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仓储害虫谷斑皮蠹TrogodermagranariumEverts形态特征、国内外分布情况、生物学和寄主等进行了描述。并根据半定量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谷斑皮蠹风险程度,评价出谷斑皮蠹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并提出相应风险管理对策。

  • 标签: 仓储害虫 谷斑皮蠹 半定量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 简介:[背景]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设施、动植物和人类安全重要害虫,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入侵生物之一。自2004年在我国大陆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其发生范围急剧扩大,目前已扩散至南方多个省份。[方法]通过分析该虫进入、定殖和扩散可能性、危害影响和危害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利用云南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红火蚁在云南入侵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入侵云南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5。[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在云南属高度风险有害生物,需在云南各口岸进境检疫中实施相应风险管理,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省开展红火蚁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红火蚁 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云南 风险分析
  • 简介:[背景]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是红火蚁告警信息素主要成分,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红火蚁工蚁浸提液中告警信息素成分,分析红火蚁工蚁对告警信息素合成样品混合物电生理反应。[方法]200g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过硅胶柱,正己烷—丙酮体系洗脱,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浸提液中含告警信息素流分,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电生理活性。[结果]红火蚁工蚁正己烷浸提液硅胶柱层析分离能够得到含2-乙基-3,6-二甲基吡嗪流分,GC-MS分析保留时间在11.45min。经过GC-EAD分析,发现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5(6)-二甲基吡嗪混合物有显著电生理反应。[结论与意义]红火蚁工蚁对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电生理反应比2-乙基-3,5-二甲基吡嗪高。

  • 标签: 红火蚁 告警信息素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
  • 简介:[目的]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贸易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京津冀地区入侵植物种类组成,分析其分布特点,能够为京津冀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扩散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程度、引入途径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京津冀目前有99种外来入侵植物,其中恶性杂草11种。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所含种数分别为24和12种。京津冀外来入侵植物以一、二年草本植物为主;美洲是京津冀入侵植物最大起源地,其中,北美地区23种,美洲热带和中、南美洲共32种;人为有意引进共56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56.57%。[结论]当前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状况比较严重,且该地区入侵植物入侵与其社会经济学因子和生物地理学因子密切有关,有意引入是京津冀地区外来植物入侵主要途径。

  • 标签: 京津冀地区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分析
  • 简介:[背景]褐拟谷盗分布广泛,成虫和幼虫都可取食谷物、豆类、干果及其加工品等.危害后发出难闻气味,并在受害物上呈现明显损害痕迹,是粮谷储藏中最重要害虫之一.[方法]通过分析褐拟谷盗在我国传入、定殖、扩散可能性,危害影响、危害管理难度等方面内容,依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中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来计算褐拟谷盗风险程度,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计算模型,对褐拟谷盗传入我国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风险分析,对其传入中国风险做出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值R=2.22.[结论与意义]褐拟谷盗在我国属高度危险有害生物,需要在全国各口岸加强检疫,分析结果可为开展褐拟谷盗检疫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褐拟谷盗 风险分析 多指标综合评估
  • 简介:【背景】白花鬼针草为农区恶性杂草,原产于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但其在全球和中国适生区域及适生等级还不明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白花鬼针草在全球以及中国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白花鬼针草在全球分布更多受到温度因素影响.白花鬼针草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南半球15°-30°之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北美南部、南美中南部、非洲南部、东南亚北部以及大洋洲中南部沿海地区为白花鬼针草中、高度适生区.白花鬼针草在中国适生区主要位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到2070年,白花鬼针草在全球适生区面积与当前相似,但在中国适生区有所增大.【结论】白花鬼针草在我国有进一步扩张风险.

