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地面水份平衡原理出发,在分析地面降水承载力和地面水份含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湿润地区旱涝灾害的形成机制。运用WMO推荐的异常度指标和Bhalme-Mooley湿润度指标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洪涝灾害的动态监测指标。通过对地面水份含量变化特征方程的简化处理,设计了一个干旱动态监测指标。在实际业务工作中,这一旱涝动态监测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旱涝灾害的发生、发展和解除过程。

  • 标签: 旱涝灾害 动态监测 指标
  • 简介: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59─2008年江西冻雨天气过程的气候概况进行归纳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间18次典型区域性冻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热力层结、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江西冻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全省冻雨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间多、南北少的特征,各地冻雨分布极不均匀。在环流形势上,500hPa高纬地区有阻塞高压,以乌拉尔山阻高最多,鄂霍茨克海有深厚冷涡,咸里海为低压区,巴尔喀什湖附近有横槽;低纬地区在孟加拉湾到中国西南地区存在稳定的南支低槽;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切变线,700hPa西南气流强盛,急流轴最大风速超过16m/s;850hPa锋区强盛,0℃等温线位于赣中南部到赣南北部;对流层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地面冷空气多从中路(河套地区)入侵,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为冻雨的产生提供了热力条件。

  • 标签: 冻雨 气候特征 环流 热力结构
  • 简介: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9210工程建设概况及其取得的成绩和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制度,并阐述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 标签: 9210 建设 总结
  • 简介:利用江西17个国家级台站1960~2008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对日降水量超过绝对阈值(25mm和50mm)和百分位数阈值(95%和99%)的极端降水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近50年极端降水频率和强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大雨和强降水频率的增加最为迅速,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强度增加最大;夏季各种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均有明显升高;冬季大雨和强降水事件频率也有显著增加;春季和秋季极端降水强度有明显增加,特别是暴雨和极端强降水事件强度增加迅速;夏季暴雨和极端强降水强度有所降低或略有增加;江西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特别是1990年代;极端降水的增加以发生频数的增加为主,降水强度的增加并不显著;近50年江西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均有增加,但高值区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极端强降水事件强度在鄱阳湖平原附近减小,而在周边的大部分地区呈增长趋势。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与地形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标签: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江西省
  • 简介:分析了飞机人工增雨作的临近预报产品需求,探讨了能够满足相关需求的探空资料和雷达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特定高度层上的饱和度等参量以及回波特征,并发现这些特征量对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以制作和建立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临近预报业务流程,提供临近预报和服务产品为目的,介绍了江西相关业务的进展情况,重点探讨了预报制作过程中绘图和文档制作的程序实现方法。

  • 标签: 飞机人工增雨 临近预报 方法 系统
  • 简介:根据天气学原理,利用境内、外11个探空站1988~1997年7、8、9月资料,分别计算各网格点(地面→400hPa)各层气柱水汽量与降水效率,与同期天气系统(低槽、副高、低压辐合、东风波、台风低压、大陆高压、台风外围)一起计算与分析,得出了江西空中气柱水汽量与降水效率特征及分布规律,从而为我省人工增雨的科学作业提供依据.

  • 标签: 水汽量 降水效率 分析
  • 简介: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气候概况、环流演变、热力层结、影响系统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江西冬季大雪具有明显的年际、月际变化特征,冷冬年为大雪天气的多发年,进入暖冬期后,则有减少的趋势;空间变化上,出现大雪的频次基本上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特征,各地区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大雪期间,极涡、阻塞高压异常强而稳定,中低纬锋区异常强盛;超长波的稳定形势有利于天气背景的维持,造成连续性大雪。有80%的比例存在阻塞高压,以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最多;有70%的比例是受南支槽影响,当南支槽与中高纬度转竖的横槽同位叠加时,有利于引导极地强冷空气向副热带地区爆发,形成江西大范围降雪天气。对流层中低层多存在切变线,雪区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暖式切变附近,雪区伴随着暖切的南移而扩展;700hPa西南气流强盛,急流轴最大风速超过16m/s;当850hPa同时存在切变线时,降雪天气更剧烈。有98%的比例对流层中低层存在逆温,逆温高度平均在700-925hPa;温度垂直分布一般具有1000hPa温度≤0℃,925—850hPa温度≤-2℃,700hPa温度≤-2℃的特点。地面冷空气多为中路,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为降雪的产生创造良好的热力条件。

