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回顾国外NOD小鼠模型研究干燥综合征病理所取得的成果。查阅PUBMED上自200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成果为疾病早期的细胞凋亡和疾病期的自身免疫反应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说明NOD小鼠模型在干燥综合征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新抗原受体的发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 标签: NOD小鼠模型 干燥综合征 病理机制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涉及多系统的生殖、代谢障碍疾病,临床表现有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高胰岛素血症和高LH血症以及肥胖、不孕等,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因其病因病理复杂,生化改变、临床表现多样,为临床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所采用的PCOS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主要有雄激素造模法、胰岛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孕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等。本文对上述造模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中药、针灸对模型动物的干预作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物模型 中医药干预
  • 简介:目的通过追赶生长饮食诱导C57小鼠出现代谢综合征并发脑衰老样病变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低能量饮食组10只,高能量饮食组10只,追赶生长组(先低能饮食喂养6周再开放高能量饮食)10只,各组动物均连续喂养12周,记录体重、血糖,于实验末检测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Westernblot技术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和磷酸化P53(ser15)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海马区脂褐素沉积情况。结果低能量组小鼠体重、血糖、代谢综合征相关生化指标(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以及P53和磷酸化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褐素沉着较少;高能量组和追赶生长组代谢综合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出现明显P53和磷酸化P53蛋白表达量增多以及脂褐素沉积;其中追赶生长组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倾向和脑衰老样变。结论追赶生长饮食喂养可诱导小鼠代谢综合模型并发脑衰老样病变,本研究为饮食方式改变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神经变性样变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研究新思路。

  • 标签: 追赶生长 代谢综合征 脑衰老
  • 简介: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olic,pc)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esssyndrome,ARDS)大鼠疾病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用百草枯(Paraquat,PQ)一次性灌胃,剂量250mg/kg,治疗组分别于染毒6、24、48h各给予PC治疗剂量500mg/kg,染毒组与治疗组分别于24、48、72h,取大鼠血浆和支气管肺泡液(BALF),测试其血浆和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各组取肺病理组织做病理组织观察研究.结果治疗组与染毒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GSH-P\-X、SOD活力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染毒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和BALF中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和GSH-P\-X活力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ARDS组肺泡壁充血,炎症细胞浸润,Ⅰ型与Ⅱ型细胞破坏,肺泡内有炎症渗出物,对照组肺泡壁完好,肺泡内没有炎症渗出物,没有炎症细胞浸润;给予PC治疗后,肺泡壁充血、出血减轻,炎症渗出物减少;结论PC对ARDS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花青素 治疗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构建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hronicpelvicpainsyndrome,CP/CPPS)C57BL/6小鼠模型,探索其机械痛阈和自噬相关微管轻链蛋白LC3和底物蛋白p62表达水平随造模时间的变化规律,为CP/CPPS疼痛及自噬水平研究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大鼠前列腺蛋白提取液和完全弗式佐剂的混悬液,建立CP/CPPS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前列腺病理变化,运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骨盆区域机械痛阈,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C3和p62表达水平,运用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平均光密度.结果HE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出现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增生和淋巴细胞侵润,且实验后第6个月前列腺出现上皮内瘤(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PIN),表现为基底膜消失和细胞核异形性明显等,空白组和对照组则表现为正常组织学形态.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机械痛阈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初始痛阈值为(0.35±0.154)g,第22周为(0.008±0.000)g],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LC3和p62表达水平逐渐增高[LC3,p62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第1个月:(2.767±0.464)%,(2.872±1.642)%;第6个月:(13.501±1.900)%,(9.070±0.49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CP/CPPS模型,且造模后第6个月出现PIN.模型组小鼠机械痛阈随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LC3和p62表达逐渐增高,表明CP/CPPS炎症微环境促进疼痛产生及加剧,并提高小鼠前列腺自噬水平,与PI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57BL/6小鼠 机械痛阈 自噬
  • 简介:目的探讨miR-5572转基因小鼠构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繁殖与鉴定了miR-5572F1及F2代野生型纯合子及杂合子小鼠,并通过形态学、心电图记录及窦房结组织Cav1.2、Cav1.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测定来观察疾病模型。结果F2代miR-5572纯合子敲入小鼠在形态上较野生型小鼠生长缓慢,体型较小。相较于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纯合小鼠的平均心率明显偏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miR-5572纯合子小鼠窦房结组织Cav1.2、Cav1.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野生型(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过表达miR-5572转基因小鼠可以构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疾病模型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转基因小鼠 繁殖与鉴定 微小RNA-5572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三种不同"二次打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动物模型的特点,寻找较为理想的ARDS动物模型。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Control组):尾静脉先注射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2.5mL/kg,30min后注射NS2.5mL/kg;油酸+油酸组(OA+OA组):尾静脉先注入OA0.05mL/kg,30min后继续注射OA0.5mL/kg;内毒素+内毒素组(LPS+LPS组):尾静脉先注入LPS2.5mg/kg,30min后继续注射LPS2.5mg/kg;油酸+内毒素组(OA+LPS组):尾静脉先注入OA0.05mL/kg,30min后注射LPS2.5mg/kg。5h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检测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白细胞总数、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ratio,PMN%)、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总蛋白含量,肺干湿重比(lungwet-dryweightratio,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LPS组、OA+OA组及OA+LPS组的氧分压(PaO2)下降(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BALF中白细胞总数、PMN%、TNF-α、总蛋白含量,W/D、肺损伤评分均升高(P〈0.05)。OA+LPS组总蛋白含量、W/D均高于LPS+LP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OA+OA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OA+LPS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PMN%、TNF-α较OA+OA组高(P〈0.05),而与LPS+LPS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OA+LPS组肺病理改变最典型,肺损伤评分最高。结论OA+OA、LPS+LPS和OA+LPS复合打击法均可建立"二次打击"ARDS大鼠模型,其中OA+LPS复合打击法所复制的ARDS模型与临床ARDS特点更为接近,有利于研究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二次打击"ARDS动物模型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次打击”模型 油酸 内毒素
  • 简介:目的为建立溶血性贫血(HA)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两种贫血动物模型.研究HA和AA的发病机理。方法50只杂种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25只皮下注射盐酸苯肼制备溶血性贫血(HA)模型;另25只行^60Co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后输注同种异体胸腙淋巴细胞诱发AA型。结果HA组成功率100%,死亡率56%(14/25只);AA组成功率为92%(23,25只)。结论两种模型的发生时间较稳定,实验重复性好,结果可靠,这为HA和AA发病机理的探讨丑实验性研究莫定了基础。

