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分析西安气象事业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存在差距基础上,按照“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要求,结合西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初步构建了西安气象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气象现代化发展总体目标。

  • 标签: 气象现代化 评价指标 西安
  • 简介:甘肃省武威市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考虑了气象资料获取、阈值设定、气象灾害影响范围等因素,以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作为输入,从数据处理、数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输出等几方面进行设计,通过设定气象灾害监测阈值进行监测。利用ArcGIS分析功能与移动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输出于一体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功能,增强了气象灾害防御主动性时效性。

  • 标签: ARCGIS ENGINE 气象灾害 短临 监测 预警
  • 简介:根据1981~2010年NCEP/DOE再分析资料与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利用统计学、物理量诊断等方法,探讨夏季东亚季风环流系统重要成员——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强度逐月变化与我国降水关系。分析表明:6~8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比各自气候态位置偏南(北)时,易造成6月华南、江南地区降水、7月江淮流域降水以及8月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偏多(少)。本文重点分析2010年6月、2007年7月2006年8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异常时东亚高、低纬度环流特征及其我国降水影响物理成因。研究发现:2010年6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稳定在35。N以南。急流轴南侧(北侧)为强辐散(辐合)距平,相应低层辐合(辐散),造成江南、华南地区从低层至高层强上升运动,配合整层偏西水汽通量距平,为该地区持续性降水提供了有利动力水汽条件;2007年7月东亚高空急流位置偏南、强度偏弱,急流月内尺度扰动偏强,使得东亚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造成淮河流域出现持续性暴雨;2006年8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持续偏北、强度偏强,有利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抬,我国四川一重庆地区受副高控制,出现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

  • 标签: 西风急流 降水 月际变化 扰动
  • 简介:利用兴安盟1961-2008年5-9月区域性暴雨历史资料,分析了兴安盟明显暴雨过程气候分布特征,然后利用暴雨过程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覆盖范围3个指标,将3个指标分别无量纲化后,采用等权重技术方案建立综合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兴安盟逐年重大暴雨过程综合指数,综合指数进行历史排位,查出暴雨过程历史重现期,从而对某一重大暴雨过程进行评估定位.

  • 标签: 暴雨过程 综合评估 业务应用
  • 简介:l概况为了解学习国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改装设备集成等技术,促进国内相关工作发展,中国气象局人T影响天气中心陈跃卢广献等与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团,于2013年3月3lFt至4月6日赴泰国执行增雨机技术及人丁影响天气技术考察任务。

  • 标签: 技术考察报告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增雨 泰国 中国气象局 设备集成
  • 简介:ElNinoModoki是近年发现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与传统ElNino"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本文利用1979~2010年冬季降水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ElNinoElNinoModoki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不同影响。结果表明,ElNino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我国华南地区受其西侧异常西南风影响,获得充足水汽供应。另外,高层抽吸作用增强,上升运动加强,对流发展,降水偏多;而ElNinoModoki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我国华南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华南地区高层抽吸作用减弱,上升运动减弱,对流减弱,并且水汽供应不足,导致降水偏少。

  • 标签: ELNINO ElNinoModoki 西太平洋副高 水汽输送
  • 简介:开展冷空气海水养殖水温影响水温预测预报,可为水产养殖灾害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该文以东沙海水养殖场为试验基地,2010~2011年整个冬季冷空气活动期间水温气温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不同强度、伴随不同天气现象冷空气影响下水温变化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冬季共有9次冷空气影响,水温变化趋势与气温相似,但变幅小于气温,而且有明显滞后性;冷空气水温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与冷空气强度、伴随天气现象深度有关,冷空气越强,水温下降幅度就越大;不同天气条件水温影响不一样,晴天时水温下降较小,阴天水温降幅增大,寒潮影响时水温大幅度下降,冷空气影响结束后1~2d,水温降到最低值;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冬季养殖塘水下0.5m1m水温预报模式,经独立样本检验,准确率高,可以应用于业务服务。

