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大气环流模式引入陆面过程的综合性分析表明:大气对下垫面特征是敏感的。

  • 标签: 大气环流模式 陆面过程
  • 简介:Inviewofthefactthattheatmosphereiscapableofmemory,thisresearchsuggestedanddevelopedtheviewpointofatmosphericmemorialdynamics.Byintroducingamemoryfunctionintothedynamic-thermodynamicequationsoftheatmosphere,theseequationscanbetransformedintodifference-integralequations.Inthisway,thenumericalsolutionoftheatmosphericmotioncanbeobtainedbyusingseveralinitialfieldsratherthanonlyoneinitialfield.Theretrospectivetimeintegrationschemeisanoriginalschemebasedthesystemself-memorizationprinciple,whichdiffersgreatlyfromother

  • 标签: 数值模式 回溯时间积分 大气记忆动力学 大气运动 数值预报 气压
  • 简介:主要介绍了温州尺度数值模式区域实时预报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平台以及与MICAPS平台的结合.两年多的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短期天气预报能力,一般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单站的气象要素预报质量较好,0216号台风的实时预报便是业务运行的成功一例.文中给出了预报的台风降水量、高度场、涡度场、台风中心位置等,结果分析表明,温州尺度数值模式区域实时预报系统对台风系统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提前48小时的预报结果与实况相当接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政府防台抗台工作的部署提供合理依据,使我们的气象公众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标签: 中尺度 数值模式 实时预报 温州
  • 简介:CMAQ成功移植到了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系统神威和IBM巨型机上,为实现全国及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准业务化系统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另外,针对模式污染源不确定性因素引起预报偏差的技术难题,发展了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的动力-统计模型(CMAQ-MOS)与源同化新技术,其效果明显优于国外原CMAQ模式

  • 标签: 业务化系统 ASM 空气质量预报 国家气象中心 不确定性因素 业务系统
  • 简介:本文在指出传统的多元回归模型从结构上系统忽略预报量之间客观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固有缺陷后引入了气象关联模式,简单阐述了气象关联模式在方程结构上将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用数学语言明确加以刻画的建模思想,在文献^[1]的基础上,指出系数的精度也会影响到模型的稳定性,将文献^[1]单纯从系数大小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改进为考虑系数与变量之积的数量级来判断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提出了“关联系数”的概念,为因子筛选提供了途径。

  • 标签: 气象关联模式 稳定性判别 关联系数 气象统计预报
  • 简介:使用1994~1998年客观分析资料,用概率映射法作因子非线性变换,分别普查了因子与杭州夏季高温概率的相关性,找出一些高相关因子对其进行REEP分析,在此基础上构造杭州高温概率预报模式。经过1999年的试用,效果较满意,对实际业务预报服务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概率预报 客观分析 预报服务 构造 资料 非线性变换
  • 简介:建立一个高分辨大气边界层模式。然后,把该模式与一个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耦合并把模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式能够模拟出大气边界层的流场、温度场和气压场的特征。

  • 标签: 大气边界层 高分辨边界层模式 中尺度预报模式
  • 简介:本文根据车贝雪夫展开系数的物理意义.结合物理量诊断分析,归纳出用环境背景场预报暴雨的概念模式,对环境背景场的描述客观、定量、自动化,同时给出了1993年试报结果.

  • 标签: 车贝雪夫展开系数 物理诊断 暴雨概念模式
  • 简介:本文就甘蔗主要虫害二点螟发生期及发生程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象预测模式,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甘蔗 主要虫害 气象预测模式
  • 简介:1引言随着观测手段的改进,研究方法及工具的增多,人们在暴雨、冰雹等强降水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青藏高原由于观测资料稀少,给牧区雪灾方面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大雪、连阴雪等天气给牧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研究牧区大雪期间的环流特征,湿、热平衡及数值模式的实际可预报性对于提高牧区大雪的预报和预防则显得十分必要。2高原牧区降雪的一般环流特征

  • 标签: 高原牧区 可预报性 中尺度数值模式 环流特征 热平衡 谐波分析
  • 简介:蔺草7月5日至8月5日收割,收割需分批进行,每批收割要求4个好天。为了充分利用有利天气,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本文设计了确定最佳收割日程的动态;失策判据。为了计算经济效益,设计了目标函数。本模式稍加变动,可用于其他作物的收割安排。

  • 标签: 动态决策 最大经济效益 最优策略 天气预报 预报准确率 气候概率
  • 简介:由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开发的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GRAPES_Meso)经过国家气象中心一年多的连续实时业务试验运行,达到了项目的指标要求,系统运行稳定,预报效果较现有的区域数值预报系统(HLAFS025)有明显改进。2006年7月,GRAPES_Meso通过了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业务运行专家评审。2006年7月26日,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准GRAPES_Meso投入业务运行,同时停止运行HLAFS025业务系统,

