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旗县局站大都使用软件进行编报和制作报表,使用分组交换网传输报文.编报使用的是北京,而在发报时使用的是世界.这就需要观测员在输入观测数据前,把系统时间修改成北京.在编好报文后发报前再把系统时间修改成世界,然后传输报文.这样频繁地调改系统时间比较繁琐,费时费力,而且稍有疏忽,极易造成差错.本人通过分析,使用C语言编了自动修改系统时间的程序,建立一个批处理文件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应用了一年多,效果很好.现将该程序介绍如下:

  • 标签: 地面测报 北京时 世界时 报表 批处理文件
  • 简介: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将对世界未来的碳排放形成严重制约,减排义务的分担原则涉及各国的发展空间,事关根本利益。部分发达国家倡导人均排放趋同原则,回避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入均累积排放趋同原则,强调公平性。按人均累积排放量计算,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的CO2排放量已远超出其到2050年前应有的限额,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都将继续挤占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闻。因此,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的中近期减排承诺中必须深度减排,以实现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下的排放轨迹,并为发展中国家留有必要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作为对其过度挤占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闻的补偿,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在对外坚持公平原则,努力争取合理的排放空间的同时,对内要加强向低碳经济转型,努力实现保护全球气候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 标签: 气候变化 碳排放权分配 长期减排目标 人均累积排放 哥本哈根会议
  • 简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预报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除了要求能做准短期预报外,还希望能准确、及时地提供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短时预报。如水利建筑等部门在汛期连续暴雨和特大暴雨的情况下,为了保水库、大坝的安全和充分蓄水发电,常面临放不放水和什么时候放水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强降水的时空分布问题。本文通过暴雨(雪)的气候分析了解其逐变化特点。为暴雨(雪)的短时预报服务提供气候依据。

  • 标签: 暴雨日 短时预报 特大暴雨 预报服务 重大灾害性天气 短期预报
  • 简介:1引言从自记纸上挑取气压和湿度的极值是地面观测员每天必做的工作,挑极值时常会出现极值与定时尤其是昨日20定时记录矛盾的情况,此时如何处理才能正确体现资料的准确性,就要靠观测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来分析和判断,现选取二个有矛盾的记录予以分析判别,供广大观测员参考。

  • 标签: 极值 定时 观测员 工作经验 专业知识 自记纸
  • 简介:德州站2014年12月7日12:36-17:01自动站出现故障,通过对设备故障及数据处理得出:更换自动站设备,应将计算机和采集器关闭约3-5mm再启动,有利于故障消除.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数据修改,建议通过监控软件,将主、辅通道启动时间分别改成6和7,保证正点准确数据在正点后7min内上传.提醒设备保障人员在维护设备结束后要及时将改动部分复原或告知值班员,以免造成数据异常给观测工作带来麻烦,从而影响设备稳定率、到报率、数据可用率.

  • 标签: 自动站 故障排除 数据处理
  • 简介:10年间尺度的气候预测,由于能够提供给政策制定者和有关部门与单位近期的气候变化预测,作为经济规划和社会生活安排等的参考,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10年气候预测是气候科学中一个新的领域,一般预测方法采用:一是统计预测方法,根据前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统计关系,计算预测未来10年的气候变化;二是动力模式预测方法,利用全球或区域气候模式,在一定初边条件和外强迫作用下,预测未来10年的气候变化;三是动力加统计的预测方法,利用气候模式预测结果,参考统计方法建立的关系进行订正,预测未来10年的气候变化。

  • 标签: 气候预测 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 外强迫 区域气候模式 动力模式
  • 简介: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三次观测站02记录订正方法是:根据前一天20和当日08的时间记号,用内插法确定02的正点位置,作记号读出自记值,其器差订正值为前一天20和当日08两个器差值的平均值。这是《规范》所规定,台站上也都是按照此规定执行的。但我们在预审、审核工作中发现,当温度自记仪器的感应部份被雨水打湿留有水珠或雨止后未及时清除,实测值与自记值值差就明显偏大。其原因是:温度计感应部份双金属片因雷雨大

  • 标签: 自记记录 时间记号 气象观测 双金属片 内插法 安吉
  • 简介:本文在普查赣州地区所属各县市寒潮、强冷空的基础上,从历史天气图和赣州单站资料找出了当年11月至次年2月各月的24小的预报指标,从而建立了整个冬季赣州地区各县市寒潮、强冷空气的短期预报方法。并进行了三年的试报和四年的值班套用,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业务上的实用方法。

