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81—2010年安徽省61个站的逐日风速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台站分类方法,统计分析了城市进程对年、季节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小风日数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1)近30年安徽省年、季节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显著减少趋势,小风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城市站的变化速率明显大于乡村站,郊区站基本介于二者之间。(2)2000年开始安徽省城市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站与乡村站平均风速及小风日数距平的差异有明显增大趋势。(3)城市站与乡村站年平均风速的趋势系数之差为-0.10(m/s)/10a,城市对年平均风速减弱的贡献率为40.0%,春季更明显;城市站与乡村站年小风日数的趋势系数之差为15.58d/10a,城市对年小风日数增多的贡献率为46.9%,秋、冬季更明显;城市对年最大风速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城市化效应 风速 贡献率 安徽省
  • 简介: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安徽省46个台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城市站、郊区站和乡村站1961—2010年的极端气温指数的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及其受城市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1)近50年来,除最高气温年极大值外,其他气温年极值都有明显上升趋势,以最低温度极小值最显著;暖日、暖夜天数呈增加趋势,而冷日、冷夜天数呈减少趋势,其中暖夜和冷夜变化趋势更明显;各极端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均表现为城市站较乡村站更显著,郊区站介于两者之间。2)城市站最高气温极大值、最低气温极大值和最低气温极小值因城市造成的增温分别为0.144、0.184和0.161℃/10a,增温贡献率分别达100.0%、58.8%和21.6%,但城市对最高气温极小值影响较弱;季节尺度的城市影响基本都造成增温,春、秋季更明显,而增温贡献率以春、夏季更明显,冬季最小或不显著。3)城市效应使暖日和暖夜天数增加、冷夜天数减少的趋势更加显著,城市影响贡献率都在40%以上;暖日、暖夜和冷夜天数的城市影响贡献率都在冬季最小或不显著。

  • 标签: 城市化 极端气温 变化趋势 安徽省
  • 简介:提出采用城区站与郊区站相对湿度的差值作为干湿岛强度指标,利用趋势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64—2007年承德市空气湿度变化及城市影响。结果表明:近44a承德市空气湿度呈明显增加趋势,尤以近10a最为明显,且由1988年以前的千岛特征逐渐转成了近10a的湿岛特征,以夏、秋季的湿岛效应最为明显;湿度场的明显变化主要来源于城市影响。

  • 标签: 承德 干岛效应 湿岛效应 城市化影响
  • 简介:利用威海市1965-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77-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典型滨海城市威海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与城市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a威海城市热岛强度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90年代开始上升日益显著,平均上升速率为0.13℃/(10a);2)城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热岛效应较为显著,上升速率分别为0.02和0.18℃/(10a)秋、冬季由于受海洋影响出现冷岛效应,但是随着城市进程加快,2010年之后冬季也由“冷岛”转变为“热岛”3)城市对威海市城区增温的贡献率达到36.4%,城市发展指标与城市热岛强度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市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住宅建设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和0.44.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 相关分析 滨海型城市
  • 简介:利用世界银行1970—2007年的112个国家(地区)的人均碳排放量和城市率数据,基于SPSS与Eviews软件,分析城市水平与人均碳排放量的关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城市水平的上升,人均碳排放量逐步增加;40%的城市率是人均碳排放变化的转折点;在相近城市水平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化石能源主产区的人均碳排放高于其他地区。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人均碳排放与城市之间基本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地区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 标签: 碳排放 城市化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简介:城市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的城市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的差别较大。

  • 标签: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 LOGISTIC模型 城市化水平预测 各省区 中国
  • 简介:利用临海与天台1971~2002年的气候资料,研究分析临海、天台的月季年和年代的各种气温变化特征,证实整个区域气候确实在变暖,而且从90年代以来表现更加明显;城市对当地的气温增益明显,加大了当地气候变暖的程度;城市的影响可能造成对区域气候变暖评估的偏大;同时初步探讨了城市对当地气候变暖的贡献问题.