  • 标签: MAXENT 白花鬼针草 潜在分布区 预测
  • 简介:[目的]蜡蚧轮枝菌是一种防治植物病原物和害虫生防菌,弄清其致病分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IlluminaHiSeq技术测序蜡蚧轮枝菌cDNA文库,并进行RNA-Seq序列拼接和功能注释。[结果]共获得1634670条高品质reads,碱基GC含量48.50%。14856条Unigene经组装拼接后,在Nr、Swiss-Prot、COG和KEGG数据库中分别比对得到1467、9379、6518和4188条Unigenes。采用GO分类工具将21403条Unigenes分成24个功能组,主要包含在细胞组成(1369)、分子功能(1679)和生物学过程(1928)3个大类里,在COG数据库注释基础上,把6518条Unigenes分成38个功能组,通过GO和COG丰度识别分类,聚类主要是一般功能预测、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运输和分解代谢以及信号转导机制起作用独立基因。能与KEGG路径匹配108条Unigenes中大部分和新陈代谢途径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关。[结论]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找寻蜡蚧轮枝菌致病因子,从而丰富其致病机理。

  • 标签: 蜡蚧轮枝菌 RNA-SEQ 转录组
  • 简介:【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不断变化,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草害发生影响较大。【方法】于2009~2013年在河南安阳田间小区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丰度,结合5年间本地气象因素,分段分析了影响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结果】不同害虫发生危害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不同,且不同害虫种群丰度与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期有不同相关性。影响棉蚜关键性气象因子是1~8月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低;影响棉叶蝉关键气象因子是1~4月降雨量,其次是1~8月相对湿度,而平均气温与其相关性很低;5~8月降雨量对烟粉虱有一定抑制作用,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无显著影响;影响棉蓟马关键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棉蓟马丰度相关性较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盲蝽种群丰度相关性很低,其发生危害可能是多种气象因子协同作用结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预测预报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棉田 非靶标害虫 发生丰度 气象因子 关联性分析
  • 简介:【目的】葡萄花翅小卷蛾是我国禁止进境检疫性害虫,一旦入侵我国,将会给葡萄产业和林果业造成严重损失。开展葡萄花翅小卷蛾入侵我国风险分析可为该虫检疫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葡萄花翅小卷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参照通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从该虫在国内外发生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及风险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葡萄花翅小卷蛾是一种对我国有很大潜在威胁有害生物,其风险值为2.14,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建议新疆等口岸比较多省、自治区口岸检疫部门加强对该害虫检疫力度,杜绝其传入我国。