  • 标签: 冷空气 海水养殖 气温 水温 预报模式
  • 简介:1概况为推进气象行业专项“森林草原病虫害气象预报与灾损评估技术“东北地区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及其主要农作物影响分析”项目中预报模型影响评估技术研究,学习掌握预报模型构建与应用技术,了解澳大利亚应用气象领域研究技术,应悉尼科技大学(UTS:UniversityofTechnology,Sydney)植物功能生物学与气候变化研究组李龙辉博士邀请,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纪瑞鹏、冯锐、米娜、贾庆宇一行4人代表团于2012年12月15—23日赴悉尼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9天技术交流。

  • 标签: 技术交流 赴澳大利亚 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预报模型 应用气象 中国气象局
  • 简介:1概况2013年4月8-11日,WM0天气、气候水服务社会经济应用效益论坛会议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议代表有20多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加拿大、中国、捷克、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印度、爱尔兰、挪威、萨摩亚、南非、西班牙、瑞士、美国、乌拉圭等多个国家和世界银行业务、咨询、科研高校等机构。

  • 标签: 经济应用 论坛会 天气 效益 社会 服务
  • 简介: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农业气候区划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特色农业精细农业。并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 标签: 农业气候 区划 指标 “3S”技术
  • 简介:通过一个自主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发展中国家气候灾害主要状况开展应对工作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发展中国家气候灾害应对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洪涝、干旱海平面上升是受访发展中国家面临3种最主要气候灾害,具有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且造成损失大特征.大多数接受调查发展中国家尚未建立完备灾害管理体系,加强气候灾害监测预警是其应对极端气候事件、降低灾害风险首要任务之一.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并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应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重要领域之一.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气候灾害 应对能力 调查问卷
  • 简介:1概述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持续雾霾天气,环保部监测信息显示,北京、石家庄、济南、西安、天津、上海、郑州、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均被雾霾天气笼罩,其中北京雾霾天气多达25天。持续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因此如何防治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 标签: 天气 治理 国外 中东部地区 信息显示
  • 简介:通过总结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UETS)实践经验,提出了碳市场运行过程潜在碳排放权价格过度波动问题,深入剖析了碳市场过度波动性根源及其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入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必要性.文章系统分析了几种主要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相应实施手段可能存在问题.根据EUETS等国际碳市场经验,建议中国碳市场建立之初,应该考虑设计一套系统灵活、简单易行且实施成本较低碳市场价格稳定方案,包括整个试点期内价格暴涨预防机制、价格暴跌预防机制以及试点期内各年份之间价格波动平抑机制,使得碳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以较低成本达成既定减排目标.

  • 标签: 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 配额调整 存储借贷 抵消信用机制 碳交易试点
  • 简介:气象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服务重要内容,气象信息是生产生活不可或缺重要信息。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气象事业发展,把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等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各项要求。2010年以来,全省上下积极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大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事业步入依法、科学发展轨道。

  • 标签: 气象事业 科学发展 法制环境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现代化 气象服务
  • 简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全国30000多个地面自动站降水与CMORPH(ClimatePredictionCenterMorphingtechniquel卫星反演降水融合而成融合降水产品,分析了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降水量级以及站点稀疏区密集区融合效果,结果表明: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均方根误差量值均较卫星反演降水有显著减小,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大且误差区域性差异减弱;融合降水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分布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虽高估了雨强小于等于4mm/d降水,低估了大于4mm/d高值降水,但同一量级下误差比卫星反演降水大幅减小,且随着降水强度增加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密集区融合降水值主要是取决于地面观测降水;站点稀疏区没有站点分布时,融合降水值主要取决于卫星反演降水,但随着站点个数增加,地面观测降水融合降水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且超过了卫星反演降水作用。可见融合降水充分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降水卫星反演降水各自优势,融合效果明显。

