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定量估计云南天文台2.4m地平式反射望远镜在配置新CCD照相机后散射消除程度,在B,V,R,I各波段分别拍摄了天顶区附近晨昏蒙影天空平场。实测表明,如果不同旋转角度所拍平场取平均,对于视场绝大部分区域(不包括视场4个角以及尘粒像斑区域),该望远镜受散射影响为-0.25%~+0.25%;但是对于需要平场精度为0.1%~0.2%观测工作,该望远镜有困难。未来使用6000×6000CCD(更大视场)时,散射影响有待再次测定。

  • 标签: 2.4m望远镜 CCD平场 散射光
  • 简介:2002年9月12日曾对上海天文台1.56m反射望远镜新安装Tek2048×2048CCD照相机快门函数进行了测定,以供用户使用。还检验了此CCD系统线性,证明它线性在整个0—60000adu范围内良好。

  • 标签: 反射望远镜 快门函数 线性 CCD相机
  • 简介:本文叙述了用内部路反馈对激光测距系统系统延迟进行测量方法,实测结果表明,上海天文台的人卫激光测距系统在不同方位或高度状态下,系统延迟值变化约为3mm。同时,进行了内路校准与地面靶校准比对,两种方法测得系统延迟值之差为12.6mm。

  • 标签: 人卫激光测距系统 内光路校准 地面靶校准 系统延迟值
  • 简介:使用上海天文台1.56m望远镜,对窄线赛弗特1星系Ark564进行了时间跨度为3星期观测。给出了VRI波段光学观测结果。使用交叉相关方法研究了三个波段之间时间延迟,但是未发现有时间延迟。

  • 标签: 赛弗特星系 活动星系核 光学光测 时间延迟
  • 简介:本文给出1988年8月16日中日合作发放10厘米球载红外望远镜对亮晚型巨星、木星、火星和土星观测结果。探讨系统由硅光电二极管及HD820滤光片组成,有效峰值波长0.96微米,带宽0.23微米。文章介绍了扫描观测处理方法和流量定标方法,给出所观测恒星及行星在0.96微米上视星等。

  • 标签: 球载观测 近红外测光 晚型星 红外望远镜 大行星 恒星
  • 简介:以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于1958年拍摄3张照相底片为第一期资料,印度Kavalur2.34mVainuBappu望远镜于1996年用CCD拍摄4幅图象为第二期资料,使用Brosche等人1985年发表球状星团NGC4147天区42颗恒星位置和绝对自行作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1'×11'天区内到B=17.6mag为止115颗恒星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作了估计,同时,还用VainuBappu望远镜CCD进行了BVRI四色测。本文给出了这115颗恒星位置、绝对自行和成员概率数据,同时,还给出了用VainuBappu望远镜CCD获得这些恒星BVRI测光数据。

  • 标签: 球状星团 恒星 绝对自行 照相天体测量 BVRI测光
  • 简介:本文基于可靠分光质比q=0.2824条件下,用Wilson-Devinney方法重新求解RTPer统一变和视向工线Roche模型解,以及它统一几何尺度和物理参量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进一步确认它是半相接食双星,伴子星是一颗K4V主序星而不是早先确定G5V星,距离估算为140pc,主、伴子星均有主序演化效应。

  • 标签: 恒星 食双星 视向速度 光变 Roche模型 伴子量
  • 简介: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1CCD照相机,在2002年安装时一切正常。之后十多年间,CCD芯片没变,但控制系统几经维修,其测性能也几度变化。2004年开始,I波段测性能发生奇怪退变,CCD上若干小区域灵敏度下降约3%,并且呈现小非线性(平场改正无效)。但此现象仅限于I波段,亦即仅涉及近红外,B,V,R波段均未发现异常。大约在2009-2011年所拍摄CCD资料,其测结果呈现严重非线性。何时发生此类严重非线性现象,需要对拍摄所有CCD资料检测才能确定。2013年对控制系统进行维修后,测性能基本恢复正常。1.56米望远镜曾经是中国国家天文光学开放实验室一部分。现在该望远镜所有观测数据已进入中国虚拟天文台,按有关规定,其所有的CCD天文观测资料对整个天文界开放使用。未来潜在用户需要注意其性能变化,以免被误导。

