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回顾了作为实用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中基本研究课题之一的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的进展。介绍了近几年上海天文台发展的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以及由此导出的大气折射解析解。对如今广泛地应用在空间测量技术中的几种映射函数做出评述;分析了NMF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介绍了由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引出的大气延迟新连分式映射函数和天文大气折射的映射函数方法。利用VLBI实验中高度截止角与基线长度重复的关系、探空气球(radiosonde)观测资料、PRARE资料比较了各种映射函数的结果。特别指出了映射函数方法对天文大气折射和光学波段测距精度的改进。讨论了大气折射计算中的主要误差源。

  • 标签: 大气折射 母函数法 解析解 映射函数
  • 简介:本文讨论了GPS相对定位中基准站的作用。通过实测资料的解算表明,在区域网的GPS相对定位解算中,为了克服参数之间的强相关性,得到非奇异解,应该固定基准站的坐标或给于它强的先验限制。本文也分析了基准站坐标偏差对基线的长度的影响。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天文地球动力学 GPS 基准站 定位精度
  • 简介:自从新空间技术问世以来,大气传播误差的研究已经成为提高观测精度的主要课题之一。作为最新大气延迟映射函数0之一的Niell模型(NMF)已经在归算过程中受到重视。利用探空气球资料沿光程数值积分方法并在理论上分析了NMF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认为:Niell利用探空气球资料来建立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的方法有它的合理因素,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台站或一个地区的映射函数;但是,即使利用充分多的探空气球资料,要建立高精度的“全球”大气延迟映射函数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 标签: 大气折射 Niell模型 延迟映射函数 空间测量 探空气球资料
  • 简介:本文收集了43个视超光速源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改进Irene和Reme的统计方法,在同步加速自康普顿散射的构架上,从射电和X射丝的观测结果导出源的多普勒因子δ,并利用相对论性射束模型的运动学公式,导出洛仓兹因子υ和喷流与视线的夹角θ。将为些参数以及观测参数代入相对论性射束模型的有关公式,计算理论模型预言的光度和亮温度,并与它们的观测值比较,通过它们的相关性来检验理论模型。通过比较观测亮温度和理论亮温度,舅图1,它们有很强的相关,Tth=38.5Tob^0.09,相关系数r=0.92,源数目为43,相关检验表明在99.9%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个结果对相对论性射速模型是一个支持,亮温度主要分布在10^11-10^12K的范围内。把相对论性射束模型预言的理论光度与它们的观测单色光度比较,发现它们没有明显的相关,但去掉8个不大可信δ值和υ值(δ<1和υ>>1)的源后,得到28个源观测光度和理论光度有一定的相产,如图2所示,Lth=4.0×10^27K=Lob^0.39,相关系数r=0.60,源数目n=28,相关检验表明在99.9%的水平上相关,但相关性不旭亮温度的相关性好。这有可能是Lth的误差来源比Tth多,特别是Tth与υ、β无关,而Lth与υ、β有关。观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关性不是偶然的,而是AGN内禀性质的反映,说明理论模型的预言是正确的,这种相关性对相对论性射束模型是一个支持。

  • 标签: 河外射电源 光度 亮温度 相对论性射速模型 视超光速源
  • 简介:本文对已经使用九十年,位于上海西郊佘山的40cm折射望远镜,利用近期拍摄的三张昴星团区域底片,在PDS上量测星象坐标,再利用天体测量标准星场:Eichhorn,H.etal的昴星团区域恒星精确位置,作为底片上星象位置的比较标准,采用作常数、三镒底片归算模型求得在底片中心周围40′×40′的象场范围内定位转换精度达0″.03,对于50′×50′和1°×1°范围,分别达0.″04和0.″05-0.″06。底片常数中相应于彗差项系数达10^-5-10^-6量级,畸变项系数达10^-8量级,这些结果表明:架望远镜的光学和装上光电导星装置的机械传动系统,仍能满足高精度的天体测量工作的要求。

  • 标签: 照相天体测量 折射望远镜 底片 光电导星装置 光学质量
  • 简介:处理光传播时延观测模型时,一般有两种作法,即在BRS或GRS中处理,但这两种结果,进行参考系间的时延转换时并不严格相等。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仔细分析,指出总理的根源在于他们使用的时延转换公式并不精确,应以修正,文中推导出这些改正项,并用新的时延转换公式严格证明了在PN1精度下与时延有关的观测模型在两类参考系中的等价性。

