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弯曲时背景下电磁波方程的解:若不从求解Fμυ=↓△μAυ-↓△υAμ着手,而直接从弯曲时背景下的矢势方程出发,进而给出Fμυ,这将简化计算并获得各种背景度规下尽可能多的Aμ的具体形式。并且讨论了Kerr-Newman背景下带有物质项的Proca方程和含时球度规背景下带有物质项的Maxwell方程。

  • 标签: 广义相对论 引力理论 引力场 电磁波方程 弯曲空时
  • 简介:VLBI技术及USB技术成功应用于中国的探月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月球探测器的定轨精度。随着中国深探测向更远目标的推进,对VLBI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取合适的射电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探测器的定轨精度。本文综合考虑射电源的流量、信噪比、与探测器的角距等信息,探讨了从最新国际天球参考架中选取校准射电源的方法。本文以月球探测卫星的差分VLBI观测为例,结合中国VLBI网的现状,筛选出了可用的候选校准源表。

  • 标签: 差分VLBI 校准射电源 系统等效流量密度 基线信噪比
  • 简介:本文介绍了氢钟钛合金钟罩的设计制作以及机械泵--分子泵级真空机组的改进设计。由于钛是一种崭新的工程金属,用钛合金制作的真空钟罩由于采用了料正确的工艺手段,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在真空中放气率低、无磁、外表美观和经济实惠等优点。而级真空机组由于采用了不锈钢纹管及卡箍结构,无粗大的真空橡管,也改善了氢钟的真空条件。钛合金钟罩及改进型级真空机组的应用对氢钟钛离子泵的启动及系统真空度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氢原子钟 钟罩 技术改进 设计 分子泵前级真空机组
  • 简介:年青星一旦从分子云中诞生后,它将与产生它的母分子云发生相互作用。CO转动谱线已广泛地用于揭示恒星形成区分子云的运动学和空间结构,我们考查了71个光学选择的主序星(PMS)的COJ=2-17谱线资料,发现除已确定的20个具有分子外向流特征的谱型外,还有其它多种谱型,如起因于自吸收的自反转轮廓和明显的双峰频谱。1991年10月用美国五大学民天文台(FCRAO)的14m天线和新建立的QUARRY接收系统对中心区CO(2-1)谱线呈现双峰特征的两个PMS星-PP11和V1515Cyg进行了CO(1-0)的谱线成图观测。主要结果如下:(1)对与PP11成协的分子云以半波束间距(25″)对其周围4′.2×5′.1天区进行了观测,得到了120个CO(1-0)的发射谱。发现它们与中心处的CO(2-1)谱类似,大多为明显的双峰特征。在分子辐射开始变弱的东北边缘其双峰谱的峰谷反而比中心区下降许多,排除了CO自吸收的可能性。在PP11附近约2′.1×1′.7(也即0.21pc×0.17pc)的中心区有近乎向向同性的物质分布。它应该是PP11吹出的星风所致。中心区的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团块,由IRAS检索证明这些块不对应任何经外源,它可能是新形成的PMS星与母分子云相互作用导致分子云碎裂的结果。分析PP11峰谷速度(视向速度为零)上CO(1-0)发射的等强度分布图,发现具有横向运动的强发射区主要集中在过中心星的东北-西南方向上,并向东南部有一定伸展。在PP11中心区附近观测到的这种运动意味着大范围内的一种膨胀的壳层运动。但在壳层内密度分布是高度团块性的。从红、蓝速度峰上的等强分布图看,强发射(包括团块)表现出的向前和向后运动在空间上有相反分布的趋势。这说明分子云相对得的这种双向运动,其轴线并不在视线方向。分析CO(1-0)发射的位置-速度等�

  • 标签: 主序前星 分子云 分子谱线 CO成图观测 星际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