  • 标签: CCD 测光 非线性
  • 简介:采用在brick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membrane模型,计算了缘于任意自旋场非静态黑洞——Vaidya黑洞自由能和熵。结果表明,玻色子场(自旋s=1,2)和费米子场(自旋s=1/2)熵都恰好与黑洞视界面积成正比,这与静态和稳态情况相同。而且,玻色子和费米子场熵具有相同形式,二者相差一个系数。

  • 标签: 黑洞 自旋场 自由能 玻色子场 费米子场
  • 简介:本文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测定均匀极坐标序列及日本气象局(JMA)提供大气激发函数赤道分量而求得激发极移序列来研究它们半年振荡变化。两种序列进行了比较,相关估计给出x相对于m1相关系数为0.69,y相对于m2相关系数为0.52。因此,我们认为大气质量角动量赤道分量对极移半年项有一部分贡献。这些影响表现在x轴方向稍强于y轴方向。结果表明:观测极移和激发极移半年振荡周期及振幅都是随时间而变化

  • 标签: 极移 大气激发 半年振荡 相关系数 周期 振幅
  • 简介:在2维弦论黑洞背景时空中求解了具有'tHooft边界条件和“准周期”边界条件Klein-Gor-don方程和Dirac方程,分别计算了相应玻色子熵和费米子熵,发现它们具有同一发散形式,两者仅相差一个系数。

  • 标签: 二维黑洞 费米子熵 玻色子熵 热力学熵 二维弦论
  • 简介:在KaIuza-KIein理论中5维坐标变换一个就用就是能导出一些对于4维Einstein-Maxwell方程和有关标量方程一些新解。利用这个方法,由Taub-NUT解我们生成了相应解。

  • 标签: 广义相对论 引力理论 引力场 Einstein-Maxwell方程
  • 简介:鉴于目前最高水平的人卫激光测距仪已能达到1厘米单次测量精度,如何在测站基线测量等应用方面充分发挥其潜力?本文建议开展人卫严格同步激光测距,要求各测站激光发射时刻严格地由计算机控制,使得各站激光脉冲在特定时刻(如整秒或十分之一秒)尽可能同步达到卫星。目前广泛使用主被动锁模激光器,同步时刻误差可达到10微秒(均方差)。本方法获得全部观测资料除了适用于普遍应用动力解之外,还有可能得到严格几何解,而不必采用数学平滑和内插技术,因而在测定远距离站间基线方面将有希望达到5毫米精度。

  • 标签: 人造卫星 激光测距技术 基线测量 精度 激光脉冲
  • 简介:上海天文台年刊百年折射了中国社会沧桑变化,反映了上海天文事业发展里程。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有关历史情况,本刊特作为文献资料发表已故老一辈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奠基人李珩先生在1951年9月撰写《余山天文台过去历史和未来展望》一稿,希望能以此使读者了解此前上海天文事业状况,从而理解当时天文年刊在天文科研事业中发挥作用,也以此缅怀李珩先生对天文年刊指导和关心。

  • 标签: 佘山天文台 天文年刊 赤道仪 天文观测
  • 简介:滚动导轨精度取决于导向精度、运动灵活性与平衡性、刚度与稳定性、耐性以及温度变化不敏感性。然而,滚珠(柱)保持架优劣也会间接影响导轨精度,这是本文讨论内容。

  • 标签: 滚动导轨 导向精度 滚珠 保持架 精密机械 刚度
  • 简介:介绍了采用曝光时间小于10高速CCD以及相应图像卡成功实现白天强背景光下实时显示激光束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白天测距能力。

  • 标签: CCD 卫星激光测距 视频查找表 LUT
  • 简介:鉴相器是锁相环重要组成单元。提出了一种正交鉴相方案,鉴别来自氢脉泽与来自晶振信号相位差。利用CORDIC算法产生所需正交信号,通过加、减、移位等基本操作,完成QDDS运算以及输出相差所需反正切函数运算。

  • 标签: 氢原子钟 正交鉴相 CORDIC算法 QD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