  • 标签: 相对论参考系 时延转换改正 激光测距资料 太阳系质心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
  • 简介:利用GPS实测资料,对GPS相对定位中对流层折射天顶延迟参数估计方法的单参数法、分段常数法和分段线性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对相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指出单参数方法存在较大的误差,这一误差主要影响基线垂直分量的精度,用分段常数法和分段线性法可明显提高基线垂直分量上的重复,但这一精度的提高并非随分段数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各测站应分别选用各自最合适的模拟估计方法和分段数,才是最合理的。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大气折射 GPS 对流层 精度 分段常数法
  • 简介:本文给出了疏散星团M11中心25′×25′天区内872颗恒星的相对自行、自行测定误差以及团中心距r≤25′范围内785颗恒星的成员概率,并对有关问题作了简单的讨论。

  • 标签: 疏散星团 相对自行 成员概率 自行测定误差
  • 简介:本文采用了1891年至1988年期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月均值资料序列,进行了用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跳步门限自回归(LSTAR)模型作预测的研究。三年的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月均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约为17%,预测值的平滑值与实际月均值的平滑值之间的相对误差接近8%左右,该方法预测的初步尝试结果表明,1992年每月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仍将可能稳定在100以上,第22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谷值期将可能发生在1996年。

  • 标签: 太阳黑子相对数 非线性时序分析 跳步门限自回归模型 日地关系 太阳活动
  • 简介:利用上海天文台的GPS资料分析软件SHAGAP,处理了1994年8月至1996年9月上海、台北、日本的USU3和TSKB等4个IGS站的GPS观测资料,测得这4个站在此期间的地壳水平运动状况,并对实测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板块运动 GPS资料 地壳形变 水平运动
  • 简介:对杨志根等人在2005年估计的全球6个并置VLBI站的相对形变率(特别是相对垂直形变率)结果与最近的VLBI全球解VTRF2005的相应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北美Greenbank的NRAO20和NRA085—3两个VLBI站之间每年3~4mm的相对垂直形变率和Wesfford的WEST—FORD和HAYSTACK两个VLBI站间每年1~2mm的相应结果可以进一步得到肯定;太平洋夏威夷岛的KOKEE和KAUAI两个VLBI站每年2—5mm的相对水平形变率和日本鹿岛的KASHIMA和KASHIM34两个VLBI站间每年1~2mm的相应结果也可以得到确认。然而,每年2—4mm的KASHIMA和KASHIM34站间的相对垂直形变率结果,在过去所有观测研究的结果中都被基本肯定,在VTRF2005中的结果中却几乎消失了,对其中可能的原因作了讨论。此外,对北美的FD.VL—BA和HRAS085两个VLBI站间的相对垂直形变率仍不能肯定,在不同的全球解中,FD—VLBA站的形变率解结果是基本稳定的,而HRAS085站在VTRF2005中的垂直形变率结果为(2.61±3.91)mm/a,与估计的结果符号相反,并且比在VTRF2003中的相应结果大了2.2mm/a,估计误差也大了近7倍。有关的结果还有待采用更新的资料进行讨论。

  • 标签: 地球参考架 并置VLBI站的相对形变率 VTRF2005
  • 简介:从计及J2项的地球重力场度规出发,我们导出在这样的度规场中人造卫星的摄动加速度及在径向、横向和轨道面法向等方面的摄动函数,进而计算了轨道一阶导数的平均值,讨论了在这种重力场中卫星的轨道特性。其主要结论是:1、球形地球的广义相对论摄动仅对近地点角距ω和平近点角τ产生长期项,而地球J2项的广义相对论效应不仅对这两个根数有长期摄动,而且对升效点角距Ω出有长期摄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半长轴a,偏心率e及倾角i都没有长期摄动;2、球形地球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倾角i和升交点角距Ω仅有短周期摄动,但地球J2项的广义相对论效应除了对它们有短周期摄动外,还有长周期摄动,对Ω甚至还有长期摄动。

  • 标签: 地球场 广义相对论效应 摄动加速度 人造卫星 轨道根数 轨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