  • 标签: 葡萄花翅小卷蛾 检疫性害虫 入侵风险 潜在威胁
  • 简介:【目的】松墨天牛是松树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林业重大外来人侵种松材线虫媒介昆虫。虽然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互作化学生态和分子进化机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miRNA等表观遗传因子在天牛一线虫互作中作用未见报道。【方法】使用illuminaHiSeq2000平台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得到4个携带线虫天牛miRNA库和4个未携带线虫天牛miRNA库。此外,对鉴定出miRNA进行了差异表达分析,并对这些miRNA靶基因进行了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携带线虫天牛表皮、脂肪体、中肠和气管样本中分别鉴定出780、802、617和762个miRNA;在未携带松材线虫天牛不同组织样本中分别鉴定出784、723、713和837个miRNA。在携带松材线虫松墨天牛中,某些已知miRNA表达量会显著升高,如miR-14、miR279和miR-312等。差异表达miRNA功能大多指向代谢、免疫等方面。【结论】miRNA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互作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 标签: 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 共生互作 M iRN A
  • 简介:【目的】近年来,美国高粱开始大量进入我国,其携带杂草种子状况尚未有相关研究.通过对进境美国高粱携带杂草种子现状进行分析,可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疫监管和后续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14-2016年进境美国高粱截获杂草种子研究,了解其携带杂草种子状况.【结果】黄埔检验检疫局和南沙检验检疫局从进境美国高粱中截获杂草种子种类共涉及19个科106种.主要包括禾本科27种、菊科14种、大戟科3种、茄科2种、苋科15种、豆科10种、寥科7种、锦葵科4种、旋花科7种、十字花科4种、藜科4种等,其中检疫性杂草共涉及5科25种,检出率高.【结论】美国高粱携带杂草种子数量大,种类丰富,检疫性杂草含量大,应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美国高粱 杂草种子 检疫 监管
  • 简介:【目的】印度尼西亚与我国有着多元素农产品贸易往来,通过统计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所携带有害生物,分析其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影响,能为应对印度尼西亚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思路,并为我国农产品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方法】经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查询,统计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所携带有害生物类别、截获途径及截获地区。【结果】我国在印度尼西亚输华植物及植物产品中检出有害生物共计2512种96958批,鉴定至种且检出超过1000批次有害生物共计14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共计72种5286批。昆虫类有害生物占比达78.5%,检疫性昆虫达65.2%。【结论】在首要做好木材类有害生物检疫同时,也需警惕一些非检疫性仓储害虫,保持并加强南方各省份港口有害生物查验力度,加强印度尼西亚输华货物检疫。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有害生物 植物产品 检疫
  • 简介:【背景】植物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分布土传病害,常造成农作物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区域象耳豆根结线虫,由于其致病性和分子特征以及与植物互作关系独特性,被认为是一种对农作物具有潜在危害性重要病原根结线虫,因而引起国内外植物寄生线虫学者广泛关注。【方法】用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方法,对从海南岛农作物上采集到10个根结线虫纯化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海南岛大面积栽培10种农作物和南药植物,包括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辣椒、番石榴、海巴戟、沈香和丁香上均有寄生,其形态学、酯酶表型和mtDNA-PCR扩增产物均有别于常见根结线虫种类;用引物18S和28S扩增象耳豆根结线虫种群rDNA-ITS区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象耳豆根结线虫4HBJ种群分别与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同源性均仅为88%左右。【结论与意义】本文准确鉴定了象耳豆根结线虫,首次阐述其对海南岛多种农作物致害性;阐释了象耳豆根结线虫形态和分子特征,并明确了其与3种常见根结线虫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今后进一步开展象耳豆根结线虫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象耳豆根结线虫 鉴定 RDNA-ITS
  • 简介:【目的】防治稻水象甲现有常规化学药剂大量施用所引发环境问题越发突出,而其生物药剂单一,加之天敌匮乏,故开展符合绿色生产标准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生物药剂筛选已成为稻水象甲防治工作所面临首要任务。【方法】以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为试虫,采用室内点滴、田间喷雾等方法,对5种符合绿色生产标准药剂毒力、拒食活性、防效及药后取食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室内生测方面:72h后对处理稻水象甲成虫室内毒力显著;此外,对试验前后取食斑面积进行比较,发现药后各药剂拒食活性差异显著,均表现出较好拒食作用。田间药效方面:除0.6%苦参碱AS外,其他药剂对稻水象甲均表现出较好防效,100亿个孢子·mL^-1白僵菌OD、1.5%除虫菊素AS、7.5%鱼藤酮E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这4种药剂15d田间防效为51.24%~82.55%;3d后各处理组田间新增取食斑数、取食长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绿色水稻生产中,100亿个孢子·mL^-1白僵菌OD、1.5%除虫菊素AS、7.5%鱼藤酮E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均具有较好推广价值,可用于稻水象甲防治。

  • 标签: 稻水象甲 生物药剂 毒力测定 拒食活性 田间防治
  • 简介:甘薯小象虫是莆田市甘薯最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为害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甘薯小象虫在我市严重发生原因和为害特点,并提出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生物、药剂防治等综合治理技术和办法,提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 标签: 甘薯小象虫 为害特点 综合治理
  • 简介:采用mtDNACOI序列鉴定了新疆首府城市乌鲁木齐(东经86°40′-88°55′,北纬43°15′-44°20′)和位于该城市以东195km烟粉虱暴发危害区吐鲁番市(东经88°05′-89°54′,北纬41°20′-43°35′)烟粉虱生物型。通过对两地2008-2010年采集11个样本群体(样本量均超过30头,每个样本群体检测10头以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已经传入新疆。2010年,由乌鲁木齐市花卉市场采集到一品红种群HH-1与吐鲁番市温室采集到辣椒种群LJ、番茄种群XHS、茄子种群QZ和烟草种群YC为Q型。另外,2010年采自花卉市场一品红种群HH-2、2009年前采自野外杂草和温室锦葵种群JK-S、棉花种群ZH-O以及采自吐鲁番市棉田种群TC1、TC2和TC3仍然属于B型。