  • 标签: 业务化运行 数值预报系统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中心 业务运行
  • 简介: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的层状云模式,用于人工增雨和降水预报;研制三维、复杂云物理和地形的对流云模式,用于强对流预报和人工增雨防雹;研制中小尺度云分辨模式,用于研究α、β、γ尺度云群的宏微观结构和演变规律;研制云辐射模式,研究辐射对云和降水的影响。该项目4次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999—2003年得到国家973项目“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的支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胡志晋、周秀骥、楼小凤、刘奇俊和北京大学赵春生以及秦瑜、刘玉宝、刘公波、何观芳等同志在15年内完成。

  • 标签: CAMS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对流云模式 应用 降水预报 自然科学基金
  • 简介:该文分析了1996年7月25—28日暴雨特点和兰州中心气象台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区域性暴雨落区预报基本正确,降水中心吻合,但量级相差较大

  • 标签: 地方模式 暴雨预报 检验
  • 简介:一、前言定量地描述作物生理现象、气象条件等环境因素与作物生态的关系,研究能够说明和预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式,不仅可以预报作物产量,而且可以用于评价某一地区潜在的生产力、农业生产的风险分析、确定作物的种植条件和适宜种植期,以及根据作物的生育诊断采取

  • 标签: 产量形成过程 种植期 种植条件 气象条件 生长发育 高产稳产
  • 简介:通过对大样本的云/雨场的多角度的定量分析,文中指出,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通道(GMS/IR1/WV)的观测数据,在经一定的技术处理后,与卫星观测时数h之后的h+1、h+2时的降水强度R(h+1)、R(h+2)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h+3时之外的降水强度的相关关系则呈现出锐减的趋势。这表明,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云观测资料来进行降水的短时定量估算是有可能的,但可外延的估算时效是很有限的,约在3h之内。依据云/雨场的定量分析结果,文中设计两个表征云/雨关系特征的形态函数f(tb)和p(s);通过函数参数优化组合分析,求得各函数的最优参数组合,由此给出一个以动态云图先行MαCS属性识别为前提的R(h+2)的定量估算模式。本篇介绍卫星定量估算短时降水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估。以详实的对比结果证实以GMS通道数据进行短时降水定量估算的现实可行性。

  • 标签: 静止气象卫星 通道数据 降水定量估算 最优参数组合
  • 简介:区域气候变化的信息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基础.在发展全球气候模式的同时,发展高分辨的区域气候模式是获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发起和主持,有、美、韩、日和澳大利亚10个研究组参加的亚洲区域气候模式比较计划的目的、意义、工作任务和试验设计等主要内容,给出了该国际比较计划第1阶段(连续18个月积分)和第2阶段(1988~1998年连续10年积分)的初步结果,讨论了区域气候模式在亚洲应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区域气候 模式比较 地面气候 气候变化
  • 简介:一、引言金华地处浙江中部丘陵地区,汛期大暴雨天气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它常常与大范围强降水或连续性暴雨过程相伴随,因而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冷式切变线是我区汛期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70%以上的大暴雨过程都发生在冷切类环流形势下。在1971~1990年20年,共出现大暴雨天气10次,其中8次为冷切类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汛期冷切类大暴雨过程作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大暴雨过程 预报模式 暴雨天气 汛期暴雨 中低层 环流形势
  • 简介:介绍了在MM5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辽宁省热带气旋模式预报业务系统及2005年的预报情况。系统以T213L31产品为背景场和侧边界,初始场同化了常规探空报、地面报及一些卫星反演资料,模式的初值还嵌入人造热带气旋进行模式运算。系统每日自动运行2次;模式输出结果经后处理后,编写到通用绘图软件GrADs,以图形显示,并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的尺度数值预报网页上显示。2005年汛期热带气旋预报表明,系统对热带气旋的路径和暴雨的预报效果较好。

  • 标签: MM5 热带气旋模式 业务系统 预报产品
  • 简介: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ⅥM)模拟了全球陆地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AⅥM由相互耦合的两部分组成:物理过程,包括陆地表面水分和能量在土壤、植被与大气之间的传输;以及生理生态过程,如:光合、呼吸、干物质分配、凋落和物候等。全球的植被分为13类,土壤按质地分为6类。用EMDI提供的全球1637个包括不同植被类型的NPP观测点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NPP模拟的结果表明:全球陆地植被的平均NPP为405.13gCm-2yr-1,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NPP变化范围在99.58gCm-2yr-l(苔原)到996.2gCm-2yr-l(热带雨林)之间。全球年总NPP为60.72GtCyr-l,其中最大的部分为热带雨林,15.84GtCyr-1,占全球的26.09%。最大的碳汇是在北半球的温带。模式模拟的NPP在全球的空间和季节分布是合理的。

  • 标签: 碳通量 净初级生产力(NPP) 陆地生态系统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