  • 标签: 高分辨率 融合降水 资料评估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台站逐日降水资料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研究了1978~2007年影响我国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变化及其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变化影响。近30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盛夏热带气旋降水增加是导致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显著增加主要原因。仅从热带气旋降水来看,东南沿海内陆(包括江西、湖南东部湖北南部)热带气旋降水强度显著增加,而影响热带气旋降水频次略有增加。通过雨量站与引起降水热带气旋中心距离变化分析发现:内陆地区影响热带气旋距离显著下降,近距离热带气旋引起降水增加,是该区域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主要来源;而东南沿海地区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增加不明显,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主要由于同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热带气旋经过频次空间变化结果证实,近30年经过中国沿海TC个数变化不大,仅福建沿海一带略有增加,而内陆地区则增加明显,且经过该区域时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变慢,这均与该区域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增加一致。

  • 标签: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 降水强度
  • 简介:介绍了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并评估其2010年9月广州市气象要素PM10日均浓度24h预报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系统较好地预测了气象要素变化,但高估了风速;各空气质量模式能合理预测广州PM10浓度时空变化,预报效果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平均分数偏差MFB小于±60%且平均分数误差MFE小于75%),部分模式可达到优秀水平(MFB小于±30%且MFE小于50%),但同时各模式郊区均预测偏高而在市区偏低;总体上,模式广州郊区PM10预报效果优于市区。模式问对比表明,本次业务预报实践,不存在最优单模式,同一模式不同统计指标、不同站点,其预报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基于算术平均集成各模式结果未能获得最优预报效果。优化排放源空间分布并引进更好集成预报方法(如权重平均、神经网络、多元回归等)是未来改进广州空气质量多模式系统预报效果可能途径。

  • 标签: 空气质量 多模式 PM10 广州 亚运会
  • 简介:利用T639业务数值模式预报场大风观测资料,分别采用%雷暴大风指数多个对流指数方法,计算相对应指标值,建立淮北市夏半年大风预报方法,得到淮北市大风短期预报结果,并2011年预报应用情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T639业务数值模式Iw大风指数与多指标的叠加,实现夏半年定量定性大风预报。将多种不稳定指标与T639数值模式相结合叠加预报,当4个指标中有3个满足条件时预报淮北有大风出现,否则没有大风;Iw大风指数风速预报与实际极大风速较为接近。两种预报方法淮北市大风预报具有较好指导作用,多数大风天气能够准确预报,但空报较多,漏报较少。

  • 标签: 大风预报 IW指数 MICAPS格式
  • 简介:应用1961—2012年山东省26站夏季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指数等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强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强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部分地区呈增多趋势,暴雨日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强降水日数比重呈增大趋势,半岛北部增大趋势明显,近208比重明显高于前期,且波动幅度加大,同样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大雨日降水强度增加,暴雨日降水强度减小,两者均在1990年代降水强度最大,半岛、东南沿海地区为强降水雨强高值区。其成因初步分析发现,强降水时间变化与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关系密切,台风带来强降水是影响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强度关键因子。

  • 标签: 山东夏季 强降水 时空演变 成因
  • 简介:将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求解中常用两种张驰法(即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与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H—C法)进行了比较,理论研究表明:H-C法单独考虑边界影响分量,物理意义明确,且不会丢失边界上天气系统;从计算上看,H-C法重建风场能精确还原原始风场,且计算效率明显高于两种张驰法,即收敛更快。通过在台风Bilis(0604)暴雨增幅过程诊断应用发现,常用两种张驰迭代方法求解有限区域流函数速度势问题上效果都不是很好,即:用理查逊法和加速利布曼法计算流函数速度势重建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别较大,不能准确还原原始风场;用H—C法不仅计算效率高,还原风场与原始风场差异极小,且不受南边界较强西南季风涌影响,暴雨增幅前期能较好地反映与暴雨增幅相关强辐合信号。因此,可用H—C法计算得到无辐散风和无旋风有限区域天气系统进行更深入动力结构分析。

  • 标签: 有限区域 调和一余弦谱展开法 台风Bilis 暴雨增幅