  • 标签: HA AA 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理 成功率 全身照射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goutyarthritis,AGA)大鼠模型并观察其维持时间。方法采用25mg/mL尿酸钠(monosodiumurate,MSU)晶体混悬液踝关节腔注射复制大鼠AGA模型,多个时间点动态观察8d,以大鼠受试踝关节局部皮温、肿胀度、步态、关节液炎性细胞及其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等指标判断是否成模及其维持时间。结果造模后3h,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均可见踝关节肿胀,皮温升高,步态异常,关节液炎性细胞数增多,滑膜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充血、滑膜细胞排列紊乱等炎症表现,两组以上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造模后4h,生理盐水组以上炎症表现明显减轻,较3h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模型组较3h时加重(P〈0.01),并且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造模后24h,生理盐水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而模型组炎症继续加重;造模后48~72h,模型组肿胀、皮温、步态异常等局部炎症达到高峰;造模后96~168h,模型组踝关节局部炎症逐渐减轻,但各项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造模后192h,模型组肿胀、皮温、步态异常等外在炎症表现恢复正常,而炎性细胞数及滑膜病理变化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仍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MSU晶体混悬液踝关节腔注射可在造模后4h成功制备并鉴定出AGA大鼠模型,且至少能维持到造模后168h。

  • 标签: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大鼠模型 尿酸钠 维持时间
  • 简介: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可加深对SARS病原学的了解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加速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建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给该病一个更精确的定义。可以说SARS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但是SARS研究的瓶颈问题,其应用更是贯穿SARS研究的整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有4种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食蟹猴、绒猴、非洲绿猴)和6种啮齿类动物(大鼠、小鼠、豚鼠、田鼠、仓鼠、转基因鼠),以及雪貂、家猫等可以作为SARS动物模型用于实验研究,并已经开始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疫苗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本文就已报道的各类SARS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根据动物模型和SARS患者的比对,提出动物模型建立的技术要点。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动物模型 病理 冠状病毒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结核病的主要病原,全世界约有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尽管该病原可感染并引起许多动物疾病,但人类是其中心宿主。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及宿主对本病原的保护性和免疫病理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结核病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及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实验模型的合理应用将促进我们对结核病的认识,从中获取的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动物模型 组织培养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脑炎原虫感染豚鼠模型,分析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在脑炎原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异同点。[方法]动物分四组:花色组、白化组、花色应用氢化可的松组、白化应用氢化可的松组,16只/组。发病兔粪便中收集纯化脑炎原虫虫体,灌胃法接种豚鼠,染虫后不同时间点粪便捡虫观察豚鼠染虫率。造模后30天心脏采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豚鼠主要脏器病变,纯化后虫体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接种之后7天内,未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均未检出原虫,用氢化可的松的两组中,白化豚鼠最先在第3天检出,于第6天全部检出,而花色豚鼠最先在第4天检出,在第7天检出11只。体液免疫测定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感染脑炎原虫后,白化组血清IgG、IgA含量均显著低于花色组(P<0·05),IgM含量极显著低于花色组(P<0·01)。光镜观察发现主要脏器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肾脏皮质区有大量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形成的肉芽肿,脑水肿,脑实质可见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包围形成的肉芽肿病变。胆道上皮坏死脱落。染虫花色豚鼠各器官病理学改变与白化豚鼠基本一致。纯化的脑炎原虫呈长椭圆...

