特点。

  • 标签: TW小鼠 脏器系数 血常规
  • 简介:目的探讨西藏小型猪的生理生化指标特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1.5—5月龄西藏小型猪(♂21,♀24)血液的部分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西藏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部分生化指标性别差异显著;但多数指标在不同月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并有近半数项目随月龄的增长呈减少或增加的趋势,其余多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所测生理生化指标中部分与巴马小型猪相近,与普通猪差异较大,与人类水平接近。结论西藏小型猪、其他小型猪和人类的生理生化特性有一定的相似性。

  • 标签: 西藏小型猪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硝酸甘油(glyceryltrinitrate,GTN)经消化道吸收后的分解代谢机理.方法以实验兔为动物模型,应用电生理监测仪动态检测血压,血气分析仪检测高铁血红蛋白(MetHb),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色法检测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果GTN经消化道吸收后代谢产生亚硝酸盐,实验动物血压、红细胞GSH降低,MetHb、ALT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机体内GTN分解代谢过程中可消耗还原性巯基和产生亚硝酸盐,对血红蛋白和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硝酸甘油 消化道 吸收 动物 代谢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析共轭亚油酸(CLA)对其脂质代谢和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CLA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高脂饲料饲喂雄性Wistar大鼠,4周后断尾采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血糖(GLU)含量,将构建成功的高脂血症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定时灌胃CLA(0.8mL/0.1kg),每周定时称重,记录采食量;4周后眼球采血,测定血清中GLU、CHO、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断颈处死大鼠,分离体脂并提取肝脏总RNA,半定量RT-PCR分析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CHO、GLU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表明高脂大鼠模型构建成功。灌胃CLA4周后,实验组大鼠体重、体脂和采食量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血清中GLU、CHO、TG、LDL含量明显降低,但实验组HDL浓度升高。RT-PCR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大鼠visfatin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CLA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摄食量,改善高血脂大鼠脂质代谢,并能降低visfatin基因的表达水平。

  • 标签: 共轭亚油酸 高脂饮食 基因 高脂血症 大鼠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大鼠急性运动后心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活性和糖原含量的变化,探讨补对运动心肌AMPK激活的影响。方法大鼠进行急性耐力运动,并在运动前后不同时间补充不同剂量的补充葡萄,采用Westernblot测定大鼠心肌AMPK活性的动态变化,采用蒽酮法测定心肌糖原含量。结果运动诱发大鼠心肌AMPK活性显著增高并在急性运动后1h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运动补大鼠心肌AMPK活性却无显著增高。运动或小剂量补都无法引起大鼠糖原含量的显著变化,只有大剂量补能使糖原含量在运动后24h显著增高。结论(1)急性运动可使大鼠心肌AMPK活性升高,补能显著抑制急性运动中和运动后AMPK的激活。(2)运动后大剂量补能有效提高运动后24h心肌糖原含量。

  • 标签: 运动 心肌 补糖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大鼠
  • 简介:目的通过追赶生长饮食诱导C57小鼠出现代谢综合征并发脑衰老样病变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低能量饮食组10只,高能量饮食组10只,追赶生长组(先低能饮食喂养6周再开放高能量饮食)10只,各组动物均连续喂养12周,记录体重、血糖,于实验末检测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Westernblot技术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和磷酸化P53(ser15)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海马区脂褐素沉积情况。结果低能量组小鼠体重、血糖、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以及P53和磷酸化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褐素沉着较少;高能量组和追赶生长组代谢综合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出现明显P53和磷酸化P53蛋白表达量增多以及脂褐素沉积;其中追赶生长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倾向和脑衰老样变。结论追赶生长饮食喂养可诱导小鼠代谢综合征模型并发脑衰老样病变,本研究为饮食方式改变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神经变性样变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研究新思路。

  • 标签: 追赶生长 代谢综合征 脑衰老
  • 简介:目的探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评价指标。方法首先用DNFB致敏小鼠,分别于激发后24、48、72h及96h检测激发后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之差、组织切片中浸润细胞种类及数量、双侧耳引流淋巴结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观察各指标与激发后耳肿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与激发后耳肿度一样,其他各指标均显示出一致的随时间变化趋势,即:24h及48h时炎症程度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至96h时已减弱至一半左右。结论除激发后耳肿度之外,激发后双侧耳重量之差、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耳双面距离、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局部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等亦可反映炎症的程度,且更客观,从而丰富了该模型的评价指标,便于我们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药物的干预作用。