  • 标签: 气候变暖 城市化 临海 气温变化特征 2002年 气候资料
  • 简介: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OLS数据以及2000-2008年陕西省社会经济数据建立了卫星灯光指数和城市水平指数(ULI-NCLI)模型,分析了1992-2013年间灯光指数的变化特征和陕西省城市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灯光指数(NCLI)和城市水平指数(ULI)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陕西省1992-2013年城市过程发展南北不均衡,关中城市城市过程发展快于陕北和陕南)992-2010年全省城市发展过程较缓慢,空间特征基本可以概括为以关中城市群为中心和大城市周围的面状发展过程,沿交通干线周围的线状发展过程,陕北、陕南区域内新型小城市或小城镇出现为特征的点状发展过程等三种基本过程;本世纪初关中城市群落基本形成,随后从2005-2013年为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关中以西咸为核心的城市群形成并向周围扩张发展,陕北和陕南的中小城市点状发展过程开始呈现面状扩张发展的趋势.

  • 标签: DMSP/OLS数据 城市化 灯光指数(NCLI)城市化水平指数(ULI)
  • 简介:本文对影响酉安城区洪涝的暴雨标准、气候规律、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降水因子研究分析,建立此类天气的预报模式。

  • 标签: 城市 致洪暴雨 分析 预报
  • 简介:针对污染地表水环境的城市径流污染源,利用SCS降雨径流模拟建立了城市径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系数与年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性显著;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对典型示范区城市排污口实施降雨过程监测,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城市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从而估算出辽宁省城市径流污染负荷总量。

  • 标签: 非点源污染 地表径流 径流系数 污染物平均浓度 污染负荷
  • 简介: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缺水已迫在眉睫。到1995年底,我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就有100个。不少城市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使大批水井报废、地面下沉、房屋裂缝、管道断裂、沿海城市海水倒灌,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量连年减少,造成中游、下游多次发生断流,而且每年断流的时间逐步提前、断流时间延长,

  • 标签: 缺水城市 地下水水位 城市缺水 开采地下水 沿海城市 房屋裂缝
  • 简介:介绍了省市县一体短临预警业务系统的架构、流程设计、系统界面和关键技术,并且阐述了业务效果。系统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了通过数据集成的预警判别技术、综合GIS层次显示技术、多网页交互联动技术以及层次多渠道提醒反馈跟踪技术。该系统实现了“平台一体、业务集约、岗位多责”等综合业务功能,供省、市、县3级部门应用,实现省级监测、短临预警产品对县市的直接指导,在短临监测预警业务上较好地做到集约、扁平

  • 标签: 短临 扁平化 集约化 监测 预警
  • 简介:1概况2014年1月30日至2月1日第17届国际道路气象会议(SIR—WEC2014:The1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StandingInternationalRoadWeatherCommission2014)在安道尔拉马萨(LaMassana)举行。

  • 标签: 国际道路 会议简介 气象 WEATHER
  • 简介: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综合性的多种功能。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在目前来说,尽管各个国家对于城市防洪都很重视,甚至发达国家可以投入巨额资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是按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要完全控制是不现实的。

  • 标签: 城市防洪 洪水灾害 防洪能力 非工程防洪措施 政治经济文化 因果关系
  • 简介:杭州市大雾气候规律研究表明,每年的十月至次年的四月是杭州城市大雾的多发季节。研究还表明可以把杭州市大雾划分为锋面雾,,平流雾,辐射雾和混合雾四大类。对各类雾的环流形势特征分析表明,由于形成雾的条件不同,各类雾的环流形势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以上一些研究结果,我们运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制了一套杭州市大雾天气客观预报工具。

  • 标签: 辐射雾 大雾预报 杭州市 预报方程 判别方程 判别指标
  • 简介:在引进暴雨内涝仿真模型基础上,基于GIS,集合湖州市城市地理、河道地形、工程设施、气象监测、防洪调度等基础空间信息,构建了完整的湖州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以城区气象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估测降水、主观降水预报等作为实况和预报用降雨边界条件,建立了湖州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发生在1999年6月24日-7月1日的连续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过程,以5种内河水位为初始水位条件,进行了历史反演,反演结果与历史描述基本相符,最大积水深度和位置基本一致,积水面积偏小。反演结果显示:本系统具备一定的暴雨内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暴雨 内涝 系统 “99630” 反演
  • 简介:利用4个气象站1961-2005年气温资料,对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南京市的热岛强度基本在0.5℃左右,热岛强度的高值体现在最低气温上,极端情况可能达到6℃左右;2)南京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夏半年要强于冬半年,夜间强于白天;3)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为增强趋势,用年平均气温计算获得的热岛强度增幅为0.109℃·(10a)^-1。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南京 热岛强度 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