  • 标签: 原虫豚鼠 实验研究 感染模型
  • 简介:目的采用限制下肢活动方法,建立食蟹猴肌肉萎缩动物模型,建立模型评价的方法。方法采用高分子纤维绷带固定食蟹猴右侧下肢(踝关节至膝关节)15周,期间每两周测量体重、双侧小腿腿围、下肢容积,造模11、13、15周行双侧小腿腓肠肌MRI检查,15周行肌肉组织活检。结果造模15周后,动物体重无明显变化,右小腿腿围、右大腿腿围、右下肢体积比造模前均明显下降(P〈0.05);造模15周后血清肌酐、血糖、碱性磷酸酶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MRI显示右侧腓肠肌萎缩,右侧腓肠肌容积较造模前减小;肌肉组织活检显示右侧腓肠肌萎缩,肌纤维变细;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结论通过外固定限制食蟹猴下肢活动的方法制作肌肉萎缩模型,造模周期适当,操作性强。综合采用腿围、下肢排水体积、生化指标、MRI成像及肌肉活检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简单、客观评价食蟹猴肌肉萎缩模型

  • 标签: 食蟹猴 肌肉萎缩 MRI 组织病理学 血液生化
  • 简介: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ligationand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脓毒症,术后8、16和48h时检测相关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12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在疾病发展的急性期内,CLP大鼠8h时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h时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在48h出现延长(P<0.01)。FIB的含量从16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和抗凝功能有关的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h逐渐下降(P<0.01);vWF:Ag量从8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未显示明显的静脉血栓和出血特征。结论大鼠脓毒症模型在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

  • 标签: 脓毒症 大鼠 凝血功能 病理
  • 简介: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一种符合临床特征的肺腺癌转移瘤动物模型,为下一步的肺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造模方法。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11只SPF级、4~6周龄BALB/c裸鼠,分别以1×106个细胞/只注射入裸鼠尾静脉。接种后每天观察小鼠状态。分别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4、5、6、7周随机处死2只,余3只小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处死。解剖小鼠,观察肺部有无转移、转移结节的数目及全身其他器官的转移情况,并做病理取材,HE染色观察。结果注射过程中小鼠均存活。未处死的3只分别于第11、13、14周出现恶液质。第4周肺部未见转移结节;第5周出现镜下肺部转移结节;第6周肉眼可见肺部转移结节;第7周转移结节数增多;第11周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第11、13、14周出现肺部结构大量破坏,弥漫性的肿瘤细胞浸润,出现淋巴结浸润,病理证实为腺癌。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A549细胞可以成功建立人肺腺癌转移瘤模型

  • 标签: 肺腺癌 肿瘤转移 动物模型 裸鼠
  • 简介: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泛指动脉变硬,由于形态特征不同分为三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一种动脉硬化疾病,其病灶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弹性纤维的肌性动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和坏死细胞构成的“粥样”成分。另两种动脉硬化疾病分别为门克伯格氏中膜钙化性硬化(Mfinckebergmedialcalcificsclerosis)和微(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 硬化模型 小型猪 弹性纤维 形态特征
  • 简介:目的通过暂时阻断妊娠期大鼠子宫血供的方法建立子宫缺血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大鼠子宫动脉是卵巢动脉的一个分支的解剖特点,于孕鼠妊娠第15天时施行手术暂时阻断卵巢动脉并于第21天行剖宫产术,术后称量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脑、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重量,对比各组间新生胎仔的预后的不同,并对照研究阻断血供10、20、30及40min对胎仔的不同影响。结果妊娠晚期阻断孕鼠卵巢动脉20min可成功构建胎儿生长受限模型,这种方法与阻断动脉血流30或40min相比,手术时间短,技术要求不高,胎仔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各重要脏器重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阻断卵巢动脉从而阻断子宫动脉血流,成功建立缺血缺氧性FGR孕鼠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并可成功设立同体对照,为进行FGR相关的产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技术平台。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大鼠 Sprague-Dawley 模型 动物 胎盘功能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的新技术、新方法。方法将新西兰兔30只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嵌插组、改良嵌插组和经皮穿剌组。分别按不同方法建立肝癌模型,于建模后第1、2、3周分别进行CT扫描,评估肿瘤大小。3周后处死动物进行解剖,观察肝脏成瘤及转移情况,比较各组转移率,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0只动物建模成功28只,成功率93%,经皮穿剌组有2只肝脏未见种植灶,嵌插组和改良嵌插组全部种植成功。改良嵌插组腹壁转移率显著低于嵌插组和经皮接种组。结论改良嵌插法3周内不会形成接种部位腹壁以及远处的转移,是一种理想的移植性肝癌模型建模方法。

  • 标签: 兔VX2肿瘤 模型 嵌插改良技术
  • 简介:大便失禁属于肛肠科疑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大便失禁治疗方法繁多,疗效尚不肯定,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其动物模型尚不成熟导致动物实验等基础研究欠缺。本文总结、整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大便失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了深入阐述,为今后大便失禁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肛门失禁 大便失禁 动物模型 疾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