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综述了食药用真菌降血脂药物的研究方法、食药用真菌降血脂的机制以及应用前景。食药用真菌从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阻止胆固醇或胆酸的吸收或促进其排出以及促进脂类代谢等方面发挥降血脂的作用

  • 标签: 食药用真菌 降血脂
  • 简介:以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动物,通过皮下注射建立小鼠移植性S180肿瘤模型,红曲多糖灌胃2周后,摘取瘤体和脾脏,计算抑瘤率和脾指数,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红曲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达24.70%、31.03%、39.82%,呈量效关系,对S180肉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红曲多糖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力,高剂量组免疫器官质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红曲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 标签: 多糖 红曲 抗肿瘤 免疫
  • 简介:通过建立饮食失节、过食肥甘所致的小鼠脾虚模型,以体重、饮食量、外部表现特征及脾指数为指标,从茯苓总三萜类、茯苓总多糖及茯苓水煎剂中确定具有健脾作用的有效活性部位。结果表明:茯苓总三萜类对脾虚小鼠有明显的恢复作用,茯苓水煎剂也有一定作用,而茯苓总多糖作用不明显。说明茯苓总三萜类是茯苓治疗过食肥甘所致小鼠脾虚证的活性部位。

  • 标签: 茯苓三萜 茯苓多糖 茯苓水煎剂 脾虚小鼠
  • 简介:简要回顾了木霉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木霉促生作用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并对木霉促生作用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木霉 促生作用 促生机制
  • 简介:通过加入虫草多糖、树舌多糖、灵芝多糖、榆耳多糖、银耳多糖、小刺猴头茵多糖、黑木耳多糖和云芝多糖8种真菌多糖,观察真菌多糖对PNA与血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刺猴头菌多糖具有较强的与PNA的结合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小刺猴头菌多糖的空间结构或其上的半乳糖的连接方式、空间位置更适合与PNA结合的缘故。

  • 标签: 真菌多糖 花生凝集素 细胞凝集素作用
  • 简介:腐木担子菌菌丝拮抗是真菌菌群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同时菌丝拮抗已有研究,且其中大多集中在两种交互作用上,而不是像自然界中发生的多物种交互作用。不同时期真菌演替菌群间的三方交互作用模式在琼脂培养基上被建立,揭示了与真菌两两互作不同的三方交互作用结果。进一步研究显示,物种空间定位也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两个竞争菌群中菌群边缘菌丝比两者之间的菌丝更易竞争成功。然而,麦芽糖培养基实验显示额外增添的营养并未影响两两相互作用的结果。拮抗策略的差异显而易见,比如原毛平菌菌索是竞争者的过度生长的结果,而毛韧革菌的菌丝是受抑制生长的结果,但这些策略与以往的研究报道不同,很可能是培养基质的不同导致的,今后可将不同的天然木质资源进行组合来验证。

  • 标签: 拮抗 群落动态 真菌 相互作用 木腐烂 多种
  • 简介: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和筛选具有提高玉米抗旱潜能的优良菌种,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将分离自新疆荒漠盐生植物根系的5种内生真菌Curvulariainaequalis、Fusariumavenaceum、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分别接种到玉米幼苗根系,进行干旱胁迫培养6周,测定苗期玉米的株高、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C.inaequalis、F.avenaceum、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下生物量(P〈0.05),而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对其影响不显著;接种F.avenaceum和Ulocladiumsp.AS91282可极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可溶性糖含量(P〈0.01);接种C.inaequalis、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对根系POD活性影响不显著,而F.avenaceum和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显著降低了根系POD活性;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和Ulocladiumsp.AS91282显著降低根系的MDA含量(P〈0.01)。然而,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5种内生真菌对玉米幼苗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MDA含量等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来看,干旱胁迫下接种内生真菌Ulocladiumsp.AS91282对促进玉米幼苗抗干旱能力优于其他4种菌。

  • 标签: 内生真菌 盐生植物 抗旱性 生物量 POD MDA
  • 简介:摘要:胶陀螺[Bulgariainquinans(Pers.)Fr.]作为一种长白山地区食药兼用的真菌,在夏、秋季节常见于蒙古栎的倒木及树桩上。文中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陀螺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现已从胶陀螺中分离得到了苯并[j]荧葸类、azaphilone类、醌类、甾类、萜类、苯丙素类等50多种化合物;在药理活性方面,胶陀螺具有抑菌、抗癌、光敏、抗疟疾、抗氧化、止痒、杀虫、抗血瘀等活性,而其中胶陀螺的光敏活性作为其特有的作用一直被关注,并已确定了光敏活性的有效组分。

  • 标签: 胶陀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从野生的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nse)根中分离出1株内生真菌SH-01,纯化后以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内生真菌SH-01与霍山石斛试管苗共生培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该菌株对石斛试管苗的鲜重、株高及分蘖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株高的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对鲜重和分蘖的促进作用不显著(P〉0.05)。在离体条件下,选择适当的内生真菌与石斛共生培养可以促进石斛试管苗的生长。

