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威海市1965-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77-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典型滨海城市威海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a威海城市热岛强度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90年代开始上升日益显著,平均上升速率为0.13℃/(10a);2)城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热岛效应较为显著,上升速率分别为0.02和0.18℃/(10a)秋、冬季由于受海洋影响出现冷岛效应,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10年之后冬季也由“冷岛”转变为“热岛”3)城市化对威海市城区增温的贡献率达到36.4%,城市发展指标与城市热岛强度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市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住宅建设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和0.44.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 相关分析 滨海型城市
  • 简介:干旱是一种损失最大、影响人口最多的自然灾害。陆面过程中,白天水分通常从土壤输送到植被与大气中,夜间相反,水分又部分回流到土壤中。这种水分在土壤、植被和大气之间的流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回路,而构成该回路的土壤、植被和大气3个部件通过水分的纽带作用构成了一个表象上的完整开放系统,称为回路系统。由此系统可以对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进行统一研究,干旱是该系统内在矛盾运动状况的外在反映。对该回路系统的分析表明,该系统主要通过内外2个过程与温度控制过程维持。基于含水量、水分流量和热量3个物理量,给出回路各部件与系统统一的水分热动力学方程组,并给出描述无旱涝过程的正态方程与描述旱涝过程的差量方程。最后,在含水量不变、流量不变、无植被的裸地、植被覆盖密集的地方以及水分运动停止等特殊情况下对干旱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无植被的裸地,干旱发生与否取决于水分源差量S'的符号;(2)对于湿润区或植被覆盖度很大的地区,干旱发生与否取决于S'和W'/t的符号,其中W'/t是含水量差量的时间偏导数。随后简单讨论了干旱检测的问题。总之,以回路系统和水分热动力学方程组可以对干旱进行系统和定量研究,这对于干旱的基础理论研究、干旱模式以及干旱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干旱 回路系统 内外过程 水分热动力学方程组
  • 简介:利用1981—2010年安徽省61个站的逐日风速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台站分类方法,统计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年、季节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小风日数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1)近30年安徽省年、季节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显著减少趋势,小风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城市站的变化速率明显大于乡村站,郊区站基本介于二者之间。(2)2000年开始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站与乡村站平均风速及小风日数距平的差异有明显增大趋势。(3)城市站与乡村站年平均风速的趋势系数之差为-0.10(m/s)/10a,城市化对年平均风速减弱的贡献率为40.0%,春季更明显;城市站与乡村站年小风日数的趋势系数之差为15.58d/10a,城市化对年小风日数增多的贡献率为46.9%,秋、冬季更明显;城市化对年最大风速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城市化效应 风速 贡献率 安徽省
  • 简介:2015年7月20—24日,第9届城市气候国际会议(ICUC9)暨第12届城市环境专题报告会在法国图卢兹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城市气候领域的国际盛会。

  • 标签: 国际会议 城市气候 城市环境 报告会 专题 专家学者
  • 简介: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安徽省46个台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城市站、郊区站和乡村站1961—2010年的极端气温指数的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及其受城市化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1)近50年来,除最高气温年极大值外,其他气温年极值都有明显上升趋势,以最低温度极小值最显著;暖日、暖夜天数呈增加趋势,而冷日、冷夜天数呈减少趋势,其中暖夜和冷夜变化趋势更明显;各极端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均表现为城市站较乡村站更显著,郊区站介于两者之间。2)城市站最高气温极大值、最低气温极大值和最低气温极小值因城市化造成的增温分别为0.144、0.184和0.161℃/10a,增温贡献率分别达100.0%、58.8%和21.6%,但城市化对最高气温极小值影响较弱;季节尺度的城市化影响基本都造成增温,春、秋季更明显,而增温贡献率以春、夏季更明显,冬季最小或不显著。3)城市化效应使暖日和暖夜天数增加、冷夜天数减少的趋势更加显著,城市化影响贡献率都在40%以上;暖日、暖夜和冷夜天数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都在冬季最小或不显著。

