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区域气候模拟温市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十多年,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给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和能源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能否预测气候的这些异常变化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

  • 标签: 区域气候模拟 气候变化 气候灾害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 简介:简述湖北气象服务品牌的内涵,创建湖北气象服务品牌的实践、效果及现实意义,提出了对深入推进湖北气象服务品牌建设的思考。

  • 标签: 气象服务 服务品牌 湖北 品牌建设
  • 简介: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的计算机层出不穷,品种繁多.大多数的单位和用户在选购计算机时,一般都选择品牌机或兼容机(各种散件拼装的电脑)这两种机型.从表面上看,兼容机的价格比品牌机要稍便宜,但就其质量、服务和用途等方面而言,品牌机同兼容机相比有较大的区别.

  • 标签: 品牌选购 经验浅谈 计算机品牌
  • 简介:按照国家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利用甘肃省酒泉区域6个测风塔不同高度层的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区域的各种风能参数,并给出了该区域风能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按照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划分,除2号地区属于风能较丰富区以外,其他测风塔对应的区域属于风能丰富区。文章给出了酒泉地区有效风功率密度空间分布图,对进一步了解、应用甘肃酒泉区域的风能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酒泉区域 测风塔 风能参数
  • 简介:1997年,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正式成立,承担省级电视媒体和福州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目前中心每天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下属的9个电视频道、福州电视台的3个频道及福建教育电视台等提供22档气象节目,节目制作总长度达70分钟。《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是中心的主要业务,除此之外,中心还为中央电视台、中国气象频道等媒体提供福建气象新闻、气象科普专题片以及开创制作了国内气象科普动画片先河的《气象百问》系列动画片。

  • 标签: 《天气预报》 节目制作 品牌建设 教育电视台 气象节目 电视频道
  • 简介:本文根据车贝雪夫展开系数的物理意义.结合物理量诊断分析,归纳出用环境背景场预报暴雨的概念模式,对环境背景场的描述客观、定量、自动化,同时给出了1993年试报结果.

  • 标签: 车贝雪夫展开系数 物理诊断 暴雨概念模式
  • 简介:利用1968~2007年共40年的福州区域9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福州区域能见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论是08时、14时、20时,还是日平均能见度,平潭站均最小;08时平均能见度罗源最大,14时、20时、日平均能见度永秦最大。(2)40年来,除永泰站外,其余各站全天候能见度和霾雾天气能见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趋势趋缓,霾雾天气能见度的下降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度。(3)前20年,福州区域各站08时能见度主要集中在6级、7级和8级;后20年,6级能见度出现概率明显上升,8级能见度的出现概率明显减少,3级以下能见度(〈1Km)的出现概率有所减少。(4)全天候能见度的年变化为单峰型,能见度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3月或4月,峰值出现在7月;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变化与全天候能见度的年变化相类似,但其变化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度。

  • 标签: 能见度 雾霾天气 变化特征
  • 简介:采用一个基于流体静力平衡的动力学诊断模式对大亚湾核电站厂址区域的气象场进行实际模拟,研究了复杂地形和下垫面对流场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数值实验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局地环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模拟气象场的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多源模式计算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干湿沉积量。模拟结果显示:模式很好地反映在海陆风和山谷风环流及排牙山影响下大气参数的非均匀性和非平稳性。