  • 标签: 霍山石斛 内生真菌 试管苗
  • 简介: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对杨树水泡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BS-2菌株能够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并导致菌丝形态畸变,表现为菌丝伸长生长受抑制、扭曲、原生质浓缩、局部膨大成球形或椭圆形以及菌丝断裂和菌丝细胞变成空泡等。BS-2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时间越长,其培养液的抑菌作用越强;在不同培养基中获得的发酵液对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杨树水泡溃疡病 菌丝生长 菌丝形态 抑制作用
  • 简介:为提取桦褐孔菌菌质各活性组分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将桦褐孔菌菌质醇提后分别梯度萃取获得各极性组分,将残渣沸水浸提醇沉得粗多糖;将获取的各活性组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并测定各组分中总多酚、总三萜的含量;同时与桦褐孔菌菌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菌质和菌核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相应的其他组分(P〈0.01);菌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菌核相应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菌质和菌核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较高。结果显示桦褐孔菌菌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总多酚和总三萜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可能与该二者活性成分的含量相关。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制得的桦褐孔菌菌质体外抗氧化作用较好。

  • 标签: 桦褐孔菌菌质 活性组分 DPPH自由基 OH自由基 亚铁还原能力实验
  • 简介:通过大量筛选从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No.1028),其代谢产物对重要作物真菌病害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内生真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上述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和23%。同时也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对内生真菌N0.1028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玉米粉、黄豆饼粉比较适合其生长和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Na^+对抑菌代谢产物的合成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内生真菌 培养条件 真菌病害 抑制作用
  • 简介:裂解性噬菌体在高效防治动植物致病菌(细菌和真菌)、解决耐药性、快速检测等方面效果显著,具备研制新生物制剂的条件。文中主要介绍了裂解性噬菌体抗菌优势,探讨了利用其检测致病菌的新方法和开发新生物制剂,重点论述了该噬菌体在防治植物病原菌上的应用和探索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旨在说明裂解性噬菌体的开发潜力。

  • 标签: 裂解性噬菌体 检测方法 生物制剂
  • 简介:为快速鉴别白灵菇种质资源的真伪,对58个供试菌株进行ITS特异性扩增,根据遗传差异选择菌株进行ITS克隆测序,经ITS-RFLP分析和ITS序列分析得知:58个供试菌株中,Pl.n0010、Pl.n0020、Pl.n0025、Pl.n0041这4个菌株为杏鲍菇;菌株Pl.n0037是糙皮侧耳;余下53个菌株为白灵菇。结果表明:ITS-RFLP可应用于白灵菇与杏鲍菇菌株间的鉴定。

  • 标签: 白灵菇 ITS-RFLP 种质资源 鉴定
  • 简介: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湿地林,为多样化的生物群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之所。内生真菌是指一类生活于健康宿主体内,而不引起宿主组织发生任何病变的真菌,它们不仅在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多样化的应用潜能。文中在总结了红树林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基础上,对红树林内生真菌在工业、农业和医药业上的应用潜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续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红树林 生态系统 内生真菌 多样性 抗菌性 生物农药
  • 简介:应用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技术分析50株黑木耳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在SRAP标记分析过程中发现1条1200bp的特异性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转为SCAR标记。根据序列设计出1对特异性引物,经PCR可以扩增出1000bp大小的片段,说明成功构建出了"黑931"的指纹图谱。

  • 标签: 黑木耳 SCAR 指纹图谱
  • 简介:主要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上的应用成果.分析了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的建议.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菌物学
  • 简介:介绍了目前已在木耳属真菌中广泛应用的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ISSR、SRAP、SCAR、ITS、IGS),以及这些标记在木耳属真菌系统发育、分类研究、种间和种内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这些标记技术在木耳属真菌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木耳属 系统发育 遗传多样性 基因定位
  • 简介:金孢属(Chrysosporium)真菌在地球上分布广泛,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产生许多有用的代谢物。它们是一个喜角蛋白的类群,大多数可以产生角蛋白酶。此类真菌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文中评述了金孢属真菌产生的抗癌、抗真菌、抗寄生虫等抗生素类物质的研究进展,以及此类真菌在生物防治、食品工业、日用化工、皮革生产、纺织工业、造纸工业、功能酶的生产、环境检测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介绍了金孢属的某些种作为人或动物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嗜角蛋白真菌 金孢属 角蛋白酶
  • 简介:以采自不同污染区的3个种共18个地衣样本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铅、镉的含量,评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铅是其中两个样点中的重要沉积物,在各地衣样品中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离子积累的浓度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具有直接的关系.根据累积浓度不同,可以推测当地的空气质量.

  • 标签: 地衣 累积效应 重金属 大气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