  • 标签: 城市化 极端气温 变化趋势 安徽省
  • 简介:针对Notes系统在气象部门使用中频繁出现的一人兼顾多个账户,服务器空间频繁占满等问题,详细介绍通过配置自动转发规则、自动归档等技术手段,方便地解决了这两种问题,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 标签: NOTES 邮件 管理
  • 简介:为提高本刊编辑部稿件采编工作的效率,经过认真筹备,特决定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开通本刊网站并启用网络采编系统。本刊网站地址:http://qhqx.cbpt.cnki.net。自该日起,本刊不再接受纸质稿件投稿和基于Email的电子版稿件投稿。作者投稿前,请先登陆本刊网站进行用户注册,

  • 标签: 采编系统 网站地址 纸质稿件 用户数据库 http 采编工作
  • 简介:为提高本刊编辑部稿件采编工作的效率,经过认真筹备.特决定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开通本刊网站并启用网络采编系统

  • 标签: 采编系统 网络 公告 编辑部
  • 简介:研究城市主导功能影响下区域碳平衡时空分异,有助于理解城市功能格局与碳循环过程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厦门市6个区为例,采用各区历史统计数据以及卫星影像处理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简化的区域碳收支计算模型,核算各行政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碳平衡,结果表明:厦门市整体上呈现碳收支失衡逐渐加剧的趋势,2003年CO_2排放量是吸收量的1.91倍,2013年增长至7.44倍;各区碳代谢以及碳平衡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厦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制订的主导功能分类,阐明主导功能影响下时空分异的社会经济、自然景观等驱动因素对城市碳平衡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与过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区不同的碳平衡状况,制订适应各自主导功能的减排以及碳补偿政策。研究有助于直接服务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践,从城市生态服务角度指导建设规划,合理城市功能分区。

  • 标签: 碳收支 碳平衡 城市功能 时空分异 厦门
  • 简介:利用2012年吉林省气象局两栋办公楼之间的风场观测资料,与2012年长春气象站风场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两栋楼办公楼之间通道处存在狭管效应,对风具有汇集作用。利用CFD技术(Fluent软件)对两栋办公楼周围风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Fluent模拟的风场与实测风场基本吻合。由模拟风场计算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知,办公楼中间风口顶部40m高度为建筑物周围风速最大的区域,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39.0W·m-2,具备一定风能资源的可开发性,同时证明了利用实测风场结合CFD模拟风场计算已建成建筑物周围的风能资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建筑一体化 CFD 风能资源 开发
  • 简介:文章系统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采用ArcGis地图引擎、VS2010、SQLServer2008软件开发,采用B/S+C/S的模式设计。集成葡萄气象指标、葡萄生产管理、气象条件分析和评价、信息化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开发乌海市葡萄特色气象服务系统软件。以葡萄气象指标为基础,深入调查了解葡萄生产与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采用气象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开展当地葡萄特色产业气象信息服务;根据气象情况和葡萄实际生长发育信息,分析葡萄生长发育周期与气象条件的匹配状况,对葡萄生长发育将造成的影响或危害,给出相对应的葡萄生产管理对策措施;以此对葡萄种植产业建立多层面、全方位的气象信息综合保障,为乌海市葡萄特色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信息技术支撑,增强气象信息服务于葡萄特色产业的综合能力。

  • 标签: 葡萄 气象 信息 系统
  • 简介:随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投入和使用,该系统的设备监控管理和信息填报工作已经纳入平时的业务工作中。通过对台站填报工作进行详解,以便更加完善填报信息。