  • 标签: 寒潮(强冷空气) 预报
  • 简介:1前言新版7.0版探空程序较前版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程序还是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当探空先终止于某一测风数据恰好缺测的分钟上,而其后的测风记录又还有数据,必须按雷达单独测风整理的方法进行整理,因探空程序不够完善,会产生错误。本文重点阐述发生此类问题,如何处理的方法。

  • 标签: 程序 探空 纠正方法 测风数据 测风记录 整理
  • 简介:近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 标签: 国务院令 灾害防御 负责人 记者 气象 法制
  • 简介:根据中国气象局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的内容,自2012年4月1日起,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传输方式中取消了天气预报,改用新格式的地面气象要素文件即新长Z文件。由于新长Z文件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缺测,数据异常等情况,要求观测员在出现此情况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相关数据做质量控制,因此简要介绍新长Z文件和新长Z文件形成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出现异常的如何正确合理的维护方法,以保证观测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是及时、有效、正确的上传自动站正点新长Z文件数据。

  • 标签: 新长Z文件 异常数据 维护方法
  • 简介: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SST)对西风爆发(WWB)的响应是WWB与ENSO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TOGA-COARE期间暖池海区的8个浮标观测资料,根据Stevenson和Niiler(1983)的热量平衡诊断方法,分析了两次WWB期间赤道156°E附近上层海洋的能量平衡。两次WWB期间,SST都是在WWB之前和其后升温,而在WWB期间降温,升温和降温的幅度均在l℃左右。SST的变化主要是由海表热通量决定的,部分时段水平热平流也可成为热平衡中的最大项。研究也发现了两次WWB期间上层海洋的不同变化特征。第一次WWB期间,由于Ekman辐合作用,混合层的厚度加深了一倍(从34m到70m),而第二次WWB期间混合层的厚度仅由于夹卷效应加深了10m。两次WWB期间的流场结构也存在区别。温度场和流场的差异共同解释了两次WWB期间上层海洋热平衡的不同变化特征,尤其是平流项和残差项。另外,第一次WWB的发生正处于季节转换期,观测SST的变化中包含相当程度的季节变化。季节特征也是研究WWB与ENSO关系需要考查的一个方面。

  • 标签: 西风爆发 赤道西太平洋 热量平衡
  • 简介:利用CALPUFF中尺度模型模拟计算出来的影响矩阵建立容量模型,使用专业的数学计算软件Lindo对容量模型进行计算,在综合考虑中部城市群区域的客观情况下,得到基于环境容量的辽宁中部城市群SO2排放总量平衡分配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大气环境容量 SO2 排放清单 LINDO 总量控制规划模型
  • 简介:2000年底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检修所到我县撤换仪器,由于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及最高、最低温度表的仪器检定时限没有到,可继续使用到2001年底。故2001年11月5日本人在08观测完资料后按规定撤换这些即将超检的仪器。因为新仪器都是经过省检测所鉴定的,所以本人撤换按规定步骤操作顺利完成,很放心地正常使用。

  • 标签: 干湿球温度表 水银 气象技术装备 新仪器 检修所 百叶箱
  • 简介:选择Novell局域网服务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黄存英(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近年来,随着微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微机局域网已成为网络建设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分支.Novelf公司推出的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以其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和高...

  • 标签: 局域网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 NOVELL 总线结构 网络操作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简介:2012年3月31日,全球的"环保家"们在繁星点点的夜幕之下与地球母亲共享一小的宁静,与此同时,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动全体员工、家人及其朋友熄灭灯光,点亮烛火,用照片记录下属于这60分钟的宁静,并将其上传至微博,

  • 标签: 小时 地球 中国 日产 色号 宁静
  • 简介:本文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17个全球气候模式,确定了1.5℃温升(相对于1861—1880年)的发生时间,预估了全球升温1.5℃,北半球冻土和积雪的变化,并对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在3种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RCP8.5)分别于2027、2026、2023年达到1.5℃阈值。当全球升温1.5℃,北半球多年冻土南界北移1°~3.5°,冻土退化主要发生在中西伯利亚南部。多年冻土面积在全球升温1.5℃,在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较1986—2005年分别减少约3.43×10~6km(221.12%)、3.91×10~6km(224.10%)和4.15×10~6km~2(25.55%);北半球超过一半以上的区域雪水当量减少,只在中西伯利亚地区略微增加;北美洲中部、欧洲西部以及俄罗斯西北部减少较显著,减少约40%以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在RCP2.6、RCP4.5以及RCP8.5排放情景下分别减少0.15×10~6km~2(7.28%)、0.18×10~6km~2(8.74%)和0.17×10~6km~2(8.25%)。青藏高原冬、春季雪水当量分别减少约14.9%和13.8%。

  • 标签: 多年冻土 雪水当量 北半球 全球变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