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药用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内生真菌的组成情况,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桔梗的根部分离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链格孢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及生物特性,鉴定为桔梗链格孢(AlternariaplatycodonisT.Y.Zhang)。

  • 标签: 桔梗 内生真菌 桔梗链格孢
  • 简介:在中国湖南省发现了1个金针菇新变型,其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酒粉红色,将其命名为金针菇酒粉色变型(Flammulinavelutipesf.vinaceoroseolus),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并绘制了线条图。用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了该变型的ITS序列,并与其他金针菇菌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变型同一子实体具有5种不同的ITS序列,相互之间的差别为1~13个碱基,说明该变型的形成经历了多次杂交和染色体交换。分析还表明金针菇存在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 标签: 金针菇 子实体 担孢子 克隆测序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EFY-21的18SrDNA序列,通过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该菌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为99%。为了进一步了解EFY-21的有关生物特性,分别选用PDA、PSA、查氏、玉米粉琼胶、牛肉膏蛋白胨5种培养基,按照常规方法培养,用十字法测量菌落直径;同时选用查氏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观察不同碳源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果糖、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KNO3、Ca(N03)2、(NH4)2SO4、NH4N03、(NH4)2HPO4、蛋白胨、尿素,不同培养温度10,15,20,25,28,30,37℃,不同pH值4,5,6,7,8,9对内生真菌菌丝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FY-21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生长状况最好;供试的碳氮源中,对EFY-21菌丝生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葡萄糖〉甘露醇〉果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KNO3〉Ca(N03)2〉NH4N03〉(NH4)2HPO4〉(NH4)2SO4〉尿素;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最适pH为5~7。

  • 标签: 紫杉醇 内生真菌 18S RDNA 生物学特性
  • 简介:采用叶碟诱捕法从2007年进口的美国大豆携带的土壤和2006年从黑龙江感病大豆田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疫霉菌菌株,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致病性、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形态观察为疫霉属真菌;接种大豆后出现典型的大豆疫病症状;采用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PCR检测,2个菌株均能扩增出分子量为350bp的特异性条带。结合形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检测,2株病菌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etGerdemann)。

  • 标签: 大豆疫霉 分离 鉴定 分子检测
  • 简介:报道了中国垂幕菇属新记录种——瘤核垂幕菇(Hypholomatuberosum)。对SWUST2007101001号标本的分离菌株Ht.1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对相关类群的形态和分子分类进行了讨论。将该菌株鉴定为瘤核垂幕菇,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Strophariaambigua(AY818350)、Strophariainuncta(EU784417)和Weraroavirescens(EU784438)。由系统进化树推断瘤核垂幕菇是多元进化。

  • 标签: 瘤核垂幕菇 形态特征 RDNA-ITS 系统发育
  • 简介:近年在吉林省栽培的西洋参上发现自粉病,经致病性测定和对病原菌种的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人参白粉菌(ErysiphpanacisBaietLiu)所致。

  • 标签: 西洋参 白粉病 人参白粉菌
  • 简介:应用荧光核染色技术、酯酶同工酶鉴定技术,对黑木耳亲本双核菌株、原生质体单核菌株和单一单杂交菌株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荧光核染色技术可快速有效地鉴定获得菌株的核相,酯酶同工酶技术可准确地区分单核菌株及杂交新菌株的不同核型,研究得到1个酶带差异显著的新菌株。

  • 标签: 黑木耳 原生质体单核 杂交菌株 荧光核染色 酯酶同工酶 菌株鉴定
  • 简介: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对采集自丽江古城的建筑物梁柱上的木腐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引起丽江建筑物梁柱褐色腐朽的真菌为绵腐卧孔菌(Postiaplacenta)。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以期尽可能地降低丽江古城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 标签: 微生物学 木腐菌 鉴定 防治
  • 简介:为实现真菌发酵生产黄酮,用HPLC和氯化铝比色法,从四川、贵州、山东等地采集的银杏根、茎、叶中分离到7株产黄酮真菌。分子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Colletotrichum和Fusarium,菌株QC102经鉴定为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其总黄酮产量为8.2μg/mL。