  • 标签: Q型烟粉虱 MTDNA COI 新疆 生物入侵
  • 简介:[背景]椰心叶甲啮小蜂在防治椰心叶甲危害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其耐低温胁迫能力将决定该寄生蜂是否能在低温环境下建立种群并发挥控害效能.筛选椰心叶甲啮小蜂低温胁迫下相关响应基因,可为揭示其耐寒性机理提供重要线索.[方法]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别以经0℃处理24h后试虫与未经低温处理试虫.DNA互为t.st.r与driver,正反向构建椰心叶甲啮小蜂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鉴定阳性差异片段,并分别随机挑选正反向文库224和119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本试验所构建cDNA消减文库为椰心叶甲啮小蜂低温胁迫下特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经蓝、白斑筛选,分别得到了40和4个高质量ESTs,经PCR鉴定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于200~700bp之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新陈代谢、细胞结构、信号传导、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生理过程,并筛选出5类与啮小蜂耐寒性相关基因,包括Hsp家族蛋白、海藻糖磷酸合酶、谷氨酰胺合成酶、ATP合成酶β亚基和NADH脱氢酶.[结论与意义]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抗寒性状表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揭示啮小蜂抗低温耐寒机制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椰心叶甲啮小蜂 差异表达基因 抑制消减杂交
  • 简介:【背景】扶桑绵粉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重要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方法】于2009—2015年对杭州地区扶桑绵粉蚧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结合mtDNACOI分子标记方法,对扶桑绵粉蚧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和临安市3个地区发现扶桑绵粉蚧分布,共调查到寄主植物38科61属68种,以辣椒、茄子、番茄、南瓜、棉花、芝麻、菊花、苦荬菜、大花马齿苋和五色梅受害最严重。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杭州地区扶桑绵粉蚧未发生明显遗传分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扶桑绵粉蚧mtDNACOI基因相似度为99.4%-100%。【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扶桑绵粉蚧遗传进化、可能侵入途径以及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MTDNA COI 系统进化 入侵
  • 简介:【背景】蚧虫是半翅目胸喙亚目蚧总科下一类昆虫总称。蚧虫个体小、食性广,极易随货物扩散传播。【方法】分别从疫情概况、截获种类、产地、截获载体、截获年份等方面对10年来我国各口岸截获蚧虫信息数据进行了比对和统计,并对之前容易被忽视非检疫性蚧虫疫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2005年以来,我国从进口植物和植物产品中截获蚧虫共计171978批次,其中,检疫性蚧虫12种共7071批次;南洋臀纹粉蚧截获量最大,达2848批次,大洋臀纹粉蚧次之,为2442批次,第3是新菠萝灰粉蚧,为1714批次。东南亚是蚧虫主要来源地,截获量居前3位蚧类几乎都来自该地区;水果是截获蚧虫主要载体,占所有植物及植物产品总截获量99.0%;总体来看,蚧虫截获量从2006年开始逐年下降,到2010年后又呈暴发性上升趋势。比较3种截获量较大蚧虫发现,2005~2008年,截获主要以南洋臀纹粉蚧为主;自2009年起,大洋臀纹粉蚧截获量逐年上升,成为截获量最多蚧虫;2011年以来,新菠萝灰粉蚧截获量激增。2005年至今,我国口岸共截获其他非检疫性蚧类68797批次,鉴定到种有46个属105种共68712批次,其中,在我国内陆地区尚未报道有23个种,入侵风险高,需要引起重视。【结论与意义】了解我国口岸蚧类害虫截获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疫情检疫与监测,有效防范蚧类害虫传入与扩散。

  • 标签: 蚧虫 检疫 截获 疫情分析
  • 简介:【目的】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中毁灭性病害。研究南疆枣疯病发生危害现状及主导因子,可为该病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4年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及分子检测,并分析了种植模式与管理水平、枣树品种与种植年限、传播方式等因素对枣疯病发生影响。【结果】目前,新疆南疆红枣产区枣疯病尚属零星、团簇状分布。嫁接育苗是多数枣产区病园内苗期和幼树发病以及病害从病区传入无病区主要原因,酸枣实生苗也是不可忽视病害侵染来源。不同枣树品种对枣疯病田间抗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利用巢氏PCR检测及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田间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病园内存在着比例不等无症带菌植株。【结论】无症带菌苗的人为传播是导致南疆地区枣疯病发生和流行主导因素。

  • 标签: 枣疯病 植原体 危害现状 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