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邵武探空资料,尝试将1992~2013年的闽北81个雹归纳为五型:显式位势不稳定型(Ⅰ型)、隐式位势不稳定型(Ⅱ型)、上干下湿型(Ⅲ型)、整层潮湿型(Ⅳ型)和上层不稳定型(V型)。分析它们的特征表明:(1)Ⅰ型和Ⅱ型为位势不稳定;其它型为对流性不稳定,无条件性不稳定。(2)Ⅰ型具有明显的位势不稳定,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强度既能出现强冰雹;Ⅱ型的边界层逆温较突出,位势不稳定表现在925hPa以上,需要有克服逆温的动力条件才能发生冰雹;Ⅲ型的冰雹发生需要整层垂直风切变大,当低层温度较低时,要在较深厚的系统性抬升作用下才能使对流充分发展;Ⅳ型具有类似暴雨的特征,当中低层风切变很强时,有利雹暴出现;Ⅴ型的能量廓线为弱对流型或假对流型,对雹暴有利之处是有明显的超低温特征且湿球温度0℃层高度低,需要有明显的能量增长机制或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

  • 标签: 冰雹 探空曲线 分型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7月31傍晚发生在呼和浩特市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本次飑线过境是由低层暖湿舌和地面辐合线引起的。探空资料分析表明,结合T-logP图、垂直位温图及层结资料配合多种物理量参数可以提前发现强对流发生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雷达资料对强对流的早期预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利用雷达观测产品和再分析产品有利于判断强对流的发展和移动方向。

  • 标签: 飑线 探空资料 多普勒天气雷达 过程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欧洲细网格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对闽清县2014年6月18的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和热力、动力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为两槽一脊形势。福建中北部处在副高北侧冷暖气流交汇区有利暴雨发生的环境场下。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低层流场风向风速的辐合,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充沛水汽和辐合上升条件,特别是东路南下冷空气在闽东沿海形成偏东气流和南侧西南气流的边界层辐合对闽清的大暴雨的发生起了重要触发作用。

  • 标签: 暴雨 边界层辐合 东路冷空气
  • 简介:基于GTAP8数据库,构建了2004年和2007年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表,测算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碳排放量,对比了中、美、欧、各自对外贸易隐含碳特征,分析了中美、中欧、中日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碳特点。结果表明:2004和2007年,中国基于生产端的碳排放高出消费端15%以上,而美、欧、则低5%左右;中国是隐含碳净出口国,而美、欧、则属于隐含碳净进口国;中国出口隐含碳最高的前三个行业依次是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和其他制造业;美、欧出口隐含碳最多的行业则是设备制造业、交通业和石化工业,日本的出口隐含碳高度集中于设备制造业。

  • 标签: GTAP MRIO 国际贸易 隐含碳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15年4月14—15泉州山区出现的一次罕见晚霜冻过程分析,发现此次晚霜冻主要出现在泉州北部和西部山区,且以14霜冻范围较广、强度较强,151000m以下的霜冻较1000m以上的霜冻更为明显;此次过程为冷空气降温叠加晴空辐射降温,先后经历降温-显著升温-降温,极端低温致使部分处于幼芽生长关键期的春茶出现霜冻害。摸清本站与区域站点的气温关系,开展区域内致灾温度的精细化预报,是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泉州山区 晚霜冻 春茶冻害 霜冻预报
  • 简介:用常规资料、FY-2E气象卫星云图及格尔木X波段天气雷达产品,对2015年7月3—4柴达木盆地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此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中的环流形势及一些物理量分布特点。结合环流演变和影响系统特征分析,探讨此次过程形成的可能原因,为今后柴达木盆地出现中到大雨的监测、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中到大雨 物理量场 诊断分析
  • 简介: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4年6月21—22发生在江西省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式输出的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开展了江西省东北部复杂地形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建立在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等系统基础上的一次降水。低空急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低空切变线上中尺度系统活跃,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θse的垂直分布结构有利于中低层气旋的发展,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2)地形对这次暴雨的强度有很大影响。武夷山脉阻挡了切变线的南压。当武夷山脉存在时,山脉北侧在西南风环境中为迎风坡(以辐合为主),山脉以南在西南风环境中为背风坡(以辐散为主)。移除武夷山脉后,其北侧和东北侧辐合减弱,南侧辐散减弱。武夷山主峰附近(117.6°E)的经向环流也表明,山脉移除后,主峰北侧(浙赣铁路沿线附近)的上升运动减弱,最终致使该地区降水减弱。

  • 标签: 暴雨 数值模拟 控制试验 敏感性试验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