  • 标签: 银杏 内生真菌 黄酮 槲皮素 HPLC
  • 简介:采用显色反应、薄层层析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对甘蔗叶内16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黄酮类化合物检测。结果共筛选到3株能够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GZ-1、GZ-4和GZ-5)。依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GZ-1、GZ-5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aculeatus),菌株GZ-4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 标签: 甘蔗叶 内生真菌 黄酮 棘孢曲霉 黑曲霉
  • 简介:为快速鉴别白灵菇种质资源的真伪,对58个供试菌株进行ITS特异性扩增,根据遗传差异选择菌株进行ITS克隆测序,经ITS-RFLP分析和ITS序列分析得知:58个供试菌株中,Pl.n0010、Pl.n0020、Pl.n0025、Pl.n0041这4个菌株为杏鲍菇;菌株Pl.n0037是糙皮侧耳;余下53个菌株为白灵菇。结果表明:ITS-RFLP可应用于白灵菇与杏鲍菇菌株间的鉴定

  • 标签: 白灵菇 ITS-RFLP 种质资源 鉴定
  • 简介:对枸杞白粉病病原菌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发现了引起枸杞白粉病的病原菌—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mougeotii。节丝壳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枸杞白粉病为吉林省新病害。另外还发现了枸杞上同时寄生有反卷白粉菌Erysiphekenjiana,通过对采集环境、病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萌发试验的研究分析,确定这种寄生现象为“假寄生”。

  • 标签: 新记录 新病害 穆氏节丝壳 假寄生
  • 简介:首次从凤尾蕨属井栏边草(Pteris,multifida)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20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其中18株分别隶属于8个属。研究结果表明:风尾蕨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凤尾蕨属 内生真菌 分类
  • 简介:对采自中国长春香薷白粉病菌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鉴定其为本间白粉菌(ErysiphehommaeBraun),同时发现了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quisqualisCes.),并对重寄生菌的叶部寄生特征及培养特征进行了描述。室内检测结果表明,重寄生菌的重寄生强度较高,可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 标签: 香薷 本间白粉菌 无性型 白粉寄生孢
  • 简介:应用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技术分析50株黑木耳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在SRAP标记分析过程中发现1条1200bp的特异性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转为SCAR标记。根据序列设计出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可以扩增出1000bp大小的片段,说明成功构建出了"黑931"的指纹图谱。

  • 标签: 黑木耳 SCAR 指纹图谱
  • 简介:采用常规分离法从不同地区健康黄栌根系中共分离得到33株内生真菌,其优势类群主要包括无孢菌群、腐质霉属、青霉属等,而且不同地区黄栌的根系内生真菌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内生真菌对黄栌枯萎病病原——大丽轮枝孢的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团炭角菌、黑乌霉属、假丝酵母属的菌株抑制作用较强,其它内生真菌菌株对大丽轮枝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大丽轮枝孢 拮抗真菌 黄栌
  • 简介:在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了1种寄生于下垂虫草(Ophiocordycepsnutans)的重寄生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135序列分子生物学分析,将其鉴定为枝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ramosus)。其孢梗束着生于下垂虫草子实体的可孕部,顶部膨大呈球形。本种具有产生单个卵形的A型分生孢子的顶侧生排列的A型瓶梗和能形成分生孢子链的B型瓶梗,并在培养基上的气生菌丝和孢梗束的柄部都观察到梭形、链生的B型分生孢子。GenBank中相关种的ITS序列与拉丁名可能有误。

  • 标签: 下垂虫草 枝多头霉 ITS序列 重寄生
  • 简介:就现代双向发酵工艺替代传统杂菌发酵工艺,运用于毒性成分分别为生物碱、内酯物质、苷类化合物、毒蛋白、马兜铃酸、蒽醌、鞣质和重金属8类毒性中药炮制减毒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综合论述。

  • 标签: 双向发酵 毒性中药 减毒 新途径
  • 简介:对采自我国6省18市(县)的蔬菜根茎样本进行了组织分离和形态鉴定,共鉴定出镰孢菌10个种。其中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为优势菌,占镰孢菌总量的73.42%,其他种类的镰孢菌为锐顶镰孢(F.acuminatum)、弯角镰孢(F.camptoceras)、蓝色镰孢(F.coeruleum)、木贼镰孢(F.equiseti)、砖红镰孢(F.lateri-ti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初步明确了我国部分地区蔬菜根茎上的镰孢菌种类及优势种群,为我国蔬菜的镰孢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蔬菜 真菌 分类 镰孢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