  • 标签: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进一步探讨客观评价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指标.方法观察皮下注射10mg/kg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SD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后心电图的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游离脂肪酸(FFA)以及心肌组织的坏死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ISO后30s,大鼠心电图的J点开始降低,2min后缓慢回升,但20min后仍未回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20min内各时间点与给药前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J点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波则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0s后开始下降,10min内两组的T波一直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30s(P<0.01)以及5min(P<0.05)与给药前比较,T波均有显著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CK、LDH、FFA以及心肌组织中MDA浓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心肌坏死面积与这些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心肌组织中SOD浓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J点可以作为评价此种动物模型的主要指标,T波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应重点观察20min内心电图的变化;可以选择CK、LDH、FFA、SOD、MDA等生化指标以及心肌坏死面积等来探讨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理.

  • 标签: 心肌缺血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异丙肾上腺素 丙二醛(MDA) 素性 心肌组织
  • 简介:目的Tg2576转基因小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的病理改变相近,本文动态研究了Tg2576小鼠在AD发病不同阶段的血清代谢物特征,为临床AD的早期诊断提供代谢依据。方法收集Tg2576小鼠在AD发病初期(6个月)和末期(12个月)时的血清样本,采集样本的1HNMR谱并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代谢特征的分析。结果结果显示Tg2576与C57小鼠分别在6和12个月时的血清代谢特征有明显差异,且不同AD发病阶段的Tg2576小鼠具有明显的代谢差异。与C57小鼠相比,在AD出现的初期阶段,Tg2576小鼠血清中乳酸、肌醇和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的含量升高,而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甜菜碱、甘氨酸和葡萄含量降低;在AD发病的末期,血清中乳酸、肌醇和丙氨酸的含量继续上升,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甜菜碱和甘氨酸含量持续降低,同时谷氨酸和肌酸含量初步显示出下降趋势。通过比较AD的初期和末期血清代谢物,我们能够发现疾病末期血清中乳酸、肌醇和丙氨酸含量升高,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含量降低。在这些代谢物中,乳酸、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酰胆碱在AD发生初期已具有显著性变化,且与AD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结果表明Tg2576小鼠中乳酸与阿尔茨海默病程度的加重呈正相关变化,而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酰胆碱呈负相关改变,且这些代谢物随着疾病的发展呈动态进行性变化,可能是AD早期诊断的重要代谢标志物。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Tg2576小鼠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 简介:目的鉴定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方法采用PCR扩增检测小鼠的DNA样品以及采用一期法检定小鼠血浆FIX活性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prothrombintime,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KPTT)值。结果小鼠PCR检测为阳性,FIX活性<5%。结论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能稳定遗传,鉴定结果提示该小鼠符合人血友病B相应临床症状。

  • 标签: 白友病B 疾病模型 凝血因子Ⅸ 基因剔除小鼠 遗传 血液学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链脲菌素(STZ)对恒河猴摄食、饮水、排尿、体重、血糖及尿糖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积累资料.方法通过静脉给7只恒河猴注射不同剂量的STZ.结果使用不同剂量STZ后,7只恒河猴均在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出现与人糖尿病相类似的"三多一少"症状,同时对糖尿病猴使用不同剂量胰岛素可使其症状减轻.尤其是中、高剂量组的动物症状较为明显,而低剂量组体重有一个短时间的增加后又迅速下降.实验组中血糖和尿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中、高2个剂量组的动物变化较大.结论采用中、高剂量组的STZ可诱导类似人类糖尿病的急性动物模型,而使用胰岛素治疗或低剂量STZ可使该动物模型疾病病程延长,有利于进行其并发症的研究.

