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将干热风三要素换算成干热风危害指数,用其作为预报量,选用海温与环流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预报河套灌区干热风发生强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好,易于推广.

  • 标签: 干热风危害指数 大气环流因子 海温 干热风强度
  • 简介:根据阿勒泰地区1954—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阿勒泰地区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特征,利用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分析和评价阿勒泰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得出阿勒泰地区4—10月为旅游适宜期,最佳旅游期为5—9月。阿勒泰地区旅游舒适气候的评价为阿勒泰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旅游者选择最佳旅游季节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旅游气候资源 旅游舒适指数 评价
  • 简介:在样带和典型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因子(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极其复杂,虽受水、热和地表植被覆盖类型三个主导因子的影响和控制,但因时和因地而异,三者对植被指数影响和控制的主导地位也因时因地而不同;基于空间上的概念模型Iafv=F(x,y,z)只能定性地描述以上三个主导因子时空变化同植被指数的相互关系。

  • 标签: 植被指数 覆盖 典型区 主导因子 地表植被 时空变化
  • 简介:着衣厚度与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正确作出适宜着装的气象指数预报,对拓宽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着衣气象指数预报方法,作出各温,湿,风的预报值,据此确定四季室外活动适宜着装的种类,达到准确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 标签: 着衣气象指数预报 着衣厚度 湿度 气温 风速
  • 简介:一、引言目前旱涝预报大都采用统计方法。这种方法多缺乏对预报对象的物理分析,因而难以取得准确的稳定的效果。另一种方法是数值预报。它物理基础较好,但由于计算过程复杂,往往难以分析预报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因而亦很难对具体的旱涝过程做出准确的物理分析。

  • 标签: 旱涝 数值预报 物理分析 物理因子 预报对象 物理基础
  • 简介:根据造成干旱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的思路,利用逐日降水量和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进行实验研究,设计了夏季干旱的逐日动态监测指数.该指数可根据每日最新日降水值和日最高气温值的变化,及时给出影响干旱程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的变化,使干旱监测具有实时性、敏感性和连贯性.利用该指数对2003年江西夏季发生的特大干旱进行逐日跟踪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指数可以实时反映实际干旱的变化趋势.

  • 标签: 夏季干旱 动态监测 指数设计.
  • 简介:人们衣着的多少与大气环境的状况息息相关。根据大气温度、风速、总云量等气象要素计算得到穿衣指数,它可指导公众的衣着多少、种类。

  • 标签: 穿衣指数 预报
  • 简介:本文介绍了遥感绿度指数图象处理新版软件GPS2.0,内容包括系统运行环境、系统结构、数据流程和结构,以及数据格式转换、图象运算、统计、图象打印等项功能。

  • 标签: 绿度指数 图象处理 系统设计
  • 简介:1.引言本文对瑞典气象和水文研究所(SMHI)使用的某些热力学指数作预报雷暴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这些指数主要用于作有/无(Y/N)雷暴预报的指标,在瑞典新的预报系统中(PROMIS)也要求一种雷指数。在思路上,这种方法不仅是可做出有/无雷的预报,而且也可以得出闪电频率的指示,即

  • 标签: 无雷 预报系统 相关系数 资料集 水平散度 相对涡度
  • 简介: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对于极端气候变化监测、整体认识区域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和影响,具有实际意义。根据中国常年极端气候特点和不同种类极端气候事件的经济社会影响,选取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低温日数、强降水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大风日数、干旱面积百分率和登陆热带气旋频数等7种极端气候指标,定义两个综合极端气候指数,分别为7种极端气候指标简单(等值权重)合成的综合指数I和加权(差异权重)合成的综合指数II。综合指数II主要依据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灾害严重程度及其社会影响大小,分别确定其对应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权重系数。分析结果表明:1956~2008年,综合指数I序列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地区常见的极端气候事件总体有不断减少、减弱的趋势;同期综合指数II序列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趋势变化,说明对中国地区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影响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总体上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就各个单项极端气候指数变化来看,全国平均年高温日数、强降水日数和干旱面积百分率呈上升趋势,但除高温日数外,其他指数趋势变化均不显著;全国平均年低温日数、沙尘天气日数和大风日数呈下降趋势,且趋势性均很显著;登陆中国大陆的热带气旋频数有所减少,但趋势不很明显。因此,在全球气候显著变暖的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地区多数常见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或者显著减少,或者变化不明显;而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极端气候事件,其频率总体上未见明显趋势变化。

  • 标签: 极端气候事件 综合指数 气象灾害 观测 气候变化 中国
  • 简介:简要分析了影响晨练、钓鱼、霉变、游泳的主要气象要素,介绍了各个指数的计算方法,并根据本市的气候特点给出各个指数的预报分级用语,从而对人们日常生活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气象指数 预报分级 简介
  • 简介:利用欧洲气象中心、日本东京和北京气象中心每天发出的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建立前期数值预报要素产品与未来天气过程要素的相关关系,并在回归方程中考虑预报因子和预报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经统计发现方程中选入的非线性因子具有较高的相关显著性.实践证明,合理利用这些数值预报产品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 标签: MOS预报 非线性因子处理 数值预报产品 回归方程 预报量 短期天气预报
  • 简介:对锦州14a玉米各生育期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同品种玉米的物候期相近,变化在2d左右,而吐丝期到成熟期所需日数变化较大,为6d或以上;玉米各生育期的影响因子不同,气温与湿度对玉米出苗期、三叶期和七叶期的影响显著,播种期到七叶期的积温占整个生育期积温的20%,并与同期的空气湿度累积量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0.91)。积温与空气湿度累积可较好地模拟玉米播种期至七叶期和玉米的总生育期。

  • 标签: 玉米 生育期 温度 空气湿度 物候模拟
  • 简介:一、前言茶树原产热带雨林之中,性喜温暖湿润,耐荫而不耐干旱与严寒。实践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1991年冬至1992年春我省异常气候事件频发,12月下旬的严寒大雪、2月下旬的奇暖、3月中下旬的低温连阴雨以及4~5月上旬的持续升温现象,导致1992年春茶生产形势独特,开采迟、结束早、产量集中、总产下降。为了深刻地认识气象条件对茶叶生长的影响,为茶叶生产、决策部门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气候依据,现对我省1992年春茶生育期内的异常气候及其对春茶造成的影响作初步分析。

  • 标签: 春茶产量 茶树生长 气象条件 农业技术措施 冻害程度 杭州茶叶试验场
  • 简介: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规律比较复杂,降水的多寡与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密切相关,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国夏季降水的特征、降水与季风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夏季降水 季风 影响因子
  • 简介:根据天气诸多因素计算得出舒适度指数,再利用指数的大小划分等级并确定舒适程度。人们可根据当天的指数预报适当地安排室外的生产或活动以及如何防范冷热突变,加强自我保健。

  • 标签: 人体舒适度 指数预报
  • 简介:一、引言目前一般台站都有天气形势、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等多种预报资料与信息。充分利用微机,把这些资料有效地运用起来,加快预报工作客观定量化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在搜集总结以往站预报

  • 标签: 短期预报 单站预报 数值预报产品 晴雨预报 完全预报 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