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在梅毒实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RPR法、TPPA法分别检测150例梅毒患者及125例非梅毒患者血清。结果:化学发光法、RPR法、TPPA法对150例梅毒血清标本和125例非梅毒血清标本对照组的敏感性分别为98.0%、75-3%和97.3%,特异性分别为98-3%、81.6%和97.5%。化学发光法、TPP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RP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3种方法检测,梅毒诊断阳性率可提高到100%。结论:梅毒的化学发光检测法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自动化、定量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梅毒的准确诊断和疗效观察,与传统方法联检可防止误诊、漏诊,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12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的样本进行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以及2h糖耐受的检验,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三方面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应用生化指标检测发的方式具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以其痛苦程度小、过程简单、检测费用少以及结果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指标 糖尿病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淀粉酶检验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血尿淀粉酶检验作为辅助检查,对照组用影像超声检查作为辅助检查,观察两组用不同的辅助检查方法,分析对比两组的判断准确率.结果:两组通过最后确诊的是32人,观察组根据血尿淀粉酶的检验结果,判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有31人,诊断准确率为96.88%;对照组根据影像超声检查结果,判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有27人,诊断准确率为84.38%,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淀粉酶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明显比影像超声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高,而且经济,操作方便,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尿淀粉酶 影像超声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意义,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可参考的血清学指标。方法: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3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CysC,以3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组CysC平均水平为(1.18±0.37)mg/mL,健康对照组为(0.79±0.15)mg/mL,组间均数有显著性差异(t=6.663,P=0.000〈0.05)。诊断PD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60,面积下95%可信区间为(0.782±0.938)。在ROC曲线上确定诊断界点,当界点为0.938时,灵敏度为0.755,特异度为0.888;当界点为1.030时,灵敏度为0.528,特异度为0.970。当CysC水平〉0.938mg/mL时,PD组阳性率为75.47%;当CysC水平〉1.03mg/mL时,PD组阳性率为52.83%。结论:血清CysC对PD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CysC水平越高,确诊为PD的可能性越大;CysC水平〉0.938mg/mL时,能很好地区别于健康对照组。

  • 标签: 胱抑素C 帕金森病 临床诊断 统计分析
  • 简介:贝叶斯分类方法,是以概率假设为基础的.假设需要分类的数据遵循某种假设分别,通过这些概率分布以及对观察数据本身进行推理,得出最好的分类结果.本文重点介绍贝叶斯分类模型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常见的几种贝叶斯分类模型.

  • 标签: 贝叶斯 分类模型 统计学
  • 简介:当前,一项称为“生命的条形码”计划正在欧美等国展开,其目的是实现对地球上现存的约1000万物种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定。DNA条形码是一种利用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对DNA条形码的概念和原理进行了介绍,举例说明了其在物种分类、遗传多样性及物种鉴定研究中广泛的利用价值,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分类 系统发育
  • 简介:思维导是一种优秀的可视化学习手段,符合学生记忆的特点和规律,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思维导的概念、特征和制作,然后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对思维导在高中生物课的应用展开了探讨,目的是为了通过思维导教学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智力,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的效果.

  • 标签: 导图教学 生物 图形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人附睾蛋白4(HE4)、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199(CA199)在绝经后卵巢可及综合征(PMPOS)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125例PMPOS患者及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HE4、CA125和CA199的水平,其中PMPOS患者分为良性肿瘤组(良性组,n=50)和恶性肿瘤组(恶性组,n=75)。结果:PMPOS恶性组患者血清HE4、CA125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的CA125水平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CA199和HE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者联合检测用于诊断PMPOS恶性肿瘤的敏感度达到81.2%,而特异度也保持在90.0%。结论:联合检测HE4、CA199和CA125可有效提高对PMPOS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效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人附睾蛋白4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绝经后卵巢可及综合征
  • 简介:哈萨克族对马的分类是昭苏哈萨克人本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萨克人关于马的本土知识中最丰富而独特的内容之一.他们按照马的性别,毛色,岁口,建立了一个分类体系.