  • 标签: 恒河猴 链脲菌素 数据 生理学 糖尿病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利用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OPGRANKRANKL)系统,探讨饲粮不同钙水平对生长期WHBE兔骨代谢影响。方法选择21只雄性断奶WHBE兔,随机分为3组(I、II、III组),分别饲以钙水平为095%,110%和130%,其他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饲粮。实验期42d。实验结束,测定兔血清钙(Ca)、甲状旁腺素(PTH)和骨源性碱性酶(BALP)含量;分别运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WHBE兔骨组织进行OPGRANKRANKL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分析。最后以RANKL/OPG比值为指标,评估WHBE兔骨代谢与饲粮钙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I、II、III组在血清Ca、PTH含量和BALP活力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WHBE兔骨组织RANKLmRNA表达水平和RANKL/OPGmRNA比值均以II组最低,与I、II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钙水平对WHBE兔骨组织OPGRANKRANKL蛋白表达影响显著(P<0.01),II组和III组OPG蛋白表达阳性指数均极显著高于I组(P<0.01);而II组兔骨组织RANK蛋白表达阳性指数则极显著低于I组和III组(P<0.01),RANKL/OPG的蛋白表达阳性指数比值以II组最低,与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外,WHBE兔骨组织RANKL/OPGmRNA比值和的蛋白表达阳性指数比值均与饲粮钙水平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R2=04068,08433,P<0.05,P<0.001)。结论生长期WHBE兔的骨代谢与饲粮钙水平间呈显著相关性,当饲粮钙含量为110%时,生长期WHBE兔可获得较理想的骨代谢水平。

  • 标签: OPG-RANK-RANKL系统 WHBE兔 骨代谢
  • 简介:目的对2-12月龄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的部分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方法常规方法测定五指山小型猪血液的19项生理和12项生化指标,统计分析各指标间的性别差异,并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以及其他小型猪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绝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仅生理指标中的粒细胞分类计数和生化指标中的总胆固醇差异显著。同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同类指标比较,生理指标中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存在差异,生化指标中有6项差异显著。同其他种类小型猪同类指标差异较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间差异明显。结论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稳定,许多生理生化指标接近人类,可能逐步替代犬、猴用于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和生物医学研究。

  • 标签: 封闭群五指山小型猪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马齿苋及其不同提取部位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应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加高热量饲养的方法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马齿苋组、马齿苋MH部位组、马齿苋MS部位组及多烯康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相应地给与灌胃治疗12周;检测各组代谢及脂代谢血生化指标。结果糖代谢方面,马齿苋组能明显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异常,FINS明显低于模型组,相应地ISI显著提高;马齿苋MH部位具有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异常的趋势,FINS水平有所下降,ISI有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接近统计学意义;而马齿苋MS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异常影响不大,改善胰岛素作用不明显。脂代谢方面,马齿苋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同时降低血清TC、TG和FFA水平。马齿苋MH部位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血清TG水平,同时降低血清TC和FFA水平,但升高血清HDL-C水平不明显。马齿苋MS部位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血清FFA水平,降低血清TG接近统计学意义,但对血清TC和HDL-C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马齿苋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马齿苋MH部位具有改善代谢的趋势,而马齿苋MS部位对代谢的影响不明显。马齿苋及其马齿苋MH部位、马齿苋MS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可能与其作用环节和机制不同有关。

  • 标签: 马齿苋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静息能量代谢率(restingmetabolicrate,RMR)在评价糖皮质激素肾阴虚及肾阳虚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金匮肾气丸组、知柏地黄丸组,后三组小鼠均给予含皮质酮的饮用水,对照组给予含1%乙醇的饮用水。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动物RMR。实验结束,处死小鼠,检测肾周脂肪、附睾脂肪、股四头肌、胫骨前肌重量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肝脏、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SDH)活性、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c-oxidase,COX)活性、AT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能量代谢率在实验开始第2天即显著升高,第4天达最高(P〈0.01),之后逐渐降低,至第66天显著降低(P〈0.05)。皮质酮造模66d显著降低小鼠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升高脂肪重量指数、降低肌肉重量指数、升高MDA水平、抑制SDH、COX活性及ATP水平。两补肾药均能降低动物死亡率,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并且金匮肾气丸能升高模型组第4天及66天的能量代谢率(P〈0.05),能显著提高肝组织SDH活性、COX活性及ATP水平(P〈0.01),知柏地黄丸未观察到类似作用。结论静息能量代谢率对评价糖皮质激素肾阴虚/肾阳虚证模型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肾阴虚 肾阳虚 动物模型 能量代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