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陀螺药材性状、显微特点、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初期呈黄褐色球形,并带有黄棕色麻点,顶端逐渐开裂,产生一至多个不等的裂口,裂口不断扩大,最后整个子实体表面呈黑色皱缩。子囊棒形。外囊盘被由圆形细胞组成,圆形细胞外侧生绒毛,细胞内含类似载色体的物质;中囊盘被由埋在胶质中的交错菌丝组成。采用子囊孢子弹射分离法所得菌丝有橘黄色菌丝和长有棒状等分生孢子的有隔菌丝无色;从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的菌丝状,无色,其中生有黑褐色或黄棕色的圆形细胞,呈念珠状。陀螺子实体DNA序列与菌丝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65%,陀螺子实体的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AY789345比对,其同源性为99.80%。

  • 标签: 胶陀螺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分子鉴定
  • 简介:摘要:陀螺[Bulgariainquinans(Pers.)Fr.]作为一种长白山地区食药兼用的真菌,在夏、秋季节常见于蒙古栎的倒木及树桩上。文中将近年来国内外对陀螺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现已从陀螺中分离得到了苯并[j]荧葸类、azaphilone类、醌类、甾类、萜类、苯丙素类等50多种化合物;在药理活性方面,陀螺具有抑菌、抗癌、光敏、抗疟疾、抗氧化、止痒、杀虫、抗血瘀等活性,而其中陀螺的光敏活性作为其特有的作用一直被关注,并已确定了光敏活性的有效组分。

  • 标签: 胶陀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为探讨大球盖菇的交配型,以鲜大球盖菇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22个单孢菌株。经单孢出菇验证其性遗传模式为异宗结合。再经单孢配对试验,得到4种不同交配型的单孢菌株,单孢的极性比为4:4:11:3。经异核体菌株出菇试验,证实大球盖菇的性遗传模式为四极性异宗结合。

  • 标签: 大球盖菇 极性 性遗传模式
  • 简介:对姬松茸栽培料配方进行了优化选择,并系统地研究了姬松茸的栽培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4.5kg/m^2、稻草5.25kg/m^2、牛粪4.65k/m^2、麸皮1.8kg/m^2、石灰0.075kg/m^2、过磷酸钙0.375kg/m^2、尿素0.15kg/m^2、石膏0.15kg/m^2,其产量达到6.29kg/m^2,显著高于对照。栽培料最佳厚度为17.5cm,播种量为6%;播种方式采用2层播,垄式覆土。

  • 标签: 姬松茸 栽培料 栽培工艺
  • 简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整个欧亚大陆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该保护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茎霉属(Phoma)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淡黄茎霉(P.flavescens),为我国首次报道。

  • 标签: 土壤真菌 茎点霉属 中国新记录种
  • 简介: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多糖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金针菇多糖(FVP),研究标记多糖的体外稳定性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液料比41∶1(mL∶g)、提取温度92℃、提取时间3h,金针菇多糖的提取率为4.87%;通过还原胺化反应实现了金针菇多糖的FITC标记,FITC的取代度为0.90%,在24h内标记的金针菇多糖体外稳定性良好,且不影响FVP的抑瘤活性。

  • 标签: 金针菇多糖 提取 响应面 异硫氰酸荧光素 稳定性
  • 简介:糖苷水解酶第一家族(GH1)β-葡萄糖苷酶(BGL1)有葡萄糖耐受性,进口端位对酶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有很大影响,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嗜热革节孢GH1BGL1进口端的W168、L173、F348、W349、C169、F180、D237、Y179、A260、H307、N335和E437这12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酶与野生酶(WT)在毕赤酵母中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酶活性和葡萄糖耐受性测定。与WT相比,所有突变酶活性均有所降低,其中W168H、N335F和W349G几乎丧失活性。突变F180H、D237S、A260N和H307Y的Km低于WT,所有突变的kcat都降低。除L173Q外,其余突变都保持葡萄糖耐受性,在高浓度(400mmol/L)葡萄糖时,Y179F和D237S酶活受到显著抑制。本研究表明,进口端位对酶活性及葡萄糖耐受性均具有一定影响,催化活性通道的结构特异性可能是葡萄糖耐受机制。

  • 标签: Β-葡萄糖苷酶 定点突变 进口端 葡萄糖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