  • 标签: 哈萨克族 本土知识 马的分类
  • 简介:Bcl-2基因属于Bcl-2基因家族,其表达的Bcl-2蛋白在细胞凋亡过程通过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可明显地抑制细胞凋亡。由于在大规模的细胞培养过程,细胞的死亡以凋亡为主,所以可通过建立稳定过表达Bcl-2蛋白的重组细胞株,以抑制细胞的凋亡。同时,Bcl-2蛋白的变化不但可预见肿瘤的发生,而且通过药物降低Bcl-2的含量对于肿瘤的治疗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Bcl-2蛋白的结构、功能、抗凋亡作用的机理,以及目前在生物制药和临床方面的应用和前景。

  • 标签: BCL-2蛋白 代谢工程 抗癌药物
  • 简介:Tie2是胚胎血管发育和肿瘤血管形成都需要的内皮细胞酪氨酸激酶受体,血管生成素(Ang)是其配体。正常成人组织,Ang/Tie2受体水平较低,用于维持成熟的血管结构;一般癌组织Ang/Tie2的表达较为活跃。本文综述了Ang/Tie2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Ang/Tie2在血管形成的重要调节作用,以及可溶性Tie2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前景。

  • 标签: TIE2 受体 血管生成素 肿瘤 调节作用 治疗
  • 简介:目的:本研究将对风湿病患者采用穿山龙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以此来明确风湿病治疗过程穿山龙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0例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风湿病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穿山龙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风湿病患者,穿山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其病情进展情况,避免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致残,值得在临床治疗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风湿病 穿山龙 临床效果 西药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胃炎康方5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三联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上再加上胃炎康方5治疗,观察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Hp根除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81%,Hp根除率为82.9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5%,根除率为93.62%,两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炎康方5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炎康方5号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三联法
  • 简介:目的:检测Y2HGold酵母株中表达的hPROKR2C端蛋白是否有毒性及自激活,为后期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hPROKR2C端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hPROKR2-Ct质粒,将其转入酵母感受态验证其是否表达并计算转化率;通过观察SD/-Trp平板上酵母菌落生长状态进行hPROKR2C端蛋白的毒性检测;通过观察SD/-Trp、SDO/-Trp/X、SDO/-Trp/X/Aba平板上酵母菌落生长状态进行hPROKR2C端蛋白自活性检测。结果: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hPROKR2-Ct,将其转入酵母感受态,转化率为8.5×104cfu/μg;毒性及自活性检测均显示hPROKR2C端蛋白对酵母菌株无毒性、不具有自活性。结论:可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hPROKR2C端相互作用蛋白。

  • 标签: 酵母双杂交 PROKR2 自激活实验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随之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也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网络安全漏洞检测与攻击构建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增强计算机安全性能的相关措施。

  • 标签: 计算机网络安全 漏洞检测 攻击图设计 计算机技术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肝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我们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肝癌实验室诊断的常用标志物以及检测方法的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标签: 肝癌 实验室诊断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胸骨旁肺动脉长轴切面在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径测量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大血管短轴切面、肺动脉长轴切面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并分别与CT测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大血管短轴切面测得的肺动脉内径与CT测值有显著性差异,肺动脉长轴切面与CT测值相关性好。结论:肺动脉长轴切面测量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大血管短轴切面。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径 大血管短轴切面 肺动脉长轴切面
  • 简介:目的:对目前最常用的检测微小RNA(miRNA)的茎环实时定量PCR法和PAP实时定量PCR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茎环实时定量PCR法和PAP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U6和23种miRNA的表达,利用定量PCR分析软件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将2种方法在引物设计难度、特异性与灵敏度,以及检测通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茎环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比PAP法高,但引物设计难度大,检测通量低;PAP法引物设计难度较低,检测通量较高,但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差。结论:茎环法实时定量PCR适于有针对性地检测小规模miRNA,而PAP法则适于大规模miRNA筛选实验。

  • 标签: 微小RNA 茎环实时定量PCR PAP实时定量PCR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