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劳动”局长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所说的这个理想,并不遥远.请看农村的许多老人,越老越勤劳,不论怎么劝阻,手脚一刻也不停.请看那些老之将至的专家教授.那有什么节假日和上下班的不同.道理很简单,劳动惯了,劳动真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一种精神愉快和...

  • 标签: 劳动者 气象站 人才开发 社会主义前途 气象局 智力开发
  • 简介:介绍了市、县农经网在给省级农经网平台上传信息过程中,实现图片与文本信息的同步上传与显示的具体方法.

  • 标签: 图片 文本 信息 同步上传 二进制码
  • 简介:大多数气象台站都配备了自动站备份计算机,安装了相应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自动站数据也进行了必要的备份。但是,由于备份计算机管理不到位,一旦遇自动站值班机故障,备份机往往无法短时恢复替换值班计算机。利用两次同步备份,实现自动气象站备份机业务系统和资料与值班机同步。当自动站值班机故障时,可快速启用备份机进行自动站测报业务应急工作。

  • 标签: 自动站 业务系统 同步备份 应急替换
  • 简介:1问题的提出目前采用的双机备份方法是如果现用机发生故障,将采集器的RS232连接到备份机相应端口,然后启动备份机的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因备份机上的数据不全,系统默认将采集器上的正点数据和分钟数据全部卸载,需要很长时间,时效性差。修改备份机D:\OSSMO2004\SysConfig\SysPara.ini中StartTime和RunTime参数以达迅速启动,但同样会因备份机上数据不完整而引发不可预知的错误。

  • 标签: 软件实现 双机 无缝隙 自动站 同步 备份机
  • 简介:一、引言关于暴雨的热力和动力条件,气象工作者已做过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对于暴雨的环境物理条件的研究,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由于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形势和物理条件下的中尺度扰动天气现象,往往仅用日雨量作

  • 标签: 暴雨日 中尺度系统 物理条件 动力条件 气象工作者 温度距平
  • 简介:1998年省气象局以气政发(1998)2号文通报全省。创建文明气象系统情况”,其中提到“最差的是泉州,文明单位1个,完成目标20%”,实际当时完成总台站数八分之一.通报对泉州局震动大,班子感到压力大.从那时起,泉州局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全市8个局(站),有7个被评为县级创建文明单位,一个已经完成县级文明单位申报.验收工作待批。九仙山站一年跳二级,当年度破格推为市级文明单位。全市8个对外服务台(站)被增补为泉州市。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示范点,其中南安市局被省气象局列入省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单位.

  • 标签: 压力 文明单位 泉州市 气象系统 验收工作 文明行业
  • 简介:用一个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实施了六组试验,研究了东移低涡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无论是切变基流与低涡的相互作用,还是涡块与低涡的相互作用,都可引起低涡强度在短暂时段内增强,但整个积分时段内低涡强度的演变仍呈下降趋势.切变基流、低涡和多个涡块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下降的趋势.正相对涡度切变基流中低涡和涡块的合并,是东移低涡强度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 标签: 东移低涡 大气动力学 切变基流 涡块 相互作用 低涡强度
  • 简介:利用全球谱模式T106L19和增长模繁殖法(BGM)建立了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系统,基于气候海表面温度(SST)和预测海表面温度,设计了三组集合预报试验,一组为气候SST作为模式下边界条件的集合预报试验(CSST试验),另一组为预测SST作为模式的下边界条件的集合预报试验(FSST试验),第三组为前两组试验的集合预报结果之和(AvE30试验),对两种海温强迫分别进行了48个月的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控制预报,不管是CSST试验还是FSST试验,利用BGM方法制作的初值集合预报能显著提高月平均环流的预报技巧,集合预报对PNA区域的预报技巧改进显著,特别是预测SST强迫有正的贡献;同时考虑初值和边值不确定性影响的集合预报试验(AVE30试验),其全球预报技巧不仅高于控制预报,也分别高于FSST试验和CSST试验,这说明要提高月延伸预报技巧,必须同时考虑初值和边值的影响;大气对SST强迫的响应在模式积分10天开始显著,SST对第二旬和第三句的作用直接影响月平均环流的预报效果,而SST对第二旬和第三旬预报的影响不仅与SST本身变化有关,还与初值有关,不同的初值其作用不同;集合预报对我国夏季月平均温度分布具有较强预报能力,采用预报海温强迫的预报结果,总体上优于气候海温强迫的结果。

  • 标签: 动力延伸预报 集合预报 海温强迫 预测海温
  • 简介:地表形变与地震、火山爆发和山崩有着直接的联系。地表形变观测可用来预测地震的可能性,预报火山爆发和山崩的地点和时间。对地表形变的全球观测会推动地震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减少结构性危害,提高民众的健康和安全水平。监测地表形变对改善开采碳氢化合物赴的安全性和效率管理地下水资源以及为今后提供碳封存管理信息非常重要。

  • 标签: 地表形变 生态结构 动力学 地震科学 火山爆发 管理信息
  • 简介:8.1总论固体地球是获得支持生命的原始物质的仓库,并且开发地球新资源、或者开发支撑社会机能的已知资源的新方法在连续不断被发现。我们的资源和栖息环境,是我们星球内部动力过程的最终结果,这些过程也同时是危险的来源。