  • 标签: 冬季大雪 气候概况 环流 热力结构
  • 简介:为提高CIMISS数据服务能力,研究CIMISS系统数据处理和服务流程,梳理分析了CIMISS数据处理入库积压原因,针对可能出现因软、硬件异常导致CIMISS数据服务性能大幅下降的情况,根据系统结构特点和数据服务需求,设计了CIMISS降级备份系统。通过运行测试发现,该降级备份系统可稳定提供气象业务所需的基本气象资料,能有效应对CIMISS数据服务终止等极端事件,同时显著提高CIMISS中本地化数据的入库处理效率。

  • 标签: CIMISS 降级备份系统 入库效率 系统设计
  • 简介:利用江西17个国家级台站1960—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对日降水量超过绝对阈值(25mm,50mm)和相对阈值(95%,99%)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江西极端降水的频率在大部分地区呈增长趋势,强度在鄱阳湖冲击平原附近减小,而在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呈增长趋势。

  • 标签: 极端降水 变化趋势 江西省
  • 简介:利用1960—2007年江西87个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对江西冰雹、雷雨大风(风速≥17m/s)和强降水(雨强≥30mm/h)3种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3.7、181.4、123.8站次。冰雹和雷雨大风有明显的月际变化,冰雹站次峰值在3—4月,占总数的79.1%。雷雨大风站次有2个峰值,分别在7—8月和4—5月,占总数的44.3%和31.7%,且4月全省10站以上的大范围雷雨大风日数最多。自1990年以后,冰雹和雷雨大风呈逐年减少趋势。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占总数的70.3%,大范围短时强降水过程日数8月最多。在地理分布特征上,冰雹丘陵、山区多,平原少,赣东北最少,并有6个冰雹多发区;雷雨大风东多西少,平原和河谷或峡谷地区多山区少,赣西北最少,有5个雷雨大风多发区;短时强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有5个高值中心。

  • 标签: 强对流 地理分布 时间变化 江西
  • 简介:近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业务的不断展开,气候诊断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全国各省,市气象局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都作了一些工作,主要研究的是气温和降水.本文借鉴其中一些方法,对日照时数的年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试图对我省的日照时数变化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

  • 标签: 诊断分析 日照时数 气候变化 气候诊断 倾向率 年变化
  • 简介:利用1960~2000年共41a资料,对我省主汛期(5月30日~汛期结束)连续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做好我省汛期连续暴雨的预报服务提供了较好的气候背景信息.

  • 标签: 主汛期 连续暴雨 气候分析
  • 简介:1有关正态分布的一些错误认识正态分布在概率统计理论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气象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气象要素中,不少要素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特点,通俗地简单地讲就是两头小中间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两头小中间大,是针对概率分布(气象上多为频率分布)而言的,并不是指时间分布或空间

  • 标签: 主要气象要素 概率统计理论 头小 概率分布 时间分布 频率分布
  • 简介:雨季结束后江西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而久晴无雨或降水甚少,形成大范围严重干旱.据初步统计,解放后江西的中等强度以上的大范围伏旱或秋旱的频率高达60%.本文对7—9月大范围的伏、秋干旱进行分析并利用500hPa环流特征进行预测.1大范围干旱的标准

  • 标签: 环流特征 降水场 干旱带 距平 点聚图 秋旱
  • 简介:采用二维车比雪夫多项式展开了江西4~6月24站季度雨量场,并以前期海温、海平面气压和500hPa高度为因子,预报前4项展开系数,再反演为4~6月季度雨量场.3种预报因子预报的符号评分结果显示,SST和SLP预报效果尚好且较500hPa稳定,也表明了单一因子预报可能的不稳定性.

  • 标签: 季度雨量 多项式展开 分布预报
  • 简介:随着我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台713雷达数字化图像、数字化展宽云图、农气气候产品等的上网共享、台客观预报方法套用的自动化、客观指导预报产品的不断增多,使台预报工作站所能显示的信息大大增多,所具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它不仅要能显示以前的图形图像产品,而且还须显示文字预报、农气产品、遥感产品、气候公报、数字传真图、气象要素实况等,同时还要能显示客观预报方法套用结果并进行客观预报方法套用.进行预报输入,打印云图节目表

  • 标签: 江西省 综合显示系统 客观预报方法 气象台 扩充内存 预报工作站
  • 简介:近年来,气候工作者在气温、降水的诊断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然而专门对蒸发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的工作还很鲜见.本文对江西近30年蒸发及其变化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旨在反映蒸发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我省蒸发及其变化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诊断分析 年平均 赣中 八十年代 滑动平均值 上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