  • 标签: 气象场 中尺度 海陆风 热力作用 下垫面 时空分布
  • 简介:截至11月底,自治区气象局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509个,单要素站44个、两要素站385个、四要素站以上站80个。通过区域自动站网建设,使自治区地面气象观测能力明显提升,在2007年汛期服务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气象保障服务中,全部区域自动站实行5分钟加密观测,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在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站网建设 气象保障服务 气象观测数据 自动气象站 自治区 观测能力
  • 简介:为保障区域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及时解决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的故障,加强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总结在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中的经验,提出合理便捷的解决方法,提出日常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区域自动气象站 故障处理 日常维护
  • 简介:利用1960—2009年辽宁58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区域性暴雪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区域性暴雪主要出现在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3月15日,2月为最多月。近50a区域性暴雪过程次数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9、5a和3a的周期变化;9a的周期变化信号一直存在,但强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增强,70—80年代最强;5a的周期变化信号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强度在70年代中期开始增强;3a的变化信号一直存在,强度在70年代中期、80年代最强。区域性暴雪过程次数和暴雪总量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有3个中心,分别为:沈阳—抚顺—本溪一带、鞍山附近和丹东凤城地区。辽宁区域性暴雪落区主要有4种分布,分别为中东部暴雪型、东部暴雪型、南部暴雪型和西部暴雪型。

  • 标签: 辽宁区域性暴雪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M-K突变检验 EOF分解
  • 简介:区域气候变化的信息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基础.在发展全球气候模式的同时,发展高分辨的区域气候模式是获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发起和主持,有中、美、韩、日和澳大利亚10个研究组参加的亚洲区域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和试验设计等主要内容,给出了该国际比较计划第1阶段(连续18个月积分)和第2阶段(1988~1998年连续10年积分)的初步结果,讨论了区域气候模式在亚洲应用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区域气候 模式比较 地面气候 气候变化
  • 简介:2018年10月17-19日,波兰极地区域模式对比计划(Polar-CORDEX)会议在波兰华沙举行,此次会议由波兰科学院下属的波兰地球物理研究院承办。来自该计划各项目组的约50名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杨堤益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对比计划 域模式 波兰 会议总结 极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暴雪是我市冬季和初春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市近500年暴雪的发生规律,并着重对1977~1989年出现的17次区域性暴雪的气候特征、天气形势和单点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市区域性暴雪的预报方法。经两年试用,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天气标准和资料来源日纯雪量≥5毫米或雪深增量≥5厘米为大雪日,日纯雪量≥10毫米或雪深增量≥10厘米为暴雪日;全市有≥3站大雪,其中≥1站暴雪,称区域性暴雪日。

  • 标签: 雪日 灾害性天气 冷期 全球平均气温 全球气温 雪深
  • 简介:一、品版战略的意义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在气象科技服务中属支柱项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气象服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气象服务经营理念,树形象立品牌,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推进,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实际浅析电视《天气预报栏目》品牌战略。

  • 标签: 品牌战略 天气预报 栏目 电视 地市级 气象科技服务
  • 简介:本文用陕西省近526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越低频气候振动理论和尺度对应原理,通过旱涝气候对天体物理、太阳活动等周期,特别是ENSO对天体物理显著敏感的周期响应关系的物理统计分析,选取周期概率显著的周期,进行外延叠加集成预测。给出了未来50年陕西省不同区域旱涝趋势的预测结果。

  • 标签: 旱涝气候 预测
  • 简介:随着我省气象现代化的发展,自动气象站观汉4已逐渐成为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手段。近2年为了提高观测密度,加大对台风、洪涝等重耍天气的观测力度,我省各地区已全面开始建设区域自动气象站。本文就我省使用最广泛的华创CAWS600系列区域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现象及故障诊断进行归纳,供各地区相关业务人员参考。

  • 标签: 常见故障 自动站 地面气象观测 自动气象站 气象现代化 故障诊断
  • 简介:基层台站是区域自动气象站的三级保障单位,担负着辖区内自动站的日常维护工作。本文主要针对El常维护工作中常出现的故障现象,浅谈区域自动站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供台站在维护中参考,为当地预报服务提供准确的气象资料。

  • 标签: 区域 气象站 维护
  • 简介:建瓯位于建溪中上游,全市635万亩的土地中,山地面积达516.7万亩,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瓯的粮食生产占了主导地位,是我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号称“闽北粮仓”。随着改革的深入,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趋缓等。

  • 标签: 区域特色经济 气候资源 山区 开发 商品粮基地 山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