  • 标签: 自然资源 地球灾害 固体地球 动力学 栖息环境 动力过程
  • 简介:本文分析了9219号台风登陆前后的动力结构及其变化,得出其动力结构具有明显不对称。对其结构的成因作了物理解释,最后得出该台风的不对称结构有利于减小动能消耗。

  • 标签: 动力结构 不对称结构 成因分析 辐合 散度场 涡度
  • 简介:目前我国气象部门使用的同步卫星接收机主要是南京大桥机器厂生产的WT-3A型。它的第一本振位于高频分机内,是决定整机灵敏度的关键部分,它的振荡频率很高,中心频率达1549.6MHz,一旦其由于某种原因(如环境温度突变,元件老化参数变差或损坏等)造成中心频率漂移,并不是简单地换上新的元器件就能使中心频率达到规定要求。这是因为受

  • 标签: 卫星接收机 WT-3A 本振频率 元件老化 机器厂 反向偏压
  • 简介:基于CORDEX计划的试验设计,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全球模式FGOALS-g2在RCP8.5情景下的预估结果进行动力降尺度,预估了南亚地区未来近期(2016~2035年)和远期(2080~2099年)的夏季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未来两个时段的气候变化空间分布类似,只是远期的变化幅度更大。具体表现为:高低空急流减弱,低空急流中心向北移动。南亚地区整体降水减少,但其北部降水显著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降水频率的控制,且降水频率随强度分布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降水的未来变化特征与水汽输送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在区域模式中,受低空急流减弱和北移的影响,水汽输送减弱,对应降水减少。而在全球模式中,虽然季风环流也在减弱,但可降水量增加起主导作用,使得预估的水汽输送增强、降水量增加。

  • 标签: 动力降尺度 南亚夏季气候 气候变化预估 水汽输送
  • 简介:应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对内蒙古春秋季区域性大风过程进行了物理量诊断分析,并总结出5项能较好反映出大风发生、发展机制的预报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分区预报方程,并实时应用T106产品建立了业务系统。

  • 标签: 区域性大风 诊断分析 数值预报产品 回归分析 沙尘暴 预报因子
  • 简介: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气象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依法治气象是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和《青海省气象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以及其他气象行政法制的逐步健全

  • 标签: 分析动力 动力探源 州气象部门
  • 简介:利用中尺度模式MM5,分别耦合传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模拟了2001年冬季北京冠层大气的动力、热力特征,并和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更能细致描述建筑群对城市冠层大气的动力、热力作用.由于建筑群的动力、热力作用,使北京城区的温度升高,风速减小,湍流动能增强,形成了明显的增温区、阻风区和湍能增强区,中心均位于城区高大建筑群附近,并向郊区递减.

  • 标签: 城市冠层 动力效应 热力效应 建筑群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气象部门如何贯彻《劳动合同法》这条主线出发。首先提出要深刻理解《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的重要意义,再对全国气象部门使用编制外用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合同法》某些条款的理解提出一些看法,希望笔者的提示,引起用人单位重视,避免今后劳资纠纷,给用人单位带来被动,最后笔者对全国气象部门如何贯彻《劳动合同法》提出几方面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 标签: 气象部门 合同法 劳动 用人单位 劳资纠纷 可操作性
  • 简介:通过分析不同环流背景下蒙古气旋引发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发现,大尺度环流形势500hPa上的冷空气和冷涡主体的位置不同,造成地面蒙古气旋的强度和气旋的生命周期也有所不同;强的斜压大气有利于蒙古气旋的发展,斜压大气中的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的输送促进了气旋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地面温、压、风等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产生强沙尘天气过程;大气行星边界层稳定度的理查孙数(Ri)有可能较好地描述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强的沙尘天气过程中,Ri小于1并持续较长时间,有利于动力乱流发展;弱的沙尘天气过程中,只有短时出现负Ri。因此,Ri的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作为沙尘天气预报中的一个参考的预报因子。

  • 标签: 环流特征 蒙古气旋 沙尘 理查孙数
  • 简介:利用气象站综合观测资料和NCEPFNL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3年11月25日黑龙江省大暴雪的环流特征和气旋爆发性增长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涡度平流、高低空急流的分布特征和垂直结构及湿位涡的正压项和斜压项对气旋爆发性增长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此次爆发性气旋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黑龙江省暴雪过程地面气旋中心位于槽前最大正涡度平流区下方,正涡度平流使等压面降低,地面减压,气旋获得发展.地面气旋始终位于南支高空急流核左前方和北支高空急流核右后方,两支高空急流的动力作用均引起强辐散.高、低空急流耦合的区域,使高层强辐散和低层强辐合叠置,加强了气旋中心附近的上升运动,从而使气旋和降雪的强度得到加强.气旋在强斜压大气中获得爆发性增长,气旋的爆发与湿位涡的分布和演变关系密切,高层正湿位涡下传,使低层湿位涡增大,气旋获得发展;当高层ξmpv1线趋于准水平状态时,正湿位涡下传造成低层湿位涡发展结束,气旋发展停止并逐渐减弱.大气湿斜压性增加可引起垂直涡度的显著增加,促使气旋爆发性增长,垂直涡度的变化滞后于湿斜压性的变化.

  • 标签: 爆发性气旋 湿位涡 耦合 次级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