  • 标签: ASOM 完善 填报
  • 简介:民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具有资料收集、处理、发布、检索等功能。设计和开发时,采用了面向服务及多层架构相结合的原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能力。系统基于.NETFramework平台的WCF及WPF技术实现,用户使用方便,便于维护,实时性强。系统包括资料收集处理子系统、服务子系统和信息服务客户端,能适应多种数据源,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 标签: WCF WPF 民航气象 服务
  • 简介:2016年,气候系统(极地气象)研究所在气候预测理论与方法、气候系统模式研发以及极地气候研究方面获得了显著进展。揭示了GPCP和CMAP资料在北半球夏季风降水年际变率上的不一致性,提出基于两者算数平均减小该不确定性的方法和理由。GPCP和CMAP降水资料因覆盖全球范围和时间跨度较长而广泛用于气候监测和气候变率研究中。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尽管GPCP和CMAP资料均可描述北半球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循环特征,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绝对误差,这种差异在5—10月的西北太平洋(WNP)季风区最为明显,表现为CMAP资料中WNP季风区夏秋季降水较GPCP资料数据偏多。

  • 标签: 气候系统模式 气候变化 夏季风降水 极地气候 西北太平洋 季风区
  • 简介:2016年3月2—4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lobalClimateObservingSystem,GCOS)“全球气候观测:通往未来之路”会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召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气象局秦大河院士发表大会主旨演讲,来自气候系统观测相关领域与组织机构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全面评估了GCOS计划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作为一个国际协调性的观测系统网络。

  • 标签: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阿姆斯特丹 荷兰 世界气象组织 艺术与科学 中国气象局
  • 简介:1会议概况2016年4月18—22日,WMO信息系统中心专家组(ET—WISC)及其全球信息系统中心任务组(TT—GISC)联合会议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摩洛哥、俄罗斯、英国、美国等GISC代表,以及ET—WISC成员、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信息系统和服务实施协调组组长和WMO秘书处官员共24人与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李湘、王鹏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全球信息系统 WMO 专家组 会议简介 中国气象局 气象信息中心
  • 简介: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待开发的交通自愿碳减排项目。本文采用CCER方法学中的"快速公交项目",计算北京市2012年公共自行车系统自愿碳减排量,并估算收益。结果显示:北京市2012年公共自行车自愿碳减排量为43.95tCO_2,出售可获得1538元的收益。同时估算得到北京市2015年公共自行车碳减排量为6874.5tCO_2,出售可获得约24万的收益。因此,北京等交通需求膨胀的特大型城市,随着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持续壮大发展,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望通过碳交易实现较大提升空间。

  • 标签: 公共自行车 自愿碳减排 盈利能力 基准线情景 减排量
  • 简介:研究了Lorenz非线性系统中使用的集合平均方法来减小计算误差的效果,通过检查5组数值试验(每组20个样本)的结果发现:集合平均对计算误差的减小和消除不如高精度算法有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普通的算法和双精度的计算环境中,若截断误差是主导误差(当初值误差很小时),各集合的平均结果并不收敛于真值,而是收敛于含截断误差的数值解;2)若初值误差为主导时,系统受到初值误差增长规律的影响,数值解收敛于由初值误差主导的误差解;3)这两种误差量级接近的时候,两种误差都无法消除掉。对解的统计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可信的数值解与含计算误差的数值解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与集合平均的数值解有很大不同,同样说明了集合平均不适用于减小计算误差这样的问题。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即使数值解的概率分布形式基本正确,也不能保证数值解是正确的。

  • 标签: 集合平均 计算误差 统计特征 LYAPUNOV指数
  • 简介:通过介绍VRRP技术,实现青海气象通信网络以中国电信线路与中国移动线路的双备份、双线路、双冗余以及市州网络简单的故障排查。

  • 标签: VRRP技术 OSPF动态路由 备份网络
  • 简介:1会议概况2015年10月11—15日,WMOⅡ、V区协综合全球观测系统(WIGOS)减轻灾害风险(DRR)工作组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在3天的会议期间(12—14日),主要交流和讨论了气象雷达、卫星资料对Ⅱ、V区协减灾防灾方面的作用。

  • 标签: 全球观测系统 灾害风险 